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
- 作品数:19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财政资金科技专项竞争性分配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瘤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护理配合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过程中的无瘤技术与护理配合中防止肿瘤细胞医源性扩散和局部种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过程中实施无瘤技术的临床实践,具体介绍无瘤技术操作配合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随访2年,随访率<90.6%。除1例发生恶性肿瘤切口种植,其余未发现切口种植,2年生存率为91.6%。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技术,可有效地防止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对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彭玉兰陶勇张小丽谢丽叶
-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无瘤操作技术
-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多发性肾结石的中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多发性肾结石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84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例)与对照组(n=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术后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及随访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6.4±16.7)min vs.(96.8±14.1)min],术中出血量为[(74.3±24.1)ml vs.(65.8±11.9)ml]、住院时间[(7.4±2.2)d vs.(10.3±2.6)d)],一次性结石清除率(94.4%vs.77.1%),两两比较,均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8%,对照组复发率为18.8%,两者比较χ^2=5.004,P=0.025,观察组1例患者于术后第13个月复发;对照组9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9、16、26、27、30、33、41、46、52个月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多发性肾结石具有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高、术后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及手术操作简便等优势。
- 陶勇彭玉兰余刚
- 关键词:腹腔镜输尿管镜多发性肾结石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
- 原发性输尿管癌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为了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995~2007年间收治的1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均为移行细胞癌,其中G1 1例、G2 7例、G3 6例,术后随防10例6个月~8年。结论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的确诊率:超声诊断简便无创、可重复,为首选方法;IVP、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是主要检查方法:输尿管镜检查应作为今后重点。患肾与输尿管和膀胱袖套状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金标准,预后主要取决于输尿管癌的分期和分级。
- 陶勇彭玉兰龙春梅杨水华
- 关键词: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移行细胞癌肾输尿管切除术
- 两种经皮肾镜联合应用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及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两种经皮肾镜联合应用组(联合肾镜组)、李逊肾镜组和新型经皮肾镜组,每组病例50例,所有患者均一期建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肾镜组二期采用新型经皮肾镜联合李逊镜取石,新型经皮肾镜组采用20.8 F新型经皮肾镜取石,李逊肾镜组采用11.5 F李逊镜取石。结果联合肾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李逊肾镜组及新型经皮肾镜组(P<0.001);三组患者术后的血钠、血氯浓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血钾、血钙浓度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三组患者的通道建立、二期取石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术后高热、结石残留、肾功能不全、结肠穿孔、胸腔积液及休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皮肾镜联合李逊镜在鹿角形结石中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及电解质更为平稳等优势。
- 陶勇余刚彭玉兰杨水华黄海文陈松宁
- 关键词:鹿角形肾结石疗效
-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附18例报告)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在2007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18例乳糜尿患者施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5~125(95±22)min,术中出血量50~120(75±12)ml,术中术后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16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出院时尿液清亮,尿乙醚试验为阴性。随访3~26月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淋巴管结扎更加完全,临床效果良好。
- 陶勇余刚
- 关键词:乳糜尿后腹腔镜术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53例
- 2009年
- 目的 了解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利用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53例55侧。结果53例55侧输尿管大结石全部一次取净,手术时间30~96min,平均43min,结石碎石率及清石率均为100%。术后住院5~7d,平均5.5d。无输尿管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大结石时间短、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 黄长青陈伟光唐浩高绍青杨水华黄海文陶勇许健斌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经皮肾穿刺
-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5例行单侧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腹腔镜组)和18例行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手术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后腹腔镜手术组15例均手术成功;肿瘤直径最大2.1~8.5 cm,平均(4.2±1.8)cm;手术时间55~180 min,平均(85±35)min;出血量25~105 ml,平均(45±25)ml;术中2例发生高血压,术后止痛剂应用1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4 d,平均(2.5±1.5)d;术后住院时间为5~8 d,平均(6.0±1.5)d。开放手术组18例均手术成功;肿瘤直径最大2.0~10.5 cm,平均(4.5±2.5)cm;手术时间90~250 min,平均(140±50)min;出血量95~650 ml,平均(350±150)ml;输血6例,术中10例发生高血压,术后止痛剂应用4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5~7 d,平均(5.5±1.5)d;术后住院时间为7~12 d,平均(10.5±1.5)d。结论:对有较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术中对血压的控制较好,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 许健斌杨水华陶勇陈伟光唐浩
-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切除腹腔镜
- 二次电切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二次电切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首次电切后6周内进行二次电切,观察首次电切后的肿瘤残留情况、两次电切时的手术情况及二次电切后患者的无瘤生存状况.结果 首次电切及二次电切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4±12.5)min vs (55.8±8.4)min,t=5.167,P<0.01]、留置导尿管时间分别为[(9.8±2.1)d vs(9.4±1.9)d,t=0.730,P=0.468],首次电切后有6例患者(16.2%)存在肿瘤残留,3例患者(8.1%)出现肿瘤分期升高,其中1例由T1期肿瘤上升至T2期,2例患者由Ta期肿瘤上升至T1期;二次电切后在5~7年的长期随访中,复发10例(27.0%),具体为术后的第13、16、19、21、29、42、58、66、73、76个月,随访期间共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与膀胱肿瘤无关.结论 二次电切可有效的发现肿瘤残留并及时处理,提高无瘤生存时间.
- 陶勇彭玉兰余刚
- 关键词:膀胱肿瘤电切复发
- 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的手术配合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在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行二次电切术中的配合技巧.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中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诊断为非肌层侵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33例高危浅表膀胱肿瘤患者在首次电切术后第4周进行的二次电切术的资料,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正确的配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情绪稳定,无并发症.结论 有效的术前访视能减轻患者再手术顾虑,术中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彭玉兰陶勇
- 关键词:膀胱肿瘤手术配合
- 全盆底重建术联合尿道中段悬吊术在盆腔器官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术联合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在盆腔器官脱垂(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作用。方法将78例POP合并SUI患者按照患者家属充分知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35)与治疗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进行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尿管滞留时间、住院天数及尿动力学、生活质量(I-QOL)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2.8±17.9)min、术中出血量(204.8±65.7)mL、尿管滞留时间(2.4±0.5)d、住院天数(5.4±0.6)d这4个指标均优于观察组[手术时间(152.4±20.9)min、术中出血量(262.5±80.4)mL、尿管滞留时间(2.6±0.5)d、住院天数(5.8±0.7)d](P均<0.05),但并发症显著高于治疗组(χ2=3.864,P=0.049)。治疗组患者的初尿膀胱容量(303.4±26.8)mL、最大膀胱容量(403.1±30.4)mL这2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初尿膀胱容量(275.4±19.7)mL、最大膀胱容量(349.8±28.7)mL](P<0.05)。术后随访半年的I-QOL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1.1±12.7)分、(72.9±9.8)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454,P<0.01)。结论全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对POP合并SUI患者疗效确切,拥有更好的近远期疗效,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陶勇余刚彭玉兰
- 关键词:全盆底重建术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