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蕾

作品数:35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心脏
  • 17篇病理
  • 11篇心肌
  • 8篇动脉
  • 8篇心脏移植
  • 6篇心律
  • 6篇病理学
  • 5篇心肌疾病
  • 5篇心律不齐
  • 5篇肿瘤
  • 5篇肌疾病
  • 4篇心脏肿瘤
  • 4篇血管
  • 4篇原发性
  • 4篇临床病理
  • 4篇肺动脉
  • 3篇心肌病
  • 3篇心脏病
  • 3篇型心
  • 3篇尸检

机构

  • 29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作者

  • 35篇刘蕾
  • 15篇赵红
  • 14篇王红月
  • 14篇吕凤英
  • 12篇李莉
  • 11篇赵世华
  • 8篇陆敏杰
  • 7篇黄洁
  • 7篇张岩
  • 6篇蒋世良
  • 6篇阮英茆
  • 5篇王清峙
  • 5篇宋来凤
  • 4篇周阳
  • 4篇张晓彤
  • 4篇吴言伶
  • 4篇闫朝武
  • 4篇胡盛寿
  • 4篇刘迎龙
  • 4篇于存涛

传媒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第七届全国放...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2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1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移植术后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我院42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术后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病理改变,为术后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心脏移植受者42例(男35例,女7例)进行了72次心内膜心肌活检(endomyocardial biopsy,EMB),所取右室室间隔心肌组织按常规固定、脱水、包埋、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和磷钨酸苏木素(PTAH)染色。光镜观察,按照2004年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重新修定的 EMB 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的标准进行分级。结果术后发生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36次,其中1 R 级(也称轻度排异,包括1990年标准的Ⅰa、Ⅰb和Ⅱ级)32次,2 R 级(也称中度排异,即1990年标准的Ⅲa级)4次;心肌缺血性损伤、坏死4次;Quilty 病变1次;未见缺血性坏死及排异反应31次。结论 EMB 是评价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金标准”,可指导临床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本组病例供体心脏发生细胞性排异反应的频率较低,程度较轻。移植术后死亡率低,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移植术后1个月内供体心脏发生急性细胞性排异的比例较低,而且均为轻度排异。1~6个月期间,急性细胞性排异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但仍以轻度排异为主。6个月后,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仍然存在。本组病例中心肌缺血性损伤虽然存在,但并不像文献报道的那么普遍。
李莉赵红王红月吕凤英刘蕾王清峙司文学
关键词:心脏移植活组织检查心肌
MRI在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肿瘤的MRI特征并评价其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989年1月至2006年9月,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原发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的肿瘤检出率为100%,其中9例(33.3%)MR做出了准确的病理学推断,具体为6例脂肪瘤、2例纤维瘤和1例囊肿;3例(11.11%)淋巴管瘤,MR做出初步的定性诊断;其他类型肿瘤缺乏特异性表现,MR无法做出准确的病理学推断,但为外科手术提供了准确的解剖信息。结论MRI能清楚显示心脏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纵膈、肺等),对部分肿瘤可获得定性诊断。
蒋烈夫蒋蕾陆敏杰赵世华张岩蒋世良黄连军韦云青王诚凌坚戴汝平刘蕾赵红王红月
关键词:心脏肿瘤
不伴体-肺动脉侧支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幼儿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肺组织病理改变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婴幼儿肺发育过程中,肺循环血量的改变影响肺外周血管的发育,导致肺组织的结构出现病理性改变。该研究利用形态半定量分析方法,了解不伴体-肺动脉侧支和动脉导管未闭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肺细小动脉和肺泡间质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选择有肺组织病理切片资料的56例婴幼儿不伴体-肺动脉侧支和动脉导管未闭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患儿作为病变组,年龄4~36月,包括法洛四联症34例和合并肺动脉狭窄的右室双出口7例、单心室9例、三尖瓣闭锁4例和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5例年龄4~18月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显微镜形态半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肺细小动脉内、外弹力板间距,计算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APSC),单位面积肺泡数(MAN),平均肺泡内衬间隔(MLI),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PPA%)和单位面积肺泡数/肺细小动脉数比(AAR)。结果先心病组的MT%,MS%,APSC和MAN降低,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间距、AAR和ML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性。先心病组多数肺细小动脉形状不规则。结论不伴体-肺动脉侧支和动脉导管未闭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的婴幼儿外周肺细小动脉中膜变薄、管腔扩张,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和单位面积肺泡数目减少,肺泡内径增大。
