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欢

作品数:25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牡丹江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教学
  • 4篇微生物学
  • 4篇木耳
  • 4篇教学方法
  • 4篇黑木耳
  • 3篇生物学
  • 3篇纤维素
  • 3篇课程
  • 3篇教学改革
  • 2篇亚种
  • 2篇亚种分化
  • 2篇抑菌
  • 2篇生物学课
  • 2篇生物学课程
  • 2篇培养基
  • 2篇破壁
  • 2篇系统地理学
  • 2篇纤维素酶
  • 2篇菌糠
  • 2篇教学内容

机构

  • 25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农业经...

作者

  • 25篇陈欢
  • 11篇马怀良
  • 10篇弥春霞
  • 8篇姜明
  • 6篇龚振杰
  • 4篇王詝
  • 4篇刘铸
  • 3篇张隽晟
  • 3篇田新民
  • 3篇蔡赫
  • 2篇赵桂云
  • 2篇宗宪春
  • 2篇张春凤
  • 2篇张晓军
  • 2篇金志民
  • 2篇王立凤
  • 1篇徐强
  • 1篇任玉兰
  • 1篇律凤霞
  • 1篇赵玥琪

传媒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北方园艺
  • 4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兽类学报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食用菌学报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0
2017年
为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积极进行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整合实验内容,增大设计综合性的、探究性实验内容比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考核方法,提高科研成绩的比例;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学生科研写作能力;积极带领学生开展课堂外的科学研究工作。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弥春霞马怀良陈欢姜明宗宪春金志民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科研创新能力
基于Cyt b基因和形态学探讨大麝鼩的亚种分化
2023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的亚种分化问题,在中国东北地区采集大麝鼩标本13号,结合已报道的大麝鼩形态学数据和Cyt b基因序列一并进行分析。形态学结果显示:在绝大多数个体中,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的大麝鼩体型大于分布于韩国的个体(体长:> 82 mm vs.<82 mm,尾长:> 39 mm vs.<39 mm,颅基长:> 20 mm vs.<20 mm);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种群体背毛色更黑,韩国种群体背毛色更灰;中国东部种群尾较长,绝大多数超过体长之半;而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韩国的大麝鼩种群尾长绝大多数不及体长之半。基于Cyt b基因的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关系和中介网络分析,都显示大麝鼩样本可分为3个地理谱系: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谱系、韩国谱系、中国东部谱系。研究结果支持大麝鼩分为3个亚种:东北亚种(C. l. lasiura)分布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韩国亚种(C. l. thomasi)分布于韩国,华东亚种(C. l. campus-lincolnensis)分布于中国东部。
刘铸钱洪安王再山韩美凤蔡赫张春凤时艳菁金志民陈欢张隽晟
关键词:亚种形态学
大球盖菇母种培养基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促进大球盖菇人工栽培的良性发展,试验选用了11种配方,就大球盖菇最佳母种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方4(堆肥100 g,蔗糖15 g,琼脂18 g,水1 000 mL)和配方8(玉米粉30 g,堆肥150 g,琼脂18 g,水1 000 mL)是培养大球盖菇最为理想的母种培养基;其次是配方5和配方6。
陈欢刘岩王伟功
关键词:大球盖菇母种培养基
贵州六盘水发现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Episoriculus caudatus umbrinus)
2022年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杨梅乡慕尼克村,利用陷阱法捕捉到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Episoriculus caudatus umbrinus)雌性2号。本次采集的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分别为57.2 mm和50.4 mm,尾长(53.2 mm和46.7 mm)略短于头体长。尾部背腹色差较小,腹面略呈现褐色。后足长分别为11.9 mm和12.4 mm。颅全长17.28 mm和17.23 mm,上颌骨较宽(5.02 mm和4.96 mm)与腭齿长(7.72 mm和7.56 mm)之比为65.31%。上门齿1枚,上单尖齿4枚,第1单尖齿和第2单尖齿大小近似,明显大于第3单尖齿,第4单尖齿微小,着生于第3单尖齿和前臼齿缝隙内侧。上颌1枚前臼齿,3枚臼齿,第3枚臼齿小。利用已报道的长尾亚洲鼩属检索表进行检索,鉴定上述采集物种为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1140 bp),采集标本与长尾亚洲鼩属中的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遗传距离最近,在0.030~0.062之间。系统发生树也显示,2号标本与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构成一个单系进化分支,进一步证实本次采集2号标本是褐腹长尾鼩鼱滇西亚种。
