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姗姗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骨髓
  • 1篇电子传递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系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系
  • 1篇血管系统
  • 1篇氧化酶
  • 1篇英文
  • 1篇在体
  • 1篇造血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意义
  • 1篇啮齿
  • 1篇啮齿类
  • 1篇啮齿类动物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心血管...

作者

  • 4篇张红旗
  • 4篇葛均波
  • 4篇鲁姗姗
  • 4篇李华
  • 3篇徐婷
  • 1篇吴彩琴

传媒

  • 3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在体骨髓原位造血细胞间纳米通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据(英文)
2015年
目的 探讨在体骨髓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intercellular nanotubes)。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体原位观察C57BL/6小鼠骨髓中细胞间纳米通道的分布、形态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结果 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纳米通道结构。SEM显示该结构在骨髓组织中散在分布,位于骨髓内血窦内、外侧。骨髓造血细胞间纳米通道的管径粗细不均,平均长度为5.85μm(1.58~18.54μm),平均直径为364nm(202~541nm),还可见一些小颗粒状物质黏附在纳米通道表面。此外,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可能通过伸出突起的形式形成细胞间纳米通道。结论 本研究首次为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鲁姗姗吴彩琴李华徐婷葛均波张红旗
关键词:骨髓在体
箈络细胞与血管被引量:1
2014年
箔络细胞(telocyte)是晚近发现的一种新型间质细胞,已见于入和啮齿类动物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等。透射电镜下,该细胞群的特征性结构是胞体较小(数微米),由胞体向外发出1~6条细长(数十至数百微米)的膨大与细段交替出现的突起(telopode,TP),外形呈念珠样或竹节状,膨大部分称为podom,细段部分称为podomer。podom内含有Ca2+、线粒体、内质网以及质膜微囊等细胞器”。
鲁姗姗张红旗李华葛均波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间质细胞啮齿类动物神经系统泌尿系统
线粒体电子传递呼吸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5年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成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完成,即NADPH-泛醌、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泛醌-Cyt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本文对线粒体呼吸链Ⅰ/Ⅱ/Ⅲ/Ⅳ/Ⅴ的分子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徐婷李华鲁姗姗张红旗葛均波
关键词:ATP合成酶
骨髓telocytes的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英文)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telocytes(TCs)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原位观察骨髓TCs的形态学特征;分离培养骨髓TCs并利用相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下,骨髓TCs胞体向外发出极其细长的突起(telopodes,Tps),相邻Tps通过直接接触形成相互联系。细胞培养发现TCs胞体较小,呈椭圆形,胞体发出细长的突起(250.33μm),由膨大的粗段(Podom)与细段(Podomer)交替组成。亚甲蓝染色、吉姆萨染色和詹纳斯绿染色均提示为典型的TCs。免疫荧光染色发现CD34、CD117、CD45、CD73和CD90在骨髓TCs中为阳性表达。结论首次成功分离和培养骨髓TCs,并对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进行了描述。
徐婷张红旗鲁姗姗李华葛均波
关键词:骨髓细胞表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