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世雄

作品数:45 被引量:279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丘陵区
  • 11篇生态
  • 11篇黄土丘陵
  • 11篇黄土丘陵区
  • 9篇造林
  • 7篇土壤
  • 6篇生态修复
  • 6篇人工造林
  • 6篇可持续发展
  • 5篇植被
  • 5篇生态系统
  • 5篇退耕
  • 5篇退耕还林
  • 5篇荒漠化
  • 4篇树种
  • 4篇环境修复
  • 4篇环境政策
  • 3篇性状
  • 3篇修筑
  • 3篇植被覆盖

机构

  • 25篇北京林业大学
  • 20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2篇交通部公路科...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陕西太白山国...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水利电力...
  • 1篇国际竹藤网络...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5篇曹世雄
  • 14篇高旺盛
  • 5篇鲁晨曦
  • 3篇江曼
  • 2篇王昌海
  • 2篇温亚利
  • 2篇陈丽
  • 2篇李强
  • 2篇王坤
  • 2篇王云琦
  • 2篇胡崇德
  • 2篇陈源泉
  • 2篇谢增武
  • 2篇赵廷阳
  • 1篇冷平生
  • 1篇赵廷宁
  • 1篇冯飞
  • 1篇余新晓
  • 1篇石小亮
  • 1篇钟炳林