刘铸赵婧瑜赵鑫旭张玉红田新民蔡赫陈欢张隽晟
鸡树条荚蒾果实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鸡树条荚蒾果实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为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鸡树条荚蒾果实的水提液和醇提液,使用药敏纸片法和2倍稀释法测定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啤酒酵母5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结果]鸡树条荚蒾果实的7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供试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抑菌效果,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15.63、31.30和125.00mg/ml;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和70%乙醇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差别不大,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啤酒酵母都无抑菌效果。[结论]鸡树条荚蒾果实的水提物和醇提物都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菌作用,无抑制酵母菌的作用,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和70%乙醇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差别不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弥春霞陈欢任玉兰祝捷
关键词: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大豆抗病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大豆抗病基因定位及育种的重要分子标记种类,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抗病基因定位几方面的应用进展。
陈欢马怀良
关键词:大豆抗病育种分子标记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鉴别培养基的改进
2010年
本文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的鉴别培养基进行了改进,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教学目的;分离的菌落透明圈比较清晰,能真实地反映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马怀良弥春霞陈欢姜明
关键词:纤维素微生物鉴别培养基
高温蒸煮时间和碳酸(氢)钠浓度对黑木耳破壁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有效地提取黑木耳中的成分以利于黑木耳深层次开发,以可溶性物质含量为指标,应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高温蒸煮(121℃)时间(20~120 min)、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浓度(0~0.5%)对黑木耳破壁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物质(y)与Na2 CO3浓度(x1)和时间(x3)以及NaHCO3浓度(x2)呈函数关系,即 y=-1.3921+135.8644 x1+0.1019 x2-70.2096 x12(R2=0.9928,P<0.01);y=12.9572+154.1617 x22(R2=0.9022, P<0.01)。根据方程理论计算和实际验证,Na2 CO3浓度为0.5%,时间为120 min ,破壁效果最好;NaHCO3浓度为0.5%,破壁效果最好。
马怀良陈欢弥春霞龚振杰姜明孙欢张靓
关键词:高温蒸煮破壁黑木耳
超声波协同碳酸钠或氯化钠法对黑木耳破壁的研究
2015年
以可溶性物质含量为指标,以温度(20-60℃)和时间(10-90min)为因素,通过均匀设计法考察超声波(300 W)对黑木耳破壁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物质(y)与温度(x1)和时间(x2)呈函数关系,y=15.629 3+0.173 6x1+0.0025 56x2^2(R^2=0.953 6,P〈0.01);根据方程计算极大值和实际验证,功率为300 W情况,温度60℃、时间90min为最佳破壁条件.在最佳破壁条件下,以0.50%的Na2CO3和1.00%的NaCl溶液代替水,均可提高(P〈0.01)黑木耳破壁效果.
马怀良姜明弥春霞陈欢徐晓宇姚雨杉彭瑶龚振杰
关键词:超声波碳酸钠氯化钠黑木耳破壁
黑木耳菌糠粗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浸提条件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在其它浸提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选取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料液比进行粗酶液制备,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木聚糖酶活力为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试验,研究浸提黑木耳菌糠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糠在高速组织捣碎机内10 000 r/min匀浆2 min,可使菌糠中的菌丝断裂,有利于酶的释放;羧甲基纤维素酶浸提最佳条件为温度30℃、时间1.0 h、液料比40∶1;木聚糖酶浸提最佳条件为温度25℃、时间2.0 h、液料比50∶1。
马怀良龚振杰陈欢弥春霞杨楠
关键词: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黑木耳菌糠浸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