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远源

作品数:43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水稻
  • 17篇杂交
  • 16篇栽培
  • 12篇高粱
  • 11篇杂交水稻
  • 11篇栽培技术
  • 10篇高产
  • 9篇垄作
  • 7篇直播
  • 5篇轻简
  • 4篇油菜
  • 4篇再生稻
  • 4篇中稻
  • 4篇穗型
  • 4篇起垄
  • 4篇轻简栽培
  • 3篇杂交中籼
  • 3篇杂交中籼稻
  • 3篇再生高粱
  • 3篇土壤

机构

  • 40篇重庆市农业科...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重庆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3篇鲁远源
  • 24篇尹学伟
  • 20篇张晓春
  • 8篇王培华
  • 7篇蒋刚
  • 6篇樊仕勇
  • 6篇吴毓
  • 5篇李超明
  • 5篇吴修林
  • 4篇李贤勇
  • 3篇马均
  • 3篇金良
  • 3篇肖长明
  • 2篇黄中伦
  • 2篇李顺武
  • 1篇周开达
  • 1篇李代林
  • 1篇王楚桃
  • 1篇杨世民
  • 1篇王子芳

传媒

  • 8篇南方农业
  • 6篇杂交水稻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四川农业科技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8
  • 1篇199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15A等6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对重庆市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115A、Q1A、Q2A、2A、Q4A和82A等6个水稻三系不育系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播始历期缩短,幅度为15~20 d,主茎总叶数减少,幅度为0.5~1.5叶。在调播差期时以叶差为准,误差较小。Q2A、2A、Q4A、82A制种的播差期可参考对照Ⅱ-32A进行调节。
金良鲁远源樊恩达秦彬饶广怀
关键词:杂交水稻不育系
优质高产杂交中稻Q优12中稻再生稻生产表现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Q优12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Q4A与自育恢复系R1222配组而成的三系中籼优质高产型杂交中稻组合,多年试种、示范表明,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再生力强,具有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兼优的表现。本文介绍了Q优12特征特性及作中稻、再生稻种植的生产表现,并提出了相应栽培技术。
鲁远源李贤勇王楚桃樊仕勇李代林凌家虎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水稻早世代稳定材料表观遗传研究进展(简报)
2008年
水稻特殊遗传材料CYAR02在1992年通过了周开达院士等国家级专家组成员的鉴定:该材料具有低频率无性孢子成胚现象,是一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的重要材料。课题组在深入研究中发现:CYAR02会自发产生低频率的异倍体,其中产生的三倍体和单倍体能够与其它材料杂交结实(结实率约0.5%~20%),并且杂交后代在F3、F4等低世代有少量株系性状稳定,以后进代过程绝大多数不再分离,但也有少量株系在某高世代疯狂分离的现象(因观察材料和群体数量太有限,只能初略估计分离株系比例在1%左右)。
樊仕勇鲁远源李超明蒋刚
关键词:高世代表观遗传水稻无融合生殖杂交结实杂交后代
重穗型水稻品种Ⅱ优6078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品种Ⅱ优6078冗余度、库容量、物质积累等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Ⅱ优6078最佳冗余度比汕优63(对照)降低10.39%,库容量提高11.51%,颖花数提高15.55%;在生育后期,光合产物向穗部运转比汕优63强,群体单位面积生物量提高9.1%,单株物质积累量比汕优63多60%.
金良鲁远源李贤勇王培华樊仕勇赵正伍王伯初黄俊丽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冗余度
高产抗病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蓉优8号
2007年
蓉优8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用渝6A与渝恢5号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强,品质较优,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王培华张晓春蒋刚鲁远源吴毓
关键词:杂交水稻抗稻瘟病高产选育
响应面法优化糯高粱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优化糯高粱多糖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糯高粱食品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窖红1号糯高粱籽粒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多糖提取工艺,并测定所提取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建立了料液比(X1)、微波功率(X2)和提取时间(X3)与糯高粱多糖提取率(Y)的回归模拟方程:Y=6.43277+0.26425X1+0.89398X2+0.35226X3-0.09537X1X2-0.14083X1X3-0.10898X2X3-1.39713X1^2-1.35532X2^2-0.26889X3^2,回归方程模型极显著(P<0.01),R2=0.999885,方程拟合程度高。糯高粱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0、微波功率480 W、提取时间110 s,在此条件下,得到多糖平均值为6.48%,与预测值(6.68%)相对误差为2.91%。糯高粱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多糖质量浓度为0.4 mg/mL时,清除率最高达54.38%,低于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随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多糖质量浓度为0.10 mg/mL时达最大值(94.70%),高于相同质量浓度对照BHT的清除率。【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条件可用于糯高粱多糖提取,且糯高粱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于健康食品开发。
尹学伟王秋月李清虎鲁远源魏灵张晓春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响应面法
“高粱—再生高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索推行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促进耕地生产轻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生产高产高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于2016年在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实施33.33 hm2"双季高粱"生产模式示范。示范模式取得667 m2年产值3 269.3元,年纯收入1 921.8元,产投比2.43,比较优势明显。从"机械整地和施底肥,适时播种,及时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几个方面简介高粱栽培技术;从"适时施用促芽肥,收割头季并保留适当桩高,施用发苗肥和追肥,中耕除草和定苗,防治再生季病虫害,适时收获再生高粱"几个方面简介再生高粱栽培技术。
李清虎王秋月魏灵尹学伟鲁远源
关键词:栽培技术
杂交中籼稻Q优12号直播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杂交中籼稻Q优12号综合性状优良,株高及生育期适中,抗性及适应性良好,在重庆浅丘平坝中稻区作直播稻种植有较好适应性。本文在2010-2011年Q优12号直播试验结果基础上,分析了其作直播种植的生产、经济效益及适应性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直播栽培措施。
鲁远源李顺武黄中伦
关键词:直播栽培技术
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流行时间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为明确重庆地区气象因子对高粱炭疽病的影响及其流行动态,2017—2018年对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自然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对比分析。【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高粱炭疽病病情流行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结合时间和病情指数构建病害发生预测模型。【结果】重庆地区2017—2018年高粱炭疽病病情指数(Y)与日均气温(X_1)和调查前7 d平均气温(X_^(5))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前7 d累积日照时数(X_^(8))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X_^(3))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气象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124.668+5.847X_^(5)。模型拟合情况显示,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发生流行时间动态,其动态方程为:Y=1/[0.017+89.222exp(-0.139t)],决定系数R^(2)=0.991。推导出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流行阶段分别为:高粱炭疽病的指数增长期为每年的6月初至6月中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为病害衰退期。高粱炭疽病表观侵染速率与日均气温、前7 d平均气温以及前7 d累积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前7 d累计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结合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子和病程流行阶段进行病害的发生预测,对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秋月尹学伟鲁远源魏灵李清虎张晓春
关键词:气象因子
花椒林下高效间作模式及其栽培要点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重庆地区花椒生长特点,在不影响花椒生长和采摘的前提下,筛选出适宜花椒林下间作大豆-榨菜周年绿色种植模式。简述花椒林下间作的实施意义。从间作模式下大豆、榨菜田间配植,适宜茬口安排,整地施肥,播种方式,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收获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花椒林下间作大豆-榨菜栽培技术要点。
代晓燕樊仕勇李清虎尹学伟鲁远源
关键词:花椒大豆榨菜栽培技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