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建青

作品数:59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肿瘤
  • 9篇手术
  • 8篇血管
  • 8篇炎性
  • 8篇切除
  • 7篇细胞
  • 6篇外科
  • 6篇外科手术
  • 6篇萎缩性
  • 6篇萎缩性胃炎
  • 6篇胃炎
  • 5篇炎性假瘤
  • 5篇切除术
  • 5篇慢性
  • 5篇假瘤
  • 5篇病例
  • 5篇病例报告
  • 4篇药疗
  • 4篇药疗法
  • 4篇直肠

机构

  • 59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一医...

作者

  • 59篇马建青
  • 30篇李明信
  • 10篇黄小让
  • 10篇李全业
  • 9篇邓伟民
  • 9篇王少鹏
  • 8篇陈育洪
  • 8篇王卓才
  • 7篇陈晓东
  • 7篇刘全芳
  • 7篇张伟
  • 5篇廖秋林
  • 5篇邓锦清
  • 5篇赖日权
  • 4篇周爱明
  • 3篇邵玉
  • 3篇郝春志
  • 3篇贺扬淑
  • 3篇崔伟历
  • 3篇周爱民

传媒

  • 8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8篇2002
  • 5篇2001
  • 4篇1998
  • 6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附6例临床分析)
1992年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L)临床上很少见,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4%。本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易早期诊断,一旦症状明显后,与消化道癌瘤鉴别困难。PGL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故纤维镜活检难以取到肿瘤组织,而难以确诊。剖腹探查时,亦常因肿瘤较大误诊为晚期癌而放弃应有的治疗机会,值得临床上注意。本文报告1978~1990年经病理确诊的6例PGL病人,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
马建青杨勤华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淋巴瘤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显微镜下见肿物呈多个血管瘤样肉芽肿性结节,结节间为致密或黏液样变的纤维结缔组织,结节中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丰富、可见分枝状及裂隙样不规则毛细血管,间质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渗。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性,核分裂很少见。免疫表型复杂,无特征性表现。2例均行脾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年余均无复发与转移。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脾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李明信马建青廖秋林陈晓东陈育洪
结直肠碰撞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碰撞瘤(CR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CR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进而复习相关文献,同顾性分析国内外11例CRCT情况。结果 CRCT以高龄(>65岁)男性患者多见,临床表现无特殊,术前诊断率低,最后诊断需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查,基因分析有助诊断。病理特点为同一部位出现2个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结合,瘤组织间无移行和混合,有各自的转移途经,以腺癌和恶性淋巴瘤的碰撞多见。治疗以手术为丰,辅以化疗、放疗。结论 CRCT在临床中罕见,诊断、治疗均困难,预后较差,临床需要提高认识,相关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待进一步总结。
李明信陈晓东陈育鸿崔华娟马建青
关键词:结直肠碰撞瘤文献复习
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被引量:1
2002年
患者,男,50岁,因粘液性血便、大便次数增加4月余人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直肠指检:距肛门4cm可及一4cm×3crn大小之肿块,质硬.钡灌肠:直肠占位性病变(直肠息肉);肠镜:直肠窝近肛管处可见一4cm×3cm大小之菜花状肿块,病理为小细胞恶性肿瘤.
李明信马建青王少鹏
关键词:直肠肿瘤黑色素瘤外科手术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4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肝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FN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我院近10年来收治24例FNH,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占75.0%(18/24),CT扫描有中央星状瘢痕14例,占63.6%(14/22),影像学检查符合率:B超33.3%(6/18),超声造影60.0%(3/5),CT77.3%(17/22),MRI50.0%(2/4),DSA88.8%(8/9),PET-CT100%(5/5),手术切除8例,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2例,随访1年,1例病灶消失,1例明显缩小。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5例,其中1例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治疗,随访6个月至3年,1例病灶消失,明显缩小4例。继续观察9例,随访1~3年无明显增大。结论 FNH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对无症状的FNH可继续密切随访,定期观察,对诊断不明或不能排除肝癌者应手术治疗,对诊断明确、有症状或要求治疗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或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尤其适用于FNH破裂出血。
李明信马建青陈育洪
关键词:肝肿瘤局灶性结节增生
内镜下经胃造口管行空肠营养管置放术
1997年
刘全芳马建青李全业黄晓让白涛李黎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疏肝养胃通脉冲剂对萎缩性胃炎患者DNA拓扑异构酶Ⅱ和细胞增殖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疏肝养胃通脉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后DNA拓扑异构酶Ⅱ表达和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174例不同病理亚型CAG患者进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和细胞增殖指数PCNA检测。结果观察组(n=106)和对照组(n=68)随着萎缩、异型增生、化生和HP感染加重,To-poⅡ和PCNA表达均数治疗前逐渐增大,治疗后则相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除萎缩程度外,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疏肝养胃通脉冲剂能抑杀HP,对CAG特别是伴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者能下调TopoⅡ和PCNA表达,对CAG的治疗和预防其癌变有较好的作用。
黄小让王卓才庞仲熙马建青张伟赖日权邓锦清邓伟民周爱明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CNA
经内镜粘膜下注墨标记法在大肠手术中的应用
1998年
术前通过内镜用粘膜下注墨标记的方法对估计手术中难以识别的31例大肠病变患者进行标记。术中通过大肠浆膜侧显示的黑色注墨斑很容易了解病变的真实部位、范围及多发性病变的分布情况。该法简单、实用、节省手术时间,且不易出现并发症。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操作、注意事项及可能并发症的预防。
刘全芳余承瑶李全业马建青
关键词:外科手术结肠结肠镜术
全文增补中
异位甲状腺癌1例报告被引量:6
2002年
李明信马建青王少鹏
关键词:病理异位甲状腺癌
脾脏囊性淋巴管瘤二例
1997年
刘全芳李全业马建青
关键词:脾脏肿瘤囊性淋巴管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