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芳
- 作品数:19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扶正抗癌方联合常规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常规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NSCLC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抗癌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RP、IL-1、PCT、CEA、CA125、NSE、CYFRA21-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常规化疗应用于NSCLC术后患者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化疗。
- 范文强高新芳
- 关键词:扶正抗癌方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肿瘤标志物
- 胸腔镜辅助手术对先心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手术对先心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先心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采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24h后观察组血清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液化和2例气胸,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手术能有效改善先心病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炎症反应且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有助于促进病情更快恢复,对其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先心病患者治疗首选方案。
- 姚伟李星焦同立宁玉林高新芳
- 关键词:胸腔镜辅助手术先心病疗效安全性
- 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11例技术分析及预防
- 2011年
-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的一项常见并发症,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若污染胸腔仍会造成严重的胸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 宋宣统赵国强高新芳
- 18例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体会
- 2004年
- 目的 :报告一组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6年来收治的 18例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经过 ,分析其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及其预防。结果 :18例肺栓塞病人多数发病于术后第 3~ 4天 ,13例治愈 ,5例死亡 ,治愈率 72 .2 % ,死亡率 2 7.8%。结论 :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肺栓塞 ,症状轻重不一 ,易漏诊、误诊 ,死亡率高。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
- 高新芳赵国强邹芳
- 关键词:肺栓塞食管癌术后高龄诊治体会并发
- 全层排线减张缝合法预防经腹贲门癌术后切口裂开的临床观察
- 2004年
- 目的 :探索一种预防腹部术后切口裂开的方法。方法 :对于高龄、肥胖、体弱等术后可能出现腹部切口裂开的贲门癌患者 ,采用全层排线减张缝合法缝合贲门癌经腹切口手术 112例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 112例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病人中 ,术后无 1例并发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其中 4例于术后第 5~ 7天出现切口内脂肪液化 ,无感染。给予腹带包扎延迟拆线至术后 15~ 2 0天 ,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全层排线减张缝合法 ,能够预防贲门癌经腹切口手术后切口裂开。
- 高新芳赵国强孙小润
- 关键词:预防措施切口裂开手术治疗肿瘤
- 左胸小切口加管状胃在高龄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展的左胸小切口加管状胃治疗高龄食管癌88例,总结分析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5例。无其他心肺并发症等发生。结论:左胸小切口加管状胃治疗高龄食管癌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但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较长。需要较好的外科操作技能。
- 高新芳赵国强张冬梅
- 关键词:食管癌左胸小切口管状胃
- 隔瓣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隔瓣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隔瓣下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平行于隔瓣环的弧形瓣叶切开,暴露室间隔缺损,裁取适宜大小的椭圆形涤纶片,首先连续缝合缺损的肌肉边缘,再转移到隔瓣根部,用切开的隔瓣边缘夹住涤纶片的后缘,如同“三明治”状,连续缝合隔瓣瓣叶切开处,术野显露清晰,修补确实,手术效果良好。结果全组32例病人,均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三尖瓣反流或少量反流,无明显杂音,全组无死亡病例,无传导阻滞,手术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在修补隔瓣下室间隔缺损时,采用平行于隔瓣环的弧形切口,裁取适宜大小的椭圆形涤纶片,先连续缝合缺损的肌肉边缘,再用“三明治”法连续缝合隔瓣瓣叶切开处,将涤纶片夹在弧形切开的隔瓣瓣叶之间,该方法视野清晰,修补确实,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新芳赵国强薛凌娟孙小润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
- 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水22例体会
- 2004年
- 恶性胸水是胸部癌症晚期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比较顽固,治疗棘手,常反复发生,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过去治疗方法较多,如胸膜腔注入化疗药物或红霉素、四环素等,促进胸膜粘连,减少胸水产生,疗效较差,失败率较高。自1999年以来,我院采用胸腔镜引导下,胸腔内喷洒滑石粉。
- 高新芳赵国强张冬梅
- 关键词: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恶性胸水癌症
- 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0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索老年贲门癌患者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老年贲门癌患者应用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该组106例老年贲门癌患者,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其中5例术后存在少量胸腔积液,2例较少,1周后自行吸收;另3例经胸腔穿刺抽液后消失。本组病例术后均顺利康复。结论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老年贲门癌患者中有其临床优越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探讨。
- 赵国强高新芳邹芳
- 关键词:老年贲门癌
- 改良管状胃在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管状胃的做法改进及其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5年8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对126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左侧开胸颈部吻合手术,食管次全切除,用改良的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并重点探讨管状胃的制作方法改进。结果本组126例患者经过上述手术后,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无乳糜胸发生,无胃出血,无胸胃排空障碍。发生吻合口狭窄5例,左胸腔积液4例,心律失常3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术后2周常规行钡餐透视检查,空腹透视观察无胃潴留现象,吞钡后可见胃排空良好,胸部正位片几乎看不到胸胃,术后随访1~2年,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这种管状胃的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安全有效。解剖学上与生理食管更相似,有更长的替代长度及胃部血液循环,对胃的功能影响较小,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减少了胸胃对呼吸的影响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高新芳赵国强宋宣统
-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