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大信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2
供职机构:乌鲁木齐铁路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预后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塞
  • 3篇梗塞
  • 2篇血压
  • 2篇拮抗剂
  • 2篇高血压
  • 2篇钙拮抗
  • 2篇钙拮抗剂
  • 1篇对心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肌梗塞患者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预适...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史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机构

  • 7篇乌鲁木齐铁路...
  • 3篇上海铁道医学...
  • 1篇铁道部北京铁...

作者

  • 7篇王永志
  • 7篇黄大信
  • 3篇邓南伟
  • 2篇许建华
  • 1篇陈炜

传媒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铁道医学

年份

  • 1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及其预后的探讨
1997年
目的:探讨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病因及预后。方法:对28例ILVT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对其中18例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资料进行研究。结果:14例(77.78%)患者心肌活检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变;6例(21.43%)患者已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并有1例猝死。结论:ILVT患者可能存在有亚临床的心肌病变,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为心肌病变的早期或首发症状,其预后随病因不同而异。
王永志宋世逊黄大信邓南伟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病因预后
心绞痛史对心肌梗塞临床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为探讨心绞痛史对心肌梗塞临床的影响,该文对38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并按梗塞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B两组。结果表明:A组,C肌梗塞时心肌坏死范围小,心肌酶峰值低,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同时还对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王永志宋世逊黄大信师泽宏邓南伟
关键词:心绞痛史心肌梗塞预后
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与心肌梗塞临床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5例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按梗塞前有无心肌缺血表现分为A、B两组。结果:A组心肌梗塞时心肌坏死范围、心肌酶峰值、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室壁瘤形成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而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临床意义有:①使再次缺血的程度减轻。②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室颤阈。③缩小梗塞范围。④维持梗塞后心脏功能。
王永志宋世逊黄大信师泽宏邓南伟
关键词:心肌缺血预适应心肌梗塞预后
长期口服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1997年
探讨长期服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45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按服药情况分为卡托普利和其它药物组,口服卡托普利或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平均(5.1±0.6)a。结果长期服用卡托普利不仅能使血压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而且左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改善,眼底病变好转(P<0.01),尿蛋白排泄量下降(P<0.01),且无脑卒中发生(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较服药前有加重趋势,其加重程度和观察时间呈正相关(P<0.01)。
黄大信王永志许建华李金娥
关键词:高血压卡托普利钙拮抗剂预后
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被引量:52
1998年
目的探讨用钙拮抗剂(Ca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长期治疗对高血压病靶器官的影响。方法对386例高血压病I期或I期患者服用CaA或ACEI平均5.1±0.6年,按服药情况分为CaA组、ACEI组、对照组(间断服药)。结果长期服用CaA或ACEI不仅能使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而且随着血压的下降,左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改善、尿蛋白排泄量下降(P<0.001)、眼底病变好转(P<0.01),且无脑卒中发生(P<0.05~0.01);而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CaA组和ACEI组有加重趋势,其加重程度和观察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长期CaA或A-CEI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有益。
王永志陈炜黄大信许建华许建华高华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疗法钙拮抗剂ACEI
无心绞痛病史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探讨无心绞痛病史的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18例无心绞痛病史的心肌梗塞患者(A组)与同期293例心肌梗塞前反复出现心绞痛患者(B组)的临床及随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55.93%患者诱因明显,多数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老年患者占16.10%,梗塞范围较大;B组有明显诱因患者仅占29.35%,老年患者占37.20%,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此外在急性心肌梗塞和随诊期间A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为9.32%;B组病死率为4.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诊的384例中,A组病死率,尤其是1年内的病死率较B组为高,且室壁瘤、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无心绞痛病史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梗塞期间和远期预后不良,但若能在加强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尽早溶栓治疗并及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选择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可使相当部分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王永志黄大信宋世逊胥明蕴师泽宏邓南伟
关键词:心肌梗塞预后
亚临床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探讨
1996年
对68例亚临床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36例(52.9%)患者表现为平卧时气短或干咳,头部垫高后缓解。23例(33.8%)患者肺底部呼吸音减低或少许细湿性口罗音伴有肺动脉第二音亢进或舒张期奔马律。5例(7.4%)患者心电图PtfV1负值<0.03mm·s。4例(5.9%)患者颈静脉搏动伴肝脏轻度肿大。作者对这些症状在亚临床心衰诊断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王永志黄大信宋世逊胥明蕴秦福明邓南伟
关键词:心力衰竭不典型症状利尿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