传媒

  • 7篇生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农业考古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AMBIO-...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沙地过滤洪水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沙地过滤洪水的方法,首先,选取适宜筑坝的峡谷地带修筑拦洪堰,在拦洪堰下方300-500米处沿拦洪堰方向平行开挖沟道;接着,选取渗漏用塑胶管,在管壁上打渗漏眼,并在一端的排出口上设置阀门;最后,将塑胶管沿...
曹世雄鲁晨曦
文献传递
我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成本核算被引量:7
2016年
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环境污染、增加游憩地与文化保护等良好的生态服务价值。然而,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不仅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也需要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为了正确理解人工造林活动的成本问题,论文用7种蒸散发模型首次对我国1949年以来人工造林和自然植被恢复的耗水量及人工造林耗水量的机会成本进行计算,初步了解人工修复活动对水资源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1952—2011年我国人工造林累计耗水量比自然修复多767×108m3,水机会成本累计536×108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生态修复(尤其是人工修复)和经济活动都应关注水资源的成本问题,通过不同措施的成本效益比较,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态修复成本,这是修复生态学需要面对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
鲁晨曦张军泽赵廷阳曹世雄
关键词:人工造林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
生态修复项目成本-效益动态评估被引量:5
2021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全球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然而,多数学者在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时忽略了生态系统在提供服务时所需要的成本或者仅仅计算了部分成本;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评估方法虽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但没有考虑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和实施后土地景观变化引起净价值的变化,获得的结果只能反映土地利用的静态效益,不能反映生态修复项目引起土地变更的成本-收益动态变化。因此,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投入产出相结合的生态修复项目成本-效益动态评估新方法,是生态修复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为了弥补这一领域的不足,该研究构建了生态工程成本-效益动态评估新方法,并以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案例,验证了这一评估方法。结果表明,与项目实施前相比,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每年增加的净收益分别为461.7×10^(9)、2930.5×10^(9)、530.1×10^(9)元,收益率分别为29.3%、328.9%、77.0%。六种典型生态修复措施中退耕地种植经济林、荒地种植经济林和天然植被恢复能够在每个省产生净收益,荒地造林、飞播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实施会在部分地区产生损耗。依据成本-效益动态评估方法核算的结果可以帮助政府部门选择最佳土地利用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修复项目的生态经济效益。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尊重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非常必要。
赵廷阳夏成琪索鑫浩曹世雄
关键词:生态修复生态系统服务项目管理
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政策经济学模式
生态建设项目对不同的受益群体利益的表现常常是不一致的,由于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确保不同受益群体的同等国民待遇是政策成败的重要前提.因此对执行生态建设的农户所遭受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损失的补偿是必须的.本文站在经济学角...
曹世雄高旺盛
关键词:生态建设政策经济退耕还林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区穴衬膜造林技术被引量:6
2005年
穴衬膜栽植技术是指树木栽植时,在挖好的栽树坑底部和四周衬贴一层防渗薄膜(厚度为0 0 0 0 7mm可降解塑料薄膜) ,树木栽好覆土浇水后,再在地表面覆膜,防止栽树浇水(施肥)的渗漏和蒸发,使树根在栽植后较长时间内处于含水量较高、四周封闭的潮湿土壤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成活率和促进林木前期生长的目的.1997—2 0 0 1年,作者在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下砭沟小流域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法进行了5a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止树根周围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蒸发与渗漏,促进浅层根系的生长发育,保水作用可持续4个月以上,对各种树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黄土丘陵地区可提高林木成活率3 1 5 % ,年均枝条生长量提高5 7% 。
曹世雄冷平生陈莉陈源泉高旺盛
关键词:人工造林黄土丘陵区
一种用于土质路面的撒播种草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土质路面的撒播种草方法,首先,对土质路面进行翻耕,人工打碎土块后,按比例在路面撒播草种和肥料;然后,用篱笆耙土,使草种埋入土壤1-3厘米深处;最后,用人工踩踏或机械镇压夯实,完成路面种草护路过程。本发...
曹世雄赵辉陈丽
文献传递
适土适树镶嵌造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土适树镶嵌造林方法,首先,根据造林区域,对区内不同土壤分布进行分析、调查,依据不同土壤分布情况选择一种以上不同特征的树种进行搭配;接着,通过隔坡反坡的方式进行整地,并在隔坡内挖坑;最后,将选取的树种按土...
曹世雄王云琦马华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区路面种草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及成本效益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土质道路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农村、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由于设计标准低,常常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农村道路损坏的主要原因。1997~2001年,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延安市下砭沟小流域农业作业道路为背景,以防止和减轻路面汇流引发的水土流失对道路的破坏为目的,采用小区径流监测和施工统计的方法,在路面进行了为期5年的种草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路面种草后径流量减少76.38%,土壤侵蚀量减少69.47%,建设成本比石子路减少71.65%,维护费用比对照减少60.97%,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技术途径。对各地土质路面土壤侵蚀治理和道路维护具有广泛参考价值。
曹世雄陈莉高旺盛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不同树种对土壤适宜性的监测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在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分布着黄绵土、红胶泥土以及土壤与岩石过渡类型——风化岩沫土等土壤类型,由于不同土壤理化性状的巨大差异性,因此对树种的适应性产生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胶泥和风化岩沫土土壤地类主要位于沟谷两岸,地下水供给较为充裕,是浅根性树木生长发育的良好土壤类型;而黄绵土土层深厚,更适宜直根性树木生长发育。
曹世雄陈莉陈源泉秦红灵
关键词:黄绵土
典型红壤区自然生态修复的适用性被引量:11
2015年
自然修复主要通过封山育林、禁止农作、禁牧禁伐措施,减少人类对环境的扰动,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演替能力,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自然修复作为一种成本低、无污染的生态修复手段很早就受到人们重视,但关于自然修复适用范围的研究较少。为了正确认识自然修复的适用性,选择了我国南方红壤地区长期遭受严重土壤侵蚀危害的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期自然修复样地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在坡度条件为20%—30%下,当植被覆盖度低于20%的退化阈值时,严重的土壤侵蚀引发的土壤肥力损失将导致生态系统自我退化,自然修复不仅无法改善当地的生态系统,反而会引起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自然修复并不适合所有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退化到一定程度时,退化生态系统必须通过人工干预来修复。因此,必须探索适合当地的生态修复模式,在生态系统退化突破阈值时,红壤丘陵区应通过恢复土壤肥力、促进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综合提高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马华钟炳林岳辉曹世雄
关键词:生态阈值生态修复植被覆盖度土壤肥力生态系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