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晋生

作品数:326 被引量:1,823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能源化工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7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8篇化学工程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7篇理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建筑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8篇
  • 29篇气化
  • 28篇催化
  • 25篇焦油
  • 24篇煤气
  • 22篇热解
  • 22篇煤焦
  • 21篇催化剂
  • 18篇动力学
  • 18篇脱硫
  • 16篇液化
  • 16篇直接液化
  • 15篇煤液化
  • 14篇吸附剂
  • 14篇沥青
  • 13篇脱除
  • 13篇煤焦油
  • 12篇脱氯剂
  • 10篇生物质
  • 8篇动力学研究

机构

  • 309篇华东理工大学
  • 14篇华东化工学院
  • 10篇安徽工业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6篇华东冶金学院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煤炭科学研究...
  • 4篇宝山钢铁股份...
  • 4篇山东矿业学院
  • 4篇中国神华煤制...
  • 4篇上海宝钢化工...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肇庆市顺鑫煤...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山西兰花科技...
  • 2篇梅山钢铁股份...

作者

  • 326篇高晋生
  • 82篇吴幼青
  • 67篇张德祥
  • 53篇吴诗勇
  • 31篇沈本贤
  • 22篇水恒福
  • 21篇沙兴中
  • 21篇黄胜
  • 19篇王曾辉
  • 18篇李依丽
  • 14篇鲁军
  • 14篇陈茺
  • 13篇豆斌林
  • 12篇冯玉海
  • 11篇潘铁英
  • 10篇顾菁
  • 10篇李登新
  • 9篇彭文才
  • 9篇陈新
  • 8篇陈晖

