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经野
- 作品数:34 被引量:151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2种进口索他洛尔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评价2种进口索他洛尔片剂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1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受试和参比索他洛尔片160mg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由DAS2.0药学与统计程序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最佳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Wi=1),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14±0.279)μg/mL和(1.29±0.262)μg/mL,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891±4.906)h和(8.780±3.034)h,达峰时间分别为(3.583±0.669)h和(3.042±0.75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6.221±3.098)μg·h/mL和(15.932±2.675)μg·h/mL,以AUC0→t计算的受试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0±0.146)%。结论两制剂生物等效。
- 闫小华李东周凡张宏久张毕奎许蕴马经野邓小敏张璇
- 关键词:索他洛尔生物等效性片剂
- 改性医用胶为纳米骨胶的体外实验被引量:9
- 2010年
- 背景:目前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类生物胶可应用于临床许多方面,由于胶本身存在一些缺点,使其在骨科的应用受到限制。目的:对普通医用胶进行改性研究,研制出纳米骨胶并检测其细胞毒性和力学性能。方法:直接在纳米骨胶和普通医用胶上种植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胶上生长情况。用胶的浸泡液培养细胞,在0,6,12,18,24h时间点和1~7d每天进行细胞活性检测。用两种胶将标准PVC管粘合,比较两种胶的粘合强度,并在不同环境下比较胶凝固时间。结果与结论:经3次换液后细胞可在纳米骨胶和普通医用胶上生长,两种胶对细胞都有一定毒性,但毒性并无明显差别;纳米骨胶的力学强度明显高于普通医用胶,且凝固时间明显快于普通胶。提示经改性后的纳米骨胶细胞毒性不高于普通胶,但力学强度和凝固时间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且前者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
- 赵喆雷鸣肖德明熊建义马经野许蕴陈旭红彭福宁
-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氰基丙烯酸酯细胞毒性生物力学
- SIRT1经p53和NF—κB的相关蛋白途径调控软骨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S1RT1经p53/bax和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1共激活因子-1α(PGC.1a)途径调控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分为3组(n:10):SIRTI激活剂(白藜芦醇)组、对照组、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组,用硝普钠诱导细胞凋亡。采用噻唑蓝法俭测各组软骨细胞活性及增殖、4',6-二脒基-2-苯幕吲哚(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捌亡,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IRT1、p53、NF-κB、bax、PGC-α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IRTⅠ、Ⅱ型胶原蛋白、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结果SIRT1激活剂组、对照组、SIRT1抑制剂组OD值平均分别为0.139±0.016、0.098±0.006、0.079±0.002,细胞凋亡率平均分别为9.8%±0.7%、27.3%±1.6%、41.9%±2.0%,以上项目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1激活剂组细胞SIRT1、PGC-1α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而SIRT1抑制剂组较对照组降低;SIRTI激活剂组p53、NF。KB、bax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而SIRT1抑制剂组较对照组升高。SIRT1激活剂组细胞SIRTI、Ⅱ型胶原蛋白、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最高,对照组次之,SIRT1抑制剂组最低。结论SIRT1可通过调控p53、NF-κB的表达改变其下游bax、PGC-1α的表达,从而调控软骨细胞的凋亡。
- 刘弼肖德明雷鸣王大平熊建义马经野许蕴史敦云张晓丽
- 关键词:软骨细胞细胞凋亡体外研究基因表达调控
- 苯丙酮酸莫拉菌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苯丙酮酸莫拉菌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取患者腹水分离培养及鉴定,分析致病菌的侵入途径。结果在血平板上35℃卵育24小时后,见针尖状、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呈双或短链排列,无鞭毛;氧化酶、触酶、尿素酶均阳性,不分解糖类。本菌株来自于呼吸道。结论苯丙酮酸莫拉菌是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少见菌之一。早而多次作腹水培养及药敏,对及时诊断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马经野刘新民
- 关键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细菌培养
- 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测定分析14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77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和35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CEA、AFP、CA242、CA125、CA153、NSE、-βHCGf、-PSA、PSA、HCH、FER)的含量。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72.6%)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29.87%)和健康体检组(11.24%)(P<0.001)除胰腺癌外,联合检测对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P<0.01)。结论蛋白芯片联合检测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
- 马经野刘新民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3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全部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治疗4次,3~4d置换1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ml加706代血浆1000ml。治疗前及每次置换完成后第3天抽空腹血查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并根据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和相对评分法判断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例,基本痊愈2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6%。结论多次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较高的AchR-Ab水平,对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彭福宁马经野许蕴
- 关键词: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维生素E的含量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A)测定人血清中维生素E(VE)浓度的方法。方法:移取血清,加入乙腈乙醇混合溶液及正己烷,旋涡混合、离心,分离正己烷层,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后进样。采用XTerra^Tm RP18色谱柱(5μm,3.9×1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92:8,v/v);流速1mE/min;柱温30℃;检测波长292nm。结果:VE的保留时间为7.61min,浓度在2-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5.6%,RSD〈6%,最低检测量2ng(S/N〉3)。40例健康成人血清VE平均值为10.20±2.51μg/ml。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清VE浓度的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和重现性良好.操作快速、简便.这对测定血清中其它维生素含量具有指导意义。
- 马经野许蕴付林
- 关键词:维生素E血清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血瘀积证模型的研制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血瘀积证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方法]23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0.85%氯化钠灌注,实验组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乙醇、雷尼替丁灌注的综合法,造模20周,观察2组大鼠一般状况、舌质、胃重、胃黏膜病理等变化。[结果]实验组一般状况较差,舌质表现明显的血瘀征象,病理观察胃黏膜形态有典型的CAG癌前病理改变。[结论]采用MNNG、乙醇、雷尼替丁灌注的综合法研制的CAG癌前病变血瘀积证动物模型与临床该证表现有较好的一致性,为中医药研究治疗CAG癌前病变,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 岳双冰张仲海马经野甘洁文王琦
- 关键词:胃炎慢性萎缩性癌前病变动物模型
- 纳米骨胶的体外实验研究
- 目的 对普通医用胶进行改性研究,研制出纳米骨胶,对这种胶的细胞毒性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方法 与普通医用胶进行对比,直接在两种胶上种植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rBMSCs),通过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胶上生长情况。用...
- 赵喆雷鸣肖德明熊建义马经野许蕴陈旭红彭福宁
-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氰基丙烯酸酯细胞毒性生物力学
- 胞苷脱氨酶基因多态性对阿糖胞苷效果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胞苷脱氨酶基因多态分布及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与转归。方法:采用PCR扩增目的片段并直接测序来了解CDA基因G208A位点基因多态。结果:CDA基因第1号外显子存在G208A多态,有GG、GA和AA3种基因型,其G等位基因频率为95.14%,而A等位基因频率为4.86%,同时发现未缓解比率在GG、GA和AA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0.96,P>0.05),但其复发率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5.04,P<0.05),GG基因型的患者复发率较低。结论:CDA基因第1号外显子在其研究人群中存在G208A多变,其不同的基因型对患者预后存在影响。
- 马经野罗先红方海琳许蕴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胞苷脱氨酶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