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一宁

作品数:30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儿童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小儿
  • 5篇肺炎
  • 4篇星状细胞
  • 4篇纤维化
  • 4篇肝纤维化
  • 4篇肝星状细胞
  • 3篇突变
  • 3篇哮喘
  • 3篇小儿哮喘
  • 3篇肺炎衣原体
  • 3篇肺炎衣原体感...
  • 2篇星状细胞增殖
  • 2篇异黄酮
  • 2篇增殖
  • 2篇突变位点
  • 2篇综合征

机构

  • 30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吉林大学
  • 3篇吉林省妇幼保...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30篇张一宁
  • 13篇杜红伟
  • 10篇范瑞
  • 4篇鲁继荣
  • 4篇王玥
  • 3篇李善玉
  • 3篇迟宝荣
  • 3篇纪辉
  • 3篇王敏
  • 3篇刘桂英
  • 2篇郝林琳
  • 2篇任立群
  • 2篇陈琳
  • 2篇傅文永
  • 2篇卢洪华
  • 2篇孙景辉
  • 2篇王丽杰
  • 2篇王丽杰
  • 2篇牛俊奇
  • 2篇王峰

传媒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肿瘤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蕊异黄酮激活蛋白激酶C/NF-E2相关因子2通路减轻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氧化应激和β细胞凋亡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毛蕊异黄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氧化应激和β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 大鼠胰岛细胞系RIN-m5F细胞分为对照组、STZ组、STZⅠ组、STZⅡ组和STZⅢ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STZ组、STZⅠ组、STZⅡ组和STZⅢ组加入STZ至终浓度10 mmol/L,后3组在STZ加入6 h后再分别加入毛蕊异黄酮至终浓度为10、50和100μmol/L.24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乳酸脱氢酶(LDH)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Tunel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通过线粒体膜电位、双氯荧光素(DCFH-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检测评价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将RIN-m5F细胞分为对照组、calycosinⅠ组、calycosinⅡ组和calycosinⅢ组,分别给予0、10、50和100μmol/L毛蕊异黄酮,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毛蕊异黄酮对Nrf2转核的影响.将RIN-m5F细胞分为Ⅲ组和Ⅳ组,Ⅳ组细胞经钙磷酸蛋白C(calphostin C,100 nmol/L)处理后,两组加入STZ至终浓度10 mmol/L,再分别加入100μmol/L毛蕊异黄酮,观察Nrf2转核、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TZ可诱导RIN-m5F细胞内活性氧类的蓄积和细胞凋亡,而毛蕊异黄酮可减轻STZ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毛蕊异黄酮对RIN-m5F细胞中Nrf2表达无影响,但可促进Nrf2向核内转移.给予蛋白激酶C抑制剂后毛蕊异黄酮促Nrf2转核的能力下降,并且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明显减弱毛蕊异黄酮的抗氧化和抗凋亡能力.结论 毛蕊异黄酮可能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促进Nrf2转核,从而发挥抗氧化和抗凋亡能力,有望作为新型临床药物用于糖尿病的防治.
李小平范瑞陆飞宇卢洪华王丽杰杜红伟张一宁
关键词:毛蕊异黄酮Β细胞NF-E2相关因子2氧化应激
基因诊断C型尼曼-匹克病一例被引量:5
2010年
患儿,男,11岁,智力减退伴运动障碍4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年.患儿自7岁开始出现智力减退、语言倒退、学习困难、感情易变、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震颤及吞咽困难,未予特殊治疗.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惊厥,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自2年前开始出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既往史及家族史:患儿为一胎一产,足月顺产,出生时体检正常,母乳喂养,生后曾出现一过性黄疸,未予特殊治疗,自然消退.发病前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正常.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史无特殊记载.
张一宁李善玉杜红伟徐薇虹王丽杰
关键词:基因诊断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智力减退进行性加重一过性黄疸
儿童肺炎衣原体肺炎病原学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衣原体 (C pn)肺炎的发病情况 ,探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及微量免疫荧光 (MIF)检测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联合应用nPCR及MIF检测 30 0例肺炎患儿及 130例健康儿童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随机选取 2例nPCR阳性标本 ,进行DNA测序。结果 检测 30 0例肺炎中 ,nPCR阳性且MIF符合急性感染标准者 30例 ,即确诊为肺炎衣原体肺炎 ,占肺炎总数的 10 0 %。nPCR阳性者 42例占 14 0 % ,MIF符合急性感染标准者 31例 ,占 10 3% ,在年龄分布上 ,12 0例≤ 3岁者有 16例nPCR阳性 ,阳性率 13 3% ,8例MIF符合急性感染标准 ,阳性率 6 7% ;180例 >3岁患儿中 2 6例nPCR阳性 ,阳性率 14 4% ,2 3例MIF符合急性感染标准 ,阳性率 12 8%。13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中 ,nPCR均呈阴性 ,虽有 2 4例MIFIgG≥ 1∶16 (IgG滴度分别为 1∶16~ 1∶12 8) ,但无一例符合急性感染标准。 2例nPCR阳性标本nPCR产物之DNA序列与C pn标准株 (CWL 2 9)完全一致。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儿童肺炎重要的病原 ,nPCR诊断肺炎衣原体感染快速、简便、敏感、特异性高 。
鲁继荣张一宁王玥刘桂英傅文永王敏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免疫测定衣原体肺炎儿童
