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荣
- 作品数:53 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接触性阴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接触性阴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的妇科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妇科检查结果为宫颈糜烂(62.67%)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检查的其他结果如宫颈息肉(19.33%)、阴道炎(7.33%)、尖锐湿疣(3.33%)、宫颈癌(2.67%)等,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为巴氏Ⅱ级所占的比例(61.33%)明显高于巴氏Ⅰ级(29.33%)、Ⅲ级(5.33%)、Ⅳ级(2.67%)与Ⅴ级(1.33%),Ⅲ~Ⅴ级患者阴道镜活检结果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Ⅰ级(35.71%)明显高于宫颈原癌(14.29%)、宫颈鳞癌(7.14%)、腺癌1例(7.14%)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Ⅱ级(21.43%)与Ⅲ级(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触性出血病因错综复杂,多数检查结果为良性,但部分为宫颈癌的早期病兆,针对接触性出血患者建议早期检查,避免宫颈病变,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 李巧云刘秀荣李桂荣冯玉珍
- 关键词:接触性阴道出血病因宫颈病变
- 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中药灌肠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柏薏灌肠液,中药颗粒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丹白颗粒,联合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柏薏灌肠液+丹白颗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的70.00%(21/30)、66.67%(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腰骶胀痛、经行不畅、带下增多和舌红苔黄积分)低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子宫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最大流速和搏动指数高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阻力指数低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前列腺素E2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平低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药灌肠组和中药颗粒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4/30)、10.00%(3/30)和6.67%(2/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盆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良好。
- 董杨李燕张伟刘秀荣
-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
- 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ASC-US分流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ASC-US分流中的作用,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为ASC-US患者的最佳管理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液基细胞学检查报告为ASC-US、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80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0例进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阴性者定期随访;400例进行重复细胞学检查,6个月后复查液基细胞学,报告ASC-US及以上病变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阴性者12个月后再次复查液基细胞学。比较两种方法的病变检出率。结果:高危型HPV DNA检测阳性254例,其中162例经活检证实存在CIN病变,单次检测病变检出率为40.5%。定期细胞学复查者中,174例再次报告ASC-US,其中118例经活检证实存在CIN;23例在12个月后的第二次复查中再次报告ASC-US,其中14例经活检证实存在CIN。重复细胞学检查组的病变检出率(33.0%)显著低于高危型HPV DNA检测组(P<0.05)。结论: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对ASC-US患者的管理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发现病变,较重复细胞学检查有明显的优势。
- 冬国友王俊然李小华易建平李桂荣刘秀荣刘志英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液基细胞学ASC-US
- P16^(INK4A)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31例宫颈癌(UCC)、3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0例宫颈炎标本中P16INK4A表达情况。发现P16INK4A在上述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分别为100.00%、74.19%、30.00%,且其表达与UCC病理分级和肌层浸润程度有关。提示P16INK4A的检测可提高对宫颈癌前变及UCC的早期诊断率。
- 金海涛刘秀荣郭晓
-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乳头状瘤病毒P16^INK4A
- VEGF、EGF、bFGF和IL-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孙兰颖李治田武志钦刘秀荣田荣云
- 该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四个参数的定量表达,按年龄、肿瘤大小、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组织类型分类,综合分析四个参数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并探讨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测量VEGF、EGF、bFGF、IL-6在宫颈癌...
- 关键词:
- 关键词:宫颈癌流式细胞术淋巴结转移
- 几丁聚糖预防输卵管通液术后再粘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输卵管通液术中加入几丁聚糖提高受孕率的效果。方法:将18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5例常规通液治疗后再注入0.3%几丁聚糖10ml;对照组89例仅用常规通液治疗。结果:术后6mo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受孕率分别为40.7%和24.4%(P<0.05);通液1次受孕率分别为40.32%和25.42%(P<0.05);通液2次以上受孕率分别为41.67%和21.74%(P<0.05)。结论:几丁聚糖能有效减少输卵管通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通液术后注入几丁聚糖是提高受孕率的有效方法。
- 杨建春寇世和刘秀荣樊桂玲王春艳顾笑梅
- 关键词:几丁聚糖输卵管阻塞通液术
-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和筛查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郭晓李桂荣金海涛刘秀荣宋雁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浸润癌癌前病变宫颈癌CIN
- 经腹超声与产科测量骨盆径线及胎儿参数预测分娩方式的临床研究
- 袁立昭李芙媛刘秀荣张伟寇世和王凤兰刘培娜
- 该研究探讨利用产前超声测量孕妇骨盆骶耻径(即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儿双顶径、骶顶径(即骨盆入口前后径与胎儿双顶径之差值),给临床提供一较准确又对胎儿没有伤害的新途径,作为数字备案,使临床医生做到心中有数,协助孕妇增强阴道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产前超声诊断分娩方式测量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寇桂芹王雪梅刘秀荣
- 关键词:外阴白斑病中西医结合疗效
- 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326例分析
- 2006年
- 刘秀荣顾笑梅
- 关键词:阴道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