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 作品数:22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提高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早期诊治的DIC患者均抢救成功,6例晚期患者均死亡。结论早期诊治是降低产科DIC死亡率的关键。
- 陈宇涵陈红
- 关键词:产褥期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胃癌细胞PCNA和DNA含量与预后被引量:7
- 1995年
- 分析22例胃癌癌细胞PCNA表达和DNA含量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常规石蜡切片,以单抗Pc10。检测PCNA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DNA含量,将患者按术后生存分为1年组5例,5年组6例,10年组11例进行统计。结果:PCNA表达阳性率在1,5,10年组间皆有明显差异(P<0.01)。DNA含量,2C与≥3c比较在1与5和10年组间P<0.01,5与10年组间P>0.05,2c与≥5c比较在1,5,10年组间皆P<0.01。DNA含量变化与PCNA表达里线性密切关系。作者认为,DNA含量测定辅以PCNA检测对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更有价值。
- 杨发端陈红陈维珠王平邵宇吴秀红郑天荣张宝麟
- 关键词:增殖细胞抗原预后胃肿瘤
- 孕妇产道B群链球菌带菌状态及其母婴传播被引量:7
- 1993年
- 采用选择性增菌培养法,对孕妇产道 B 群链球菌带菌状态及其母婴传播进行调查研究。孕妇产道和新生儿 B 群链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8%(10/364)和1.5%(5/333)。母婴传播率为20%(2/10)。
- 郭永建戴以聪陈红戴赓孙马丽华
- 关键词:带菌率孕妇
- 妇科感染患者阴道加德纳氏菌的分离培养
- 1992年
- 以淋球菌基础制备的选择性巧克力培养基,用于阴道加德纳氏菌的分离培养。从183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病人的宫颈拭子分离出50株阴道加德纳氏菌,检出率为27.3%。本文所采用的分离鉴定方法较为简便,易于在一般临床实验室开展。
- 郭永建陈红戴赓孙戴以聪
- 关键词:阴道
-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
- 1995年
-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赵文新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陈红,邱晓明指导陈大良甲状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应用PCNA表达探讨细胞增殖状态以及肿瘤预后等方面工作,国外已有很多报道[1~5]。Shim...
- 赵文新陈红邱晓明陈大良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 C-myc及Bcl-2蛋白双表达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意义
- 陈红胡建达
- 淋巴结良恶性病变AgNORs的初步探讨
- 1992年
- 近年来不少学者应用银染技术研究肿瘤细胞核内NORs的变化,发现AgNORs可以作为区别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的类型、分级以及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本文作者对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细胞核内AgNoRs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 陈红陈维珠杨发端
- 关键词:淋巴结肿瘤AGNOR病理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郭永建郑文惠陈守涛陈志哲戴以聪姚金婵黄颖黄心宏陈红朱忠勇
- 在国内率先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图分析技术并结合血清学和耐药谱分型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流行菌株的耐药谱型、血清型和RAPD...
- 关键词: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
- 乳腺癌DNA与预后关系探讨(附61例报告)
- 1992年
- 乳腺癌DNA含量与肿瘤组织类型以及雌激素受体等方面的关系,时有报道,乳腺癌DNA含量与预后关系,国内文献尚乏报道。本文选择乳腺癌患者经随访5年以上的病例共61例,进行癌细胞DNA含量测定,探讨与预后关系。一、材料与方法本组选择1980~1985年12月间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而有随访的病例为检测对象,共61例(包括单纯癌24例,髓样癌10例,腺癌4例,硬癌1例,乳腺小叶增生癌变1例。乳头状腺癌2例,粘液腺癌1例和导管癌浸润18例)。所有病例的病理标本的组织石蜡块作为回顾性研究的材料。
- 杨发端陈维珠章迟陈红郑知文张祥福余跃远林雪怡
- 关键词:导管癌乳头状腺癌硬癌乳腺小叶增生粘液腺癌病理标本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7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陈红张延珍
- 关键词:剖宫产术伤口愈合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