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乃江

作品数:2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诗钟
  • 3篇文学
  • 3篇美学
  • 2篇学术价值
  • 2篇诗歌
  • 2篇诗社
  • 2篇诗坛
  • 2篇诗学
  • 2篇台湾社会
  • 2篇文体
  • 2篇现代评论派
  • 2篇美学特征
  • 2篇科举
  • 2篇科举制
  • 2篇科举制度
  • 2篇古典
  • 1篇东南
  • 1篇独自
  • 1篇行文
  • 1篇徐志摩散文

机构

  • 17篇福建师范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1篇国立政治大学

作者

  • 24篇黄乃江

传媒

  • 5篇台湾研究集刊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福建教育学院...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华文文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闽台文化交流
  • 1篇中国改革开放...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钟与击钵吟之辨被引量:4
2005年
诗钟与击钵吟一样,都源于古代“刻烛联吟”、“击钵催诗”活动,诗钟的创作活动程 式就是参照“击钵吟课”建立起来的,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生相伴,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过广泛 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日据台湾时期,诗钟与击钵吟一起,“延一脉斯文于不坠”,成为传承中华文 化的重要载体,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发挥过特殊的作用。但是,二者分属两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在 体裁形式、内部结构体系、发展情状及历代评论家对它们的态度等方面部存在明显差别。
黄乃江
关键词:诗歌体裁辨析
菽庄吟社与上海南社之比较
2011年
菽庄吟社与上海南社在发展规模、存续时间、创作成就、声势影响等方面均旗鼓相当;然而,由于它们各自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人员构成及态度倾向各异,社团宗旨、革命要求、文化取向、诗学传承迥别,加上组织形式、运作机制、经费来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最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风貌。从本质上讲,上海南社是清末民初"反清排满"的民族主义革命文学社团,菽庄吟社则是日据台湾时期"抗日复台"的爱国流亡文学社团,分别蕴含特定的社会内涵和独特的历史意义。
黄乃江
关键词:社会内涵历史意义
“抗日复台”:菽庄吟社社团宗旨探赜被引量:3
2009年
由于菽庄吟社所处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的特殊性等原因,该社没有发表过什么"宣言"或制订过什么"条例"来大张旗鼓地标榜自身的社团宗旨,一些研究者错误地以为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任意"推衍"的"空间"。其实,菽庄吟社日常活动中的一觞一咏,以及菽庄吟侣所作诗文的字里行间,已经清楚表明了他们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及态度倾向——"抗日复台"。正是在"抗日复台"这一宗旨的召唤下,菽庄吟社才将海峡两岸数以千计的仁人志士凝聚其中,并且发展成为"可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南社相媲美"的重大文学社团。
黄乃江
诗钟格目理论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被引量:1
2008年
诗钟体系庞杂,格目繁多,在长期的播流迁衍过程中又产生诸多变异,因而在格目理论的论述上也就矛盾与错乱之处互见。考察诗钟形成及流变的历史可以发现,与传统律诗、绝句一样,诗钟最初也是五言、六言、七言、骈体并存,之后则经历了从"古格"向"今格"转化的过程。其中,准确把握"笼纱"的实质,合理确立"晦明格"与"咏嵌体"这两种兼类现象在诗钟结构体系中的坐标位置,科学界定"集句"、"白解"等术语的性质范畴,又是理清整个诗钟格目体系及其结构层次的关键。
黄乃江
关键词:诗钟
从《现代评论》的两度“变风”看“现代评论”派被引量:1
2005年
《现代评论》创刊之初,发表大量批评文章,体现了“独立的,不主附和”的批评精神。第十五期被扣后,风格为之一变,确立了“不尚攻讦”的批评态度,整个刊物呈现多文体并峙与众多作家个性化写作并行的局面。陈西滢与鲁迅论战失败后,“现代评论”派主要成员纷纷离散或分化,《现代评论》表现出经院化写作与格式化组合的倾向。“现代评论”派经历了攻讦期、论战期、分化期三个发展阶段,其政治立场、思想态度及其各构成成分本身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离合分化的过程,它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具有浓厚新文学色彩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流派。
黄乃江
连横在福建的交游活动及其所受影响
清末民初,连横多次寓居福建。其间,连横与闽省当地名士及流寓闽地的台湾文士广泛交游,在诗学艺术方面先后接受施士洁、林鹤年、陈棨仁、许贞干等的影响,得窥诗学门径,进而探骊寻奥;在政治思想方面则接受了黄乃裳、林辂存、施景琛、施...
黄乃江
关键词:连横交游活动
文献传递
羁旅·苦吟·至性——庄棣荫及其《耕余漫草》
2021年
庄棣荫是晚清民国时期闽台诗坛的大家。作为前清廪生,又是台北板桥林本源家族的中表,庄棣荫长期充任厦门鼓浪屿林氏府和台北板桥林家花园之西席,由此得以参加林尔嘉创建的诗歌活动平台--菽庄吟社,及其衍生社团--东海钟声社、板桥雅集,进而扩展到日据时期台湾诗坛三大重镇之一的台北瀛社。其所遗《耕余漫草》,诗、曲、联、诗钟各体兼攻,主要抒写雅集之盛、唱酬之乐、羁旅之思、身世之叹、蕉鹿之梦、孤露之感、西河之痛、黍离之悲。庄棣荫每以"诗囚"自况,在创作理念上主张谨严、精思、百炼、求工,论者尝把他比作清代苦吟诗人、毗陵七子之一黄景仁。与日据时期台湾诗坛"四大诗人"--连横、胡殿鹏、林资修、林景仁相比,庄棣荫诗作以性情取胜,总体上呈现悲怆沉郁、至情至性的美学特征。
黄乃江
关键词:诗学理念美学特征
从“大观社”到“浪屿诗坛”——菽庄吟社考源
2012年
菽庄吟社是日据时期以内渡大陆的台湾流寓文士为主导、以“抗日复台”为根本宗旨和奋斗志业的爱国文学社团。该社“社侣”即经常出人林氏府与菽庄花园的内部成员约近300人.参加吟侣则达到1978人[1】,分别来自福建、台湾、江苏、浙江、安徽、北京、广东、香港等全国26个省市区,另有日本、
黄乃江
关键词:诗坛日据时期文学社团
从《诗畸》看清末台湾社会
2007年
《诗畸》是台湾第一部诗钟总集,所录作品题材多样,内容庞杂,既有对文人心态及淫逸生活的记述,也有对科考定制及相关风习的载录;既有对官场规则及腐败风气的摹写,也有对历史风物及社会风情的体察等等。从单个作品来看,《诗畸》所描绘的也许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雕栏一画础";但从整部钟集看来,它所反映的却是清末台湾宏大而壮阔的历史图景,堪称"诗史"。
黄乃江
关键词:清末
菽庄吟社与上海南社之比较--兼谈菽庄吟社的学术价值
菽庄吟社与上海南社一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学社团。二者均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且在存续时间、发展规模、创作成就、声势影响等方面也都旗鼓相当;不过,由于它们各自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人员构成及态度倾向各异,社...
黄乃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