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燕
-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论双关语翻译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 2007年
- 由于双关语的翻译涉及到用一词表达两意甚至多意,所以传统的译论认为双关语不可译,但是Delabastita却认为双关语可译并归结出了十种翻译策略,这为译者翻译双关语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许多优秀的译文也证实了译者在翻译时能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 马海燕
- 关键词:双关语翻译译者主观能动性
- 美学观照下的公示语翻译被引量:7
- 2008年
-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公示语英语翻译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但由于种种原因,公示语的翻译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从源头上杜绝错误创造出正确而独具魅力的公示语,许多部门要并肩行动。翻译时有必要考虑相关的美学原则,尽量达到形式美、内容美和音韵美的完美统一,那样,公示语所起到的将不仅仅是公示作用,同时也能装点、美化我们的城市环境,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
- 马海燕
-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美学观照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网络报刊英语教学被引量:1
- 2008年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而网络教学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发现学习资源。在两者结合下的报刊英语教学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
- 马海燕
-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报刊英语教学
- 翻译过程中认知语境等值研究
- 马海燕
- 论翻译的跨空间映射及概念整合过程——兼论双语转换意义生成的心理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解读译者进行双语转换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译文是译者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制约下不断进行跨空间映射和整合的结果,不同译本的产生是译者在操作过程中心理空间受到了不同因素影响的结果。了解双语转换过程中意义生成的心理机制,可以有效指导译者进行合理的认知推理。
- 马海燕
- 关键词:翻译心理空间映射
- 论古汉语诗词翻译的“阈限”性——从主题与主题倾向看译者主体艺术性的发挥被引量:4
- 2009年
- 在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艺术性创造是不可或缺的,准确把握这一个度,成了译者永恒的追求。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英译本为例,运用主题和主题倾向理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 马海燕
- 关键词:主体性主题主题倾向
- 论文化的不可译性被引量:5
- 2005年
- 不可译性可以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与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包括成语、典故、习俗、物质文化等的不可译,它们处于动态之中。
- 马海燕
- 关键词:不可译性文化翻译
- 《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词语处理的比较被引量:8
- 2005年
-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大量的颜色词、象征词、称呼语、宗教词以及谐音词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文章通过大量的译例比较分析了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约翰.明福德两个完整英译本在文化词语处理时采取的不同方法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得出二者在翻译文化词语时所采取的不同态度。
- 马海燕温中兰
- 关键词:《红楼梦》文化翻译
- 试析英汉交际的文化差异性
- 2007年
- 英汉交际行为模式存在差异。本文在对英汉交际行为模式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纬度来认识和理解这种差异性的内在理据。
- 马海燕焦俊峰胡亮
- 关键词:英语汉语交际行为
- 《红楼梦》中隐喻的翻译方法之探讨被引量:6
- 2004年
- 以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约翰·明福德两个译本为范本,探讨了他们在处理《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时采用的几种方法,并评析这些方法在具体的表达中所产生的效果。
- 马海燕
- 关键词:《红楼梦》隐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