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莲
- 作品数:18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丙烯酰胺致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染毒剂量丙烯酰胺(AM)对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情况,探讨AM生殖毒性与氧化损伤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M生殖系统损伤机制和制定AM的安全性评价标准,提供实验室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7~8周龄昆明种雄性小鼠,分别以双蒸水、20、40和60 mg/kg AM灌胃染毒,连续5 d,1次/d。于首次染毒后14 d处死小鼠,测定睾丸和附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40和60 mg/kg剂量组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力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AM对小鼠睾丸和附睾产生了脂质过氧化损伤。
- 杨建一杨媛媛马红莲崔慧慧边思成赵旭静
- 关键词:丙烯酰胺生殖毒性
- 丙烯酰胺对小鼠精子的毒性作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AA)对小鼠精子的毒性作用,为AA生殖毒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5只7~8周龄体重为25~30g的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双蒸水),AA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20、40、60mg/kg)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每组5只。除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经口灌胃染毒,1次/d,连续5d,于首次染毒后14d处死小鼠,观察精子数、活动度与精子形态的变化。结果各剂量AA染毒组精子数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AA染毒组精子活动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A染毒后精子畸形类型主要表现在头部,且以无钩和无定形为主。结论AA对小鼠精子有毒性作用,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 杨媛媛王文娟马红莲崔慧慧边思成解翠杨建一
- 关键词:生育力丙烯酰胺精子畸形
- 3种方式染毒丙烯酰胺对雄性小鼠早期精细胞微核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灌胃、皮肤染毒丙烯酰胺(AA)对小鼠早期精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以反映相应的遗传毒性。方法将24只清洁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染毒组、灌胃染毒组和皮肤染毒组,每组6只。染毒剂量为25 mg/kg,每天1次,连续染毒5 d。首次染毒后第19天称体重和睾丸重量,计算睾丸系数。采用早期精细胞微核实验测定各组小鼠早期精细胞微核的发生率。结果染毒后腹腔注射染毒组、灌胃染毒组和皮肤染毒组小鼠体重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染毒组、灌胃染毒组和皮肤染毒组小鼠的睾丸重量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染毒组和皮肤染毒组小鼠早期精细胞微核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染毒组小鼠早期精细胞微核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可致雄性小鼠早期精细胞微核发生率增高,且以灌胃染毒方式产生的毒性作用最为敏感。
- 张娟张晓玲马红莲王丹丹刘百岁张浩朱贵伟鲁晨阳薛国平杨建一
- 关键词:丙烯酰胺小鼠睾丸
- 丙烯酰胺的遗传和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广泛的工业上的化学品,可在食品高温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AA可对动物产生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在人类高水平暴露职业人群中,只观察到AA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笔者综述了关于AA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 杨建一郭红刚马红莲
- 关键词:丙烯酰胺遗传毒性生殖毒性
- 关于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被引量:6
- 2011年
-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病例、联系前沿、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改变考核方式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
- 马红莲张联珠聂晨霞霍静倪春娟苗知春石卫红
-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
- 遗传学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
- 2011年
-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病例、联系前沿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改变考核方式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
- 马红莲张联珠聂晨霞霍静倪春娟苗知春石卫红
-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
- 白藜芦醇对对苯二酚所致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16年
-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染毒所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HQ作用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后,再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孵育细胞。采用微核实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实验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白藜芦醇的抗诱变性进行研究。本研究设4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白藜芦醇对HQ所致畸变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作用尤为显著(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苯的代谢物HQ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的致畸作用。
- 霍静马红莲张联珠倪春娟宋丽华
- 关键词:白藜芦醇对苯二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SCESCGE
- 甲醛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甲醛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25、125、500μmol/L)的甲醛溶液处理培养中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其微核率及SCE频率的变化。结果:低浓度(5、25μmol/L)甲醛处理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SCE频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增加(P>0.05);而甲醛浓度(125、500μmol/L)较高时,细胞微核率和SCE频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较高浓度甲醛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
- 马红莲霍静张联珠边肖海倪春娟
- 关键词:甲醛遗传毒性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整体优化的几点思考被引量:5
- 2011年
- 为了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在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在教学中合理适度使用多媒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课外师生间的交流,多方面入手,整体优化课程教学。
- 霍静张联珠苗知春马红莲聂晨霞倪春娟石卫红
-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 丙烯酰胺遗传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7年
- 马红莲杨建一
- 关键词:遗传毒性丙烯酰胺致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