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肝癌
  • 4篇肝癌发生
  • 4篇癌发生
  • 3篇肝癌发生发展
  • 2篇肿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抑制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TNF-Α
  • 2篇TNF-Α诱...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炎症
  • 1篇体细胞
  • 1篇前体
  • 1篇前体细胞
  • 1篇肿瘤抗药性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井莹莹
  • 6篇韩志鹏
  • 3篇卫立辛
  • 2篇蔡雄
  • 2篇吴孟超
  • 2篇张黎
  • 1篇唐礼功
  • 1篇孙凯
  • 1篇宋建瑞
  • 1篇李志雄
  • 1篇刘燕
  • 1篇谢森
  • 1篇高璐
  • 1篇李蓉
  • 1篇郭献灵
  • 1篇蒋国成
  • 1篇赵雪
  • 1篇陈琪
  • 1篇盛丹丹

传媒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18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炎症微环境调控肝前体细胞分化参与肝癌发生的机制研究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典型的炎症相关的肿瘤。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诱导因素。免疫细胞通过诱导病毒感染肝细胞的凋亡清除病毒,但同时也造成肝脏慢性炎性损伤。持续性肝脏炎性微环境一方面造成成熟肝细胞损伤...
井莹莹刘文婷叶菲韩志鹏杨雪
关键词:肝癌肝前体细胞
干细胞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的肝癌患者中有超过半数在中国,目前已居我国肿瘤致死率的第二位。近年来随着肝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肝癌的发生是肝干/祖细胞与炎症损伤微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以混合型肝细胞...
韩志鹏井莹莹蔡雄吴孟超卫立辛
文献传递
干细胞治疗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的肝癌患者中有超过半数在中国,目前已居中国肿瘤致死率的第二位.近年来随着肝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肝癌的发生是肝干/祖细胞与炎症损伤微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混合型肝细胞-胆...
韩志鹏井莹莹蔡雄吴孟超卫立辛
关键词:肝癌发病机制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
文献传递
自噬和微环境在肝癌发生发展及治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卫立辛韩志鹏井莹莹张黎孙凯郭献灵宋建瑞高璐杨雪叶菲
该项目属于肿瘤学研究领域,围绕肿瘤微环境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开展研究。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环境,主要是由多种不同的细胞外基质,炎症细胞和因子、内皮细胞及基质细胞组成。缺血缺氧是肿瘤微环境不可忽视的特...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间充质干细胞肿瘤治疗
IFN-γ和TNF-α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化疗抵抗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抵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炎症因子IFN-γ和TNF-α联合处理MSCs,收集条件培养上清,并将其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及HT29细胞,同时分别给予化疗药物顺铂和5-氟尿嘧啶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经化疗药物处理,与未经条件培养上清培养的细胞比较,经条件培养上清培养的细胞形态学改变更轻微,细胞增殖率增高(P<0.05)、凋亡率降低(P<0.05),Bcl-2 mRNA表达水平上调、Bax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经炎症因子IFN-γ和TNF-α诱导的MSCs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化疗抵抗能力。
李蓉盛丹丹赵雪井莹莹张黎韩志鹏
关键词:干扰素Γ间质干细胞肿瘤抗药性
IFN-γ和TNF-α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及环孢素A对其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抑制作用及环孢素A(CsA)对其的影响.方法 取Balb/c小鼠骨髓,分离、培养、纯化及扩增MSC,分别以IFN-γ、TNF-α和IFN-γ+TNF-α(终浓度均为20 ng/ml)预处理MSC 12 h,然后与Balb/c小鼠脾细胞共培养,脾细胞以刀豆蛋白A激活72 h.混合细胞培养实验分8组进行:(1)脾细胞组;(2)MSC组,MSC+脾细胞;(3)IFN-γ处理组,IFN-γ预处理的MSC+脾细胞;(4)TNF-α处理组,TNF-α预处理的MSC+脾细胞;(5)联合处理组,IFN-γ与TNF-α联合预处理的MSC+脾细胞;(6)CsA组,CsA+脾细胞;(7)CsA联合预处理组:IFN-γ与TNF-α联合预处理的MSC+CsA+脾细胞;(8)1400W组,IFN-γ与TNF-α联合预处理的MSC+脾细胞+1400W[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各组脾细胞数量均为5000个,MSC与脾细胞按1:10混合,CsA浓度为10μg/ml.培养72 h后,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同时以碘化丙啶和Annexin-V凋亡双染试剂盒检测脾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经炎症因子处理的MSC的iNOS mRNA表达情况,观察CsA对MSC的iN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MSC组、IFN-γ处理组和TNF-α处理组的MSC对脾细胞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联合处理组的脾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CsA组的脾细胞增殖同样受到抑制,但IFN-γ与TNF-α联合预处理MSC产生的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却可以被CsA所抑制(CsA联合预处理组,P〈0.05).联合处理组、CsA组和CsA联合预处理组的脾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脾细胞组、MSC组、IFN-γ处理组和TNF-α处理组(P〈0.05),而联合处理组和CsA组的脾细胞凋亡率又明显高于csA联合预处理组(P〈0.05).野生型MSC、分别以IFN-γ或TNF-α单独刺激的MSC均不表达iNOS mRNA,而以IFN-γ和TNF-a联合处理的MSC则高表达iNOS mRNA,但这种高表达可被CsA所�
唐礼功井莹莹谢森陈琪李志雄韩志鹏蒋国成刘燕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免疫抑制法环孢菌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