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龙超
- 作品数:30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大气折射对激光传输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根据Moltran提供的数据库,计算了夏季和冬季从地面至100km高度处的折射率分布,验证了三参数伽马分布模型。在大气层球面分层的折射模型基础上,利用折射定律,对激光的传输路径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20km和40km高度处光束偏转和地面发射仰角的关系,为地对空无线光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 辛玉军魏龙超贾哲董传昌
- 关键词:大气折射光束偏转无线光通信
- 天基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在微波波段实现了对卫星的通信和测控一体化技术,为了适应未来天基信息网络建设的需要,提出了一种高速激光数据传输与高精度激光测距一体化技术即激光统一系统。在激光通信的基础上,采用周期性伪码测距技术实现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测量。本文介绍了激光统一系统的系统组成,并分析存在的关键技术。研制了地面激光统一系统原理样机,通信速率达到了2.5Gbps,测距精度达到了2cm,并对未来激光统一系统的发展提出建议。
- 魏龙超郑丽丽董光焰阮友田李丽范杰平李卫森徐圣奇
- 关键词:空间光通信激光测距
- 脉冲激光应答机测距精度研究
- 2012年
- 针对脉冲激光应答测距易产生传输延迟时间抖动进而影响测距精度的问题,选用LD激光器,采取自动温度控制、自动功率控制和高精度的脉冲时刻检测等技术,研制了极小时延抖动脉冲激光应答机.光源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的时延抖动<1 ns,有效提高了测距精度.
- 魏龙超何子杰陈静张文平范杰平
- 关键词:测距精度
- 车载激光雷达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车载激光雷达。;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激光探测。;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 姚永庆彭凤超李磊胡永钊李勇董光焰吴登喜司光芙范杰平王治中阮友田韩文杰李丽魏龙超杨炳德孙志磊靳阳明王晶
- 国外星地激光通信光学地面接收站的发展与启示
- 2016年
- 激光通信技术是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高速率实时数据传输的有效手段,光学地面接收站是星地激光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详细介绍欧洲、美国和日本光学地面接收站的研究现状,然后重点分析光学地面接收站的系统组成system integration,并梳理出其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我国未来光学地面接收站的发展进行展望。
- 徐圣奇胡永钊邬双阳董光焰魏龙超张辉
- 关键词:中继卫星系统星地激光通信
- 一种基于空分复用的激光接入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分复用的激光接入方法及装置,采用接收镜头、设置在接收镜头焦平面处的光纤阵列和光交叉连接器组成的激光接入装置,根据通信卫星的运动轨迹调整设备方向,使预定测试时段内通信卫星发射相对运动轨迹在焦平面上产生...
- 魏龙超常颖徐欢天李番张辉刘玉龙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空间光路互联的片上激光雷达集成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光路互联的片上激光雷达集成系统,包括激光器芯片、微透镜、分束镜、45°棱镜、OPA芯片、探测器芯片和读出电路,激光器芯片、OPA芯片和探测器芯片之间通过空间光路互联,探测器芯片与读出电路电连接;探...
- 张鹏封治华张鹏飞张福领沈静葛慧磊魏龙超赵渊明阮友田韩文杰张辉康朝阳
- 极小时延抖动脉冲激光应答机技术
- 2012年
- 文章在常用测距机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极小时延抖动脉冲激光的应答技术以实现远距离测量目的,应答技术采用应答机来代替目标,极大地延长了测量距离。阐述了应答式激光测距机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分析对影响该系统误差的来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其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详细分析了恒比定时电路在该系统的中应用。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魏龙超辛玉军徐圣奇谢亚峰宋思嘉
- 自适应光学对星地相干激光通信性能改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相干激光通信能够实现每秒数百吉比特的通信速率和接近量子极限的灵敏度,在未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大气湍流引入的光学波前畸变是影响星地相干激光通信链路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大口径光学地面接收站,并系统地开展了4 Gbps高速相干激光通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有效抑制中等大气湍流的影响,并提高相干激光通信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 徐圣奇魏龙超邬双阳冯晓峰刘杰张志正
- 关键词:自适应光学大气湍流
-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弱光干扰技术被引量:11
- 2012年
- 为了探求对无线激光通信最有效、最实用的干扰方式,针对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无线激光通信系统,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弱光干扰的原理和条件,验证了弱光干扰的可行性,发现其干扰现象主要表现为误码率升高。同时,研究了干扰光的不同重复频率、功率和占空比对采用不同通信体制、速率、发射功率等设计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产生的不同的干扰原理和现象。发现了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因其不同的时钟体制造成的弱光干扰差异,同步通信主要发生"比特干扰"和"时钟恢复干扰",异步通信系统主要发生"起始位干扰"和"数据位干扰"。由于异步通信中帧结构和编码都较为简单,与同步通信相比更易受到干扰光的影响,受到干扰的程度更为严重。
- 陈静薛海中刘学文魏龙超张芳沛
- 关键词:光通信激光干扰误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