张晓彤刘迎龙阮英茆于存涛刘蕾
关键词:肺动脉血流减少婴幼儿
Triptolide涂层支架对猪冠脉内膜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涂层支架(triptolide eluding stent,TES)置入猪冠状动脉后对血管内膜增生、炎性因子激活、血管损伤、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支架的安全性。方法12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雷公藤内酯醇涂层支架(100μg)、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arter)、裸金属支架(每组12枚)。每只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各植入一枚支架,术后给予抗血小板药物,12周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管腔变化、组织病理、血常规、生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支架处血管VEGF,ICAM-1,α-actin的变化。结果各组支架植入顺利,12周内无死亡,血管损伤积分无差异,管腔内均无血栓形成。裸支架组支架部位血管腔面积(3.76±0.61)mm^2、最小管腔内径(2.15±0.18)mm小于TES组[(5.13±0.46)mm^2,(2.65±0.21)mm]和DES组[(5.01±0.54)mm^2,(2.65±0.25)mm,P〈0.01];裸支架内增生内膜面积及内膜增生程度裸支架组大于TES组和乐普支架组(P〈0.05),裸支架组支架部位血管内膜VEGF,ICAM-1,α-actin表达明显强于TES和乐普支架组。支架植入前后各组动物血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能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殖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在支架植入12周后能有效地预防再狭窄。
葛海龙周玉杰马涵英聂小敏刘蕾王建龙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内皮血管
国人艾滋病尸检九例被引量:1
2004年
刘蕾刀文彬郑丽虹宫恩聪
关键词:艾滋病病理改变尸检尸体解剖标本系统观
退行性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病理组织学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分析退行性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DCAVD)不同病变阶段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选择尸检和经外科手术的成人主动脉瓣膜标本共55例,利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瓣膜内各种物质和细胞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回顾各例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的临床记录。结果不同程度主动脉瓣膜病变均以瓣膜基底部增厚明显,增厚区病灶及附近的纤维层内蛋白质,脂肪和钙盐聚集。免疫组化染色示,不同程度病变中,CD68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偶尔可见T细胞;还可见由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围绕而成的新生毛细血管结构,以及骨母细胞标记物OPN表达,上述标记物随病变程度加重而表达数量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在重度病变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病变。结论 DCAVD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似之处,这些特征包括瓣膜内脂质、蛋白质和钙盐沉积,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新生毛细血管增生以及骨母细胞形成。
尹彤王士雯高磊李泱王红月刘蕾赵玉生
关键词:主动脉瓣膜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
心肌扩张型心脏病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单纯心壁病损造成的心脏扩张者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6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0例心脏移植的受体心脏在离体后立即进行了肉眼观察、测量和摄影记录,并进行了全面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其中40例单纯心壁病损造成的心脏扩张者进行临床-病理对照分析,并观察其形态特点。结果 40例单纯心壁病损造成的心脏扩张者中21例(52.5%)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9例(22.5%)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6例(15.0%)为缺血性心肌病,其余的4例(10.0%)为局灶性心肌致密化不全、巨细胞性心肌炎和特异性心肌病中的酒精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肌病。40例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15例(37.5%),不相符率较高的依次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7/9)、缺血性心肌病(5/6)和巨细胞性心肌炎(1/1)。不相符的这几种病的原临床和影像学诊断都是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和巨细胞性心肌炎都有特征性的病理形态表现,酒精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肌病等的病理诊断需要参考临床病史。该组病例没有观察到慢性心肌炎样病变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的形态学迹象。结论进行心脏移植病例受体心脏的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提高心脏病的临床和影像诊断的正确率,病理形态检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
