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芳
- 作品数:33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 2003年
- 一年来,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使用尿激酶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李素芳
- 关键词:小剂量尿激酶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 降纤酶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对 40例脑梗死联合应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 ,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凝变化。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显著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血凝情况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防止反跳 。
- 李素芳王艳
- 关键词: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脑梗死
- 脑梗死伴继发性癫痫临床特点
- 2004年
- 李素芳申家辉
- 关键词:脑梗死继发性癫痫脑血管疾病
- 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丘脑痛的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脑卒中二级预防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丘脑痛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许国栋邢俊领姜洪波李素芳
- 关键词:神经妥乐平普瑞巴林丘脑痛
- 一种生物信号采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信号采集装置,可用于小动物,尤其小鼠结肠研究用生物信号采集,其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医用缝合针、电极和导线;取两端裸露金属丝的绝缘漆包线,一端作为电极,连接医用缝合针,另一端缠绕连接BL-生物系统导...
- 姜洪波卢智敏靳玫林瑞峰谭静杨琳红张淑红王维峰李素芳靖素华于小免赵景娜张军艳尉娜贺丹栗延伟马世江李静尹闯武莉娜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硬化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1998年
-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本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常有缓解和复发现象,或呈活动性进行性进展。作者收集北医大一院及新乡医学院三附院86.1~95.1的30例病例,兹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 李素芳俞敏瑄申家辉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症状
- 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1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液中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能显著降低ACI患者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
- 尉娜杨纯生李素芳
- 关键词:川芎嗪急性脑梗死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 SW脑反射加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探讨SW脑反射加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SW脑反射加早期康复组(40例),早期康复组(41例),SW脑反射组(42),对照组(39)。SW脑反射组加用头部和肢体多极SW脑反射治疗,刺激值90~15μ,每次治疗30min,1次/d,10d为1疗程。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 SW脑反射加早期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SW脑反射组及对照组。结论 SW脑反射加早期康复冶疗,两种治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治疗。
- 李素芳郭国营
- 关键词:早期康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偏瘫并发症
- 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被引量:19
- 2005年
- 侯学荣李素芳
-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预防措施护理措施
- 腺苷预处理对OGD星形胶质细胞NGF和BDNF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索腺苷预处理对OGD星形胶质细胞NGF和BDN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三代或第四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起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腺苷预处理组。观察氧糖剥夺8h复氧糖24h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GF和BDNF的浓度。结果 OGD组星形胶质细胞NGF、BDN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O组与OGD组相比NGF、BDNF活性明显增高(P<0.01),3组间两两比较细胞培养液中NGF、BDNF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强缺氧缺糖后NGF和BDNF的表达,NGF和BDN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 马世江李静靳玫李素芳谭军
- 关键词:腺苷预处理氧糖剥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