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学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干扰素
  • 6篇干扰素Α
  • 4篇抗体
  • 4篇克隆
  • 4篇活性
  • 3篇肉瘤
  • 3篇基因
  • 3篇骨肉瘤
  • 2篇短肽
  • 2篇中国人
  • 2篇中和抗体
  • 2篇噬菌体
  • 2篇特异
  • 2篇重组干扰素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生成素
  • 2篇菌体
  • 2篇基因工程
  • 2篇红细胞生成
  • 2篇红细胞生成素

机构

  • 1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生物制品...

作者

  • 14篇马学军
  • 10篇侯云德
  • 5篇薛水星
  • 5篇魏开坤
  • 5篇胡荣
  • 4篇张丽兰
  • 3篇史占军
  • 3篇金大地
  • 3篇景宗森
  • 3篇吕海
  • 2篇杜东毅
  • 2篇韩峰
  • 2篇黄利文
  • 2篇郑燕芳
  • 2篇钱振超
  • 2篇吴淑华
  • 1篇王文亮
  • 1篇郭德本
  • 1篇蒋盘宏
  • 1篇李玉英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病毒学报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5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新型IFNα的克隆、表达及其抗骨肉瘤活性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构建两种新型IFN突变株及其母体的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后对比检测其抗骨肉瘤活性。方法以重组噬菌体pCANTAB5E-IFNs为模板,PCR扩增出两种IFNalc/86D突变株及其母体的DNA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V3203。表达、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鉴定、Westernblot检测其免疫活性、M1T比色法对比检测其抗骨肉瘤细胞(OS732)增殖的活性。结果 酶切及PCR鉴定证明IFNs在表达载体上均已克隆成功。两种突变IFNs的抗骨肉瘤活性分别比IFNalc/86D提高4和16倍。结论 两种新型IFNs突变体的原核高效表达系统构建成功,体外实验中证明其IFNs蛋白产物抗OS732细胞增殖的活性高于母体。
吕海金大地史占军史占军郑燕芳景宗森侯云德
关键词:干扰素Α骨肉瘤克隆
特异结合人IFNα1b中和抗体的两个短肽被引量:9
1997年
特异结合人IFNα1b中和抗体的两个短肽马学军杜东毅尹华丽侯云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关键词噬菌体表面呈现,肽库,人干扰素α1b噬菌体表面呈现(Phagedisplay)技术是Smith博士[1]于1985年建立起来的,...
马学军杜东毅尹华丽侯云德
关键词:中和抗体短肽
小鼠单链抗体文库的构建和抗人的IFNα-1b抗体的筛选
1997年
小鼠单链抗体文库的构建和抗人的IFNα-1b抗体的筛选杜东毅马学军张丽兰郭德本侯云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关键词噬菌体表面呈现,抗体库,rIFNα-1b(重组干抗素α1b)目前,抗体的研究与生产主要依赖于单克隆抗体技术,...
杜东毅马学军张丽兰郭德本侯云德
关键词:抗体库重组干扰素Α1B抗体
噬菌体呈现技术研制特异性人抗骨肉瘤干扰素
1999年
目的利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研制高活性、特异性抗骨肉瘤干扰素。方法将干扰素IFNαlc/86DDNA插入噬菌体质粒载体pCANTAB5E,并构建噬菌体IFNαlc/86DAB环突变文库;通过在OS732细胞上竞争性亲合洗脱、MTT法对比检测抗肿瘤活性,筛选针对OS732细胞的高活性噬菌体-IFN突变体。结果获得2个噬菌体-IFN突变体,其抗OS732细胞增殖活性较突变母体分别提高4和16倍。结论αl型干扰素可在噬菌体表面正确折叠表达。这一技术可用于研制高活性特异性IFN。
吕海金大地史占军景宗森郑燕芳马学军
关键词:噬菌体呈现骨肉瘤
几种重组干扰素单独及联用阿霉素对骨肉瘤细胞的毒性研究
1999年
目的体外评价几种国产干扰素联合阿霉素的抗骨肉瘤活性及其协同效应。方法采用MTT比色法,体外对比检测阿霉素及几种国内临床常用重组干扰素(rhIFNα2a、rhIFNα1b、rhIFNα1c、rhIFNβ和rhIFNγ)的抗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分别将几种干扰素与阿霉素联合用药,对比检测其抗骨肉瘤的协同作用。结果rhIFNα2a为5×104IU/L、rhIFNα1b为3.75×105IU/L、thIFNalc为1.25×105IU/L、rhIFNβ为5×105IU/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达到50%:rhIFNγ对0S732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rhIFNα1c与ADM合用时有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结论rhIFNα2a、rhIFNa1b、rhIFNβ、rhIFNαlc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rhIFNα2a和rhIFNα1c作用最为明显;上述4种IFNs与阿霉素合用均呈协同增强效应;rhIFNγ在体外对骨肉瘤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