吕凤英宋来凤刘蕾赵红王红月李莉王琳琳王清峙司文学张连庄李晓惠赵然旭
关键词:心脏病心脏扩大病理学
心壁错构性发育不良与原发性心肌病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心壁错构性发育不良的病理形态表现、特点、类型及其与原发性心肌病的关系。方法以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底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心脏移植的92例心脏为观察对象,在心脏离体后立即进行了肉眼观察、测量和摄影记录,并进行了全面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心壁的错构性发育见于多种类型的心脏病,且在原发性心肌病中更为多见,差别只是错构的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的不同。心壁内存在轻、中度错构不一定就是疾病,但过多的出现能明显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某种类型的错构性发育较集中或突出时,病理和临床方面才呈现出某一类型的错构性心肌病。错构的范围和程度与原发性心肌病的心脏扩张表现和心力衰竭出现的早晚有一定的正相关趋势。92例中58例为原发性心肌病,34例为非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中有25例为错构性心肌病,占原发性心肌病的43.1%。心壁错构性发育异常的病理形态表现主要有:(1)心壁的过度增殖肥厚;(2)纤维/脂肪组织或脂肪/纤维组织替代;(3)心肌细胞的排列紊乱;(4)冠状动脉结构不良等。错构性心肌病一般是一种错构形式为主的多种错构形式组合,相同临床表现的错构性心肌病,其病理基础不完全相同,纤维-脂肪替代为主的多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心肌排列紊乱多伴随于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结构不良常因心肌缺血而扩张。结论心壁错构性发育不良是心脏结构变异的常见形态表现,只有错构的分布比较密集、弥漫时才表现出某一特定类型的心肌病,错构比较密集、弥漫或伴有严重心肌变性者易表现出心脏扩张和心力衰竭。
宋来凤王红月赵红吕凤英胡盛寿黄洁李莉刘蕾王琳琳
关键词:心肌疾病心脏移植
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原发肿瘤病理学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外检确诊的心脏瓣膜原发肿瘤11例,HE、Weigert VanGieson染色观察,同时部分病例加做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心脏瓣膜原发肿瘤较为罕见,仅占心脏原发肿瘤的3%(11/426),其中良性肿瘤占多数(10/11),恶性少见(1/11)。肿瘤类型以乳头状弹力纤维瘤(4/11)和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4/11),血管球瘤1例,血管肉瘤1例,纤维性错构瘤1例。肿瘤发生部位以房室瓣多见,三尖瓣4例,二尖瓣4例,肺动脉瓣2例,主动脉瓣1例。7例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瓣膜肿瘤,4例误诊或漏诊。结论临床对于心脏瓣膜原发肿瘤的诊断比较困难,影像学缺乏对心脏瓣膜原发肿瘤的认识。虽然良性肿瘤的手术切除预后较好,但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致命,应尽早诊断及手术治疗。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对临床决定手术方式及后期治疗有指导意义。
李莉王红月赵红阮英茆吕凤英王清峙孟颖刘蕾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肿瘤
婴幼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婴幼儿肺动脉闭锁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了解体循环血流对肺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有肺组织病理切片资料的2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病儿作为病变组,4~36月龄。全部病例左、右肺动脉有融合,1例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和体-肺动脉侧支,3例合并体-肺动脉侧支,其余病例合并PDA。5例4~18月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形态半定量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APSC),单位面积肺泡数(MAN),平均肺泡内衬间隔(MLI),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PPA%)和单位面积肺泡数/肺细小动脉数比(AAR)。结果病变组肺泡的内径增大,单位面积肺泡数目减少,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肺细小动脉内、外弹力板间距以及MT%和MS%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血管MT%从6.43%~25.85%,MS%从15.45%~39.79%。2例有较大的体-肺动脉侧支供血的病婴由于局部肺血增多导致中膜增厚。病变组的APSC低于对照组,AA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循环血量明显影响肺细小动脉的增殖程度;动脉导管和(或)体-肺动脉侧支为肺循环提供的血流远不能满足外周肺血管的发育;体-肺动脉侧支不仅未能增加肺的血供,反而可能使外周肺血管出现萎缩。肺循环血流减少对肺细小动脉发育的影响大于对肺泡发育的影响。
张晓彤刘迎龙阮英茆于存涛刘蕾
关键词:肺动脉瓣闭锁室间隔缺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