细胞外基质:对肿瘤发展和治疗的生物学效应
2021年
免疫疗法具有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逐渐成为了癌症治疗的热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造成肿瘤微环境异质性和复杂性的基础,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耐药性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以肿瘤微环境中的ECM作为探讨中心,重点探讨了ECM中的主要成分,如胶原蛋白、粘连蛋白、生长因子、蛋白水解酶蛋白、多糖复合物以及糖蛋白在肿瘤发展和治疗的重要作用,解析ECM影响肿瘤发展过程的相关机制及可能的有效治疗靶点,以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思路。
杨浠王思瑶郝林琳张一宁
关键词:肿瘤细胞外基质肿瘤微环境
牛磺酸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抗氧化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牛磺酸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新鲜分离的大鼠 HSC分别在普通培养基、含 2 5及 5 0 mm ol· L- 1 牛磺酸的培养基中孵育培养 ,检测三种培养基上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 PO)、羟脯氨酸的表达水平及三种培养基培养的 HS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水平。利用 Brd U法检测牛磺酸对 HSC增殖的影响。结果 :HSC活化后 ,各培养液上清中 L PO浓度均较活化前明显上升 (P<0 .0 5 ) ;在含 2 5及 5 0 m mol· L- 1 牛磺酸培养基中培养的 HSC与普通培养基培养的 HSC相比 ,L PO及羟脯氨酸的分泌水平明显下降 (P<0 .0 5 ) ;与普通培养基相比 ,两组牛磺酸培养基培养的 HSC表达 TGF- β1明显减少 (P<0 .0 5 ) ;5 0 m mol· L- 1牛磺酸可以明显抑制 HSC的增殖 (P<0 .0 5 )。结论 :牛磺酸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 L PO及羟脯氨酸的合成 ,并显示出显著的抑制 HSC增殖的作用 ,提示牛磺酸可能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作为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张一宁牛俊奇丁艳华王峰
关键词:牛磺酸转化生长因子Β羟脯氨酸肝星状细胞抗氧化作用
儿童及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确诊及危险因素评估被引量:2
2011年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而无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在肝脏的表现,与儿童期的肥胖、性别、胰岛素抵抗和青春期具有相关性。因此,本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诊断和评估要充分考虑不同于成人的许多高发风险因素,如性别、青春期的发育等因素。
张一宁杜红伟刘彦军王朝霞
关键词:脂肪肝肥胖症
伴生长激素缺乏的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1例被引量:4
2014年
患儿,女,5岁6个月,因身材矮小就诊。既往生长速度不详,近1年增长3~4 cm。曾经被诊断为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6个月时行手术治疗痊愈。入院体查:身高81.5 cm(-7.4 SDS),体重10.3 kg(-3 SDS),头围44 cm(〈-2 SD),血压70/40 mm Hg,心率90次/分。特殊外貌:右眼睑下垂、内眦赘皮、高腭弓、短人中、
张一宁帕拉提.热合曼杜红伟王丽杰
关键词:染色体综合征生长激素缺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环状身材矮小眼睑下垂
鹿茸根部骨化组织可溶性钙提取工艺优化及钙转运效果评价
2022年
采用酸溶法提取鹿茸根部骨化组织中可溶性钙,探究不同酸种类、酸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鹿茸根部骨化组织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骨钙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检验不同浓度骨钙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构建Caco-2模型模拟体内肠道吸收环境,研究骨钙的转运效率。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即苹果酸提取,酸用量为5%,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70 min时,骨钙含量为(6.136±0.015)mg/g。体外模拟结果表明,骨钙对Caco-2细胞呈现低毒性作用且转运效率为CaCl2的2倍左右。该研究为开发新的钙源和提高鹿茸根部骨化组织的附加值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翟晓瑞巩永博吕伟李雨果魏豪杰程蓉英刘松财张英郝林琳张一宁
关键词:CACO-2细胞模型钙转运
1型糖尿病合并糖原性肝病2例临床特点
李小平陆飞宇范瑞张一宁王丽杰杜红伟
胆汁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动能的调控作用(英文)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胆汁酸如何通过调控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纤维化发生。方法采用BrdU掺入法测定胆汁酸和TGFβ-1对GFSC-2G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ound-healing检测法判定细胞的移动能力;同时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胆汁酸共同孵育的GFSC-2G细胞的p38和JNK的表达。结果与50μmol/L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共同孵育后,CFSC-2G细胞增殖明显增加,为对照组的152.0%±7.1%(P<0.05)。50μmol/L GCDCA诱导p38及JNK磷酸化的作用[在p38为对照组的450.0%±12.2%(P<0.01),在JNK为对照组的210.0%±15.2%(P<0.05)]。50μmol/L GCDCA促进培养细胞的伤痕愈合(剩余面积为原来的75.4%±5.8%,P<0.05),而JNK(SP600125)或p38(SB294002)的抑制因子能够抑制胆汁酸的这种作用。结论胆汁酸具有促进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还能提高该细胞的运动能力,这种作用是通过促进p38和JNK的磷酸化而实现的。提示胆汁酸可能通过调控p38和JNK的信号转导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张一宁池上正杜红伟松崎靖司
关键词:肝纤维化胆汁酸肝星状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