传媒

  • 67篇华东理工大学...
  • 46篇煤炭转化
  • 37篇燃料化学学报
  • 15篇煤化工
  • 10篇煤炭学报
  • 8篇煤气与热力
  • 6篇日用化学工业
  • 6篇石油学报(石...
  • 5篇燃料与化工
  • 5篇石油化工
  • 5篇华东化工学院...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石油炼制与化...
  • 3篇波谱学杂志
  • 3篇化学世界
  • 3篇上海化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化学
  • 3篇华东冶金学院...
  • 2篇环境工程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18篇2010
  • 12篇2009
  • 13篇2008
  • 22篇2007
  • 15篇2006
  • 12篇2005
  • 12篇2004
  • 18篇2003
  • 26篇2002
  • 20篇2001
  • 10篇2000
3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热解中有机硫的变化被引量:17
1993年
煤中的硫给煤的加工利用带来麻烦,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对迄今为止研究较少的有机硫考察了其在热解中的变化。所用原料煤为兖州和东林两种高硫煤,先用1:7硝酸脱除全部无机硫。通过管式加热炉热解试验发现可脱除的有机硫分布,对兖州燥:400℃前23%,400~500℃14%,500~900℃10%,合计57%;对东林煤,分别为10%,9%和26.5%,合计55.5%。脱除的硫主要以硫化氢形式析出。本文还讨论了热解脱硫机理和有机硫的结构。
赵金成胡旭东高晋生
关键词:煤热解有机硫
高温脱氯剂研究与开发
研究了反应温度和空速对CH-1脱氯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0℃高温和2500h<'-1>空速时穿透氯容可达37.2﹪.基于固定床反应器恒定模式行为,研究了脱氯过程反应动力学,表明GH-1与HCI的反应主要受化学反应控...
吴幼青高晋生李依丽
关键词:脱氯剂反应动力学煤炭加工
文献传递
煤焦油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建议被引量:22
1999年
介绍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技术的现状,国外不少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在煤焦油集中加工和深度加工方面成绩突出,国内急需提高整体技术水平;讨论了一些关键技术,如煤焦油的初馏、沥青深度加工和有机合成新方法等;最后对焦化企业如何摆脱当前困境,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高晋生张德祥万晨
关键词:煤焦油加工环境保护炼焦
钾催化的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活性及产氢特性被引量:4
2012年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钾盐对金山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活性和产氢特性的影响,并与石油焦/水蒸气非催化气化反应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钾盐不仅能有效降低气化反应温度、改善石油焦的气化反应活性,而且能够促进气化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反应(碳/水反应、水煤气变换和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非催化气化的产物气中H2的含量逐渐增加,而催化气化的产物气中H2的含量则有所降低,这是由于非催化和催化气化条件下水煤气变换反应处于不同的状态。与非催化气化相比,催化气化条件下单位质量石油焦完全气化生成的产物气中H2不仅产率高,而且含量也高(非催化和催化气化条件下H2的含量分别为47.2%~54.1%和55.0%~60.4%)。各种钾盐对石油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的催化活性顺序为:K2CO3>KAc>KNO3>K2SO4>KCl,但不同的钾盐对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较小。
黄胜吴诗勇吴幼青高晋生
关键词:石油焦钾盐气化活性产氢特性
高温煤气焦油组分裂解催化剂脱炭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以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裂解焦油组分 ( 1-甲基萘 ) 168h的两种催化剂— 5A分子筛和Ni- 3催化剂为脱炭对象 ,介绍了用热重法研究的动力学 ,结果表明 :5A分子筛和Ni -3催化剂积炭量分别为 0 .4 0 5mg和 1.0 2mg ,平均脱炭速率Ni - 3催化剂大于 5A分子筛 ,脱炭活化能分别为 60 .1kJ/mol( 5A分子筛 )和 54.7kJ/mol(Ni- 3催化剂 )
豆斌林高晋生沙兴中
关键词:煤气净化高温煤气脱焦油催化裂解
加压快速热解液相炭化焦的物理性质及CO_2气化活性
2009年
以一种液相炭化焦(石油焦)为原料,在快速升温和热解压力为常压至3 MPa下制备了热解焦,主要考察了热解停留时间和热解压力对其失重、BET表面积和CO2气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快速热解条件下,随热解停留时间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呈下降趋势,气化活性略微减小;随热解压力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气化活性略微变化,甚至基本不变;常压条件下液相炭化焦的气化活性明显高于加压条件下的气化活性。
吴诗勇吴幼青顾菁张晓高晋生
关键词:气化活性
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特性
2010年
为了探索用于煤直接液化工艺的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部煤浆的流动状态,采用"煤粉-水-空气"系统,研究了非反应状态下煤粉颗粒的分布、煤浆流速分布和床层压力脉动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冷模反应器直径为200 mm、空气的空塔流速为3.9~5.3 cm/s、煤浆的空塔流速为4.5~12.5 cm/s的操作范围内,强制内循环反应器内空间各点的煤粉颗粒分布均匀,其质量分数与进料中煤粉质量分数相一致,没有发生煤粉颗粒的沉积现象;相对于鼓泡床反应器,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煤粉的径向流速更均匀,能够减少或避免大密度固体颗粒在反应器内的沉积现象;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部构件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分布盘的上侧和循环杯的下侧都存在着较强的煤浆湍动和返混现象。
任相坤房鼎业刘辉金嘉璐高晋生
关键词:浆态床流动特性煤浆
催化剂对煤着火特性的影响 Ⅲ.关于氧分压,高灰煤及添加纸浆黑液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使用测定着火点的装置,考察了空气压力和添加剂纸浆黑液对煤的催化着火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对高灰煤的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煤的催化着火来说,氧分压仍是影响煤活性大小的重要因素,但同样的催化剂对不同空气压力下的不同煤种产生不同的催化效应;催化剂对高灰煤仍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纸浆黑液对煤的燃烧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陈海峰沙兴中徐依青杭月珍高晋生尹传芳仉献智王泉清白浚仁
关键词:催化剂着火温度高灰煤
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神华煤为原料,四氢萘为溶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了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煤主要转化为前沥青烯和沥青烯,有少量油气存在。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前沥青烯和沥青烯产率出现最大值,油气产率逐渐增加。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合理拟合350-440℃范围内神华煤液化动力学过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1 8-0.041 6 min-1,表观活化能为29.11-46.45 kJ/mol。
蔺华林徐熠黄珏张德祥高晋生
关键词:液化动力学
高温气相炭化焦的物理结构及CO2气化活性被引量:4
2011年
以石油醚和蒽油为原料,在炭化温度为1 000-1 300°C的条件下制备了两种气相炭化焦,主要考察了这两种高温气相炭化焦的物理结构和CO2气化活性,并与液相炭化焦和煤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石油醚气相炭化以裂解和缩聚反应并存,而蒽油气相炭化以缩聚反应为主;两种气相炭化焦的颗粒均为均匀的球形颗粒(粒径为0.1-0.5μm),且随炭化温度增加,颗粒粒径减小,焦块结构趋于致密化;炭化温度增加有利于气相炭化焦的碳微晶结构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在相同炭化温度下,气相炭化焦最具石墨化倾向,液相炭化焦次之,煤焦最小;炭的气化活性不是仅由碳微晶结构唯一决定的,不同炭化过程所形成焦的气化活性顺序为:煤焦〉气相炭化焦〉液相炭化焦。
黄胜吴幼青吴诗勇高晋生向军张军营
关键词:气化活性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