吕海马学军金大地史占军景宗森
关键词:骨肉瘤干扰素MTT比色法毒性
分子伴侣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2
1995年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大肠杆菌染色体DNA中扩增得到2000bp的DNA片段(含GroES和GroEL),并克隆到PGEM3zf(+)载体中,经限制性图谱分析和部分DNA序列测定,证实2000bp的PCR产物为GroE基因全部编码序列。将PCR产物构建在PLPR启动子控制下的pBV220表达质粒中,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42℃热诱导,获得GroE基因的表达产物,在SDS-PAGE上出现分子量约60000(GroEL)及15000的蛋白带(GroES),经密度扫描分析,前者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0%,后者占28%。经鉴定GroES和GroEL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形成可溶性蛋白。
马学军侯云德
关键词:分子伴侣基因表达基因工程基因克隆
噬菌体表面表达人干扰素αlc/86D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为今后干扰素αlc/86D突变体文库的建立和筛选高活性的新型干扰素分子打下基础。方法利用phagedisplay技术表达人IFNαlc/86D基因。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点杂交和Westernblot均证明重组噬菌体颗粒具有干扰素的免疫反应性,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当重组噬菌体为5×1010TU时,与4IU的重组IFNαlb活性相当。结论人IFNαlc/86D在噬菌体表面能正确折叠和功能性表达。
马学军胡荣吕海吕海魏开坤薛水星张丽兰
关键词:噬菌体干扰素ELISAWESTERNBLOT
新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受体结合域的改造及其生物活性测定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改造干扰素功能结合域 ,以提高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在新型基因工程干扰素 (IFNα1c 86D)AB环内通过点突变技术引入 2个独立酶切位点EcoRⅤ和EstEⅡ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在干扰素cDNA水平对母体干扰素LoopAB的 31位甲硫氨酸换成天冬氨酸 (M D) ,32位天冬氨酸换成脯氨酸 (D P) ,将重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 ,用滤泡口炎病毒 (VSV) 人羊膜传代细胞 (WISH)系统检测抗病毒活性。用比色MTT实验检测抗增殖活性。结果 通过突变 ,31和 32位氨基酸获得重组突变体 31 32IFNα1c 86D ,经限制性内切酶图分析、DNA序列和抗病毒活性测定 ,初步表明 31 32IFNα1c 86D是母体干扰素IFNα1c 86D抗病毒活性的 8倍 ,抗增殖作用与母体干扰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改造干扰素受体结合域 。
胡荣马学军魏开坤王虹薛水星段招军侯云德钱振超
关键词:干扰素Α病毒抗体DNA突变分析
人干扰素α1c/86DAB环突变文库的构建及细胞筛选被引量:5
1998年
人干扰素α1c/86DAB环突变文库的构建及细胞筛选马学军胡荣1吕海2魏开坤张丽兰薛水星侯云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2)噬菌体表面呈现(phagedisplay)技术是由Smith〔1〕博士于19...
马学军胡荣吕海魏开坤张丽兰薛水星侯云德
关键词:干扰素细胞筛选
中国人促红细胞生成素cDNA的克隆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0
1996年
利用PCR技术,以中国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次全基因组为模板,进行了基因修补和重组,克隆出EPO cDNA全序列。同时发现中国人EPO cDNA与国外的克隆比较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导致第62位氨基酸是丝氨酸,不是亮氨酸。将人EPO cDNA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SV2-dhfr中的不同克隆位点,构建了6种不同的转移载体质粒,即pSV2-dhfr/F1,pSV2/N2,pSV2-dhfr/F3,pSV2-dhfr/P4,pSV2-dhfr/G1和pSV2-dhfr/G3。将它们分别转染导入COS-7细胞,结果表明6种转移载体质粒转染的细胞上清液都有明显的EPO活性。人EPO cDNA基因转移载体质粒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人次全EPO基因组转移载体质粒。
韩峰吴淑华薛水星黄利文马学军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CDNA基因工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