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云鹏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输电
  • 2篇输电线
  • 2篇输电线路
  • 2篇雷击
  • 2篇电线路
  • 1篇地面倾角
  • 1篇地闪
  • 1篇地闪密度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分布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法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区
  • 1篇跳闸
  • 1篇统计模型
  • 1篇屏蔽线
  • 1篇雷电
  • 1篇雷电定位
  • 1篇雷电定位系统

机构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东电网公司

作者

  • 3篇刘刚
  • 3篇高云鹏
  • 2篇许彬
  • 1篇唐军
  • 1篇谢湘昭
  • 1篇汪逍旻
  • 1篇孔华东
  • 1篇张鸣
  • 1篇许志荣
  • 1篇胡剑

传媒

  • 2篇高电压技术
  • 1篇高压电器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3种地形上高杆塔雷击次数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更有效地研究电力线路杆塔在不同地形下防雷性能的差异性,笔者针对珠三角地区中的杆塔在3种不同地形下受雷击次数分布差异性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建立区域雷击统计模型,研究统计区域雷击次数的方法。然后基于雷电定位系统,对珠三角地区三种地形上10年落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电力杆塔在山区受雷击次数略高于平原建筑区,平原建筑区上的杆塔虽受高层建筑屏蔽保护作用,不易受雷击,但杆塔所处区域受雷击次数高于平原植被区。经过统计得出平原建筑落雷次数增长率明显增大,而山区与平原植被区落雷次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最后利用电场仿真软件仿真坐落在3种地形上杆塔周围的电场分布趋势,验证统计出区域雷击次数规律的合理性。
刘刚许彬季严飞高云鹏汪逍旻胡剑
关键词:ANSYS仿真电场分布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绘制方法及其有效性验证被引量:19
2012年
为了能更直观地反映区域输电网发生雷击跳闸的风险,定义了以雷电定位数据为基础的输电线路雷击风险,并依据输电线路跳闸率计算模型,建立了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模型。模型依据雷电反击输电杆塔的规程法和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以雷电参数和地形地貌参数共同作用来计算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风险。计算中根据雷电参数和地形地貌参数具有空间分布规律这一特征,采用网格法将目标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将统计所得的网格内地闪密度参数、地面倾角和典型杆塔参数代入雷击跳闸风险评估模型中求得网格的风险值。按照自然分割法将不同网格划分为相应的风险等级,用不同颜色表示各风险等级区域,形成了区域输电网的雷击风险分布图。相关性分析表明:相比地闪密度分布图,雷击跳闸风险分布图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点分布的相关性更强。
刘刚唐军张鸣孔华东高云鹏许志荣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雷电定位系统地闪密度地面倾角风险评估模型
220kV输电线路近区建筑物工频电场抑制措施被引量:8
2011年
针对高压输电线引起工频电场污染对近区高层建筑产生的影响,研究了抑制工频电场的措施方案。以某220kV高压线跨越建筑物段为例,首先对分别采用架设屏蔽线、屏蔽网以及房屋阳台处架设屏蔽网兼做防盗网的3种措施后的地面1.5m高处的电场强度分布,以及房屋外沿(尤其是阳台或走廊)的场强分布进行有限元法仿真计算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些措施都能减小高压线近区建筑的电场强度。然后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仿真的有效性,进而对比3种措施屏蔽效果、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得出抑制工频电场相对较好的方案,即民居高层阳台处架设屏蔽网兼做防盗网,其屏蔽效果降低至原来的7.4%~59.9%,效果优于屏蔽线,次于屏蔽网,但其工程易于实现,维护方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方案。
刘刚许彬季严飞高云鹏谢湘昭曾能先
关键词:屏蔽线防盗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