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平
- 作品数:57 被引量:13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IL-17A表达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相关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陸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A表达以及与HBV相关肝病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93例HBV相关肝病患者(包括慢性肝炎21例,肝硬化21例,肝衰竭23例,原发性肝癌28例)和...
- 汪美华章幼奕吴月平邹美银陈萍朱勇根沈娟李雪梅黄松平
- 关键词:肝疾病乙型肝炎病毒外周血病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5′-非转录区序列改建提高毕赤酵母表达抗菌肽LL-37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5′-非转录区(5′-UTR)序列改建对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LL-37的影响。方法:去除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质粒pPIC9 5′-UTR内GGATCCAA序列,转化E.coli DH5α,构建改良的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EDIT;PCR鉴定及测序确认后与酵母偏爱密码子编码的LL-37基因片段连接,构建改良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9-EDIT-LL-37;原生质球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PCR扩增鉴定后诱导LL-37表达,筛选最佳表达条件,对表达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和Western印迹分析;比较转入pPIC9-EDIT-LL-37及pPIC9-LL-37后毕赤酵母表达产物的抑菌活性,间接测定改建前后LL-3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PCR鉴定及测序证实pPIC9-EDIT改建成功,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PIC9-EDIT-LL-37;转化毕赤酵母后表达产物PCR鉴定出LL-37基因,最佳诱导甲醇浓度为0.5%,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72h,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表达产物为LL-37;改建后LL-37蛋白表达量提高了约35倍。结论:pPIC9 5′-UTR序列的改建能明显提高毕赤酵母表达LL-37蛋白,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其他外源蛋白表达。
- 陆建荣王惠民吴萍黄松平常秋月凌勇武倪晓蓉
- 关键词:毕赤酵母
- 47例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
- 2015年
-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的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方法。方法通过成功救治47例老年护理院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总结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很快康复。结论合理组织抢救、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对整个事件地成功处理是至关重要;反应迅速、判断准确、重视分诊与再分诊、反复演练、不断总结经验是成功救治群体性卫生事件的基础。
- 徐建如蔡卫华黄松平朱永根赵云刘华张小柏刘亚琴王海燕季汉珍
- 关键词: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
-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传染病医院临床体系与能力建设被引量:15
- 2021年
-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作为承担着疫情防控救治重任的传染病医院如何在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疫情中所暴露出的短板问题,进一步加强临床体系与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预知、预警、预防和处置水平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崭新的课题。建议传染病医院在前一时期有序、科学、高效防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时期发展新路径,持续完善临床体系与能力建设,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新冠肺炎防控体系,有效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 于劲松蔡卫华黄松平王蕾吴海燕朱慧
- 血清SICAm-1与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的关系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在乙肝病毒复制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 2例肝活检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SICAm -1,同期检测肝功能 ,HBeAg/HBeAb、HBV -DNA及肝组织中HBcAg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SICAm -1与肝功能指标ALT、TBi、PTA密切相关 (P <0 .0 1)。HBeAg/HBeAb、HBcAg( +)与( -)不同状态间SICAm -1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HBV -DNA阳性者SICAm -1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 (P<0 .0 1)。结论 :血清SICAm -1可反映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 。
- 邢海羚凌勇武黄松平
- 关键词:慢性肝炎
- 苦参碱、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 2004年
- 目的 :比较苦参碱、前列腺素E1 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两组均予一般护肝治疗 ,治疗组予苦参碱 15 0mg加入 10 %葡萄糖液 2 5 0ml中静滴 ,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 10 0 μg前列腺素E1 加入 10 %葡萄糖液 2 5 0ml中静滴 ,疗程均 3个月。比较其肝功能及HBV -DNA转阴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胆红质、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转阴率、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苦参碱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 ,疗效明显优于前列腺素E1 ,是一种较好的保肝、退黄。
- 赵云黄松平徐建中凌勇武
- 关键词:苦参碱前列腺素E1肝炎
- 人源多肽抗生素LL-3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构建抗菌肽LL-37的表达载体pPIC9-LL-37,转化毕赤酵母GS115以获得表达LL-37的工程菌。方法通过重叠区扩增法人工合成抗菌肽LL-37的基因,定向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提取质粒,PCR鉴定及序列分析后转化毕赤酵母GS115。MM、MD平板筛选His+Mut+、His+Mut-表型,PCR扩增鉴定基因的插入。结果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抗菌肽LL-37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PIC9,MM、MD平板筛选及PCR鉴定获得10个His+Mut+、9个His+Mut-克隆。结论获得含LL-37基因的工程菌。
- 陆建荣王惠民凌勇武黄松平常秋月
- 关键词:LL-37毕赤酵母
- 从一起医疗纠纷看医务人员如何面对知情不同意被引量:2
- 2011年
- 案情摘要:患者张某,女,45岁,因“咽痛反复发作六年余”入院,初步诊断:慢性扁桃体炎。某日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术后2小时患者出现出血需二次手术止血。医师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签署手术同意书,患者家属认为是医院第一次手术失败,不愿意再次签署同意书,医患双方发生纠纷。
- 朱慧凌勇武黄松平
- 关键词:手术同意书医疗纠纷医务人员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摘除术
- HIV感染患者预防性服用复方磺胺甲唑发生超敏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HIV感染患者服用复方磺胺甲唑(Co-SMZ)后诱发超敏反应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11例HIV感染、预防性服用Co-SMZ患者的临床特征、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
- 黄松平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6例乙肝肝硬化(LC)患者[代偿性肝硬化患者26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30例,其中合并有原发性肝癌(HCC)20例]和15例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与Th17分化、成熟有关以及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6、干扰素γ(IFN-γ)和IL-17A;分析上述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4、IFN-γ在LC、LC合并HCC、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合并HCC患者血清IL-6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IL-17A高于LC患者(P=0.006)及健康对照组(P=0.003);血清IL-4、IFN-γ在代偿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IL-6、IL-17A高于代偿性及健康对照组(P<0.05)。IFN-γ与IL-4呈正相关(r=0.484,P=0.000),与IL-17A也呈正相关(r=0.280,P=0.023),其他细胞因子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IL-4预测失代偿性肝硬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581(P>0.05),IL-6为0.741(P=0.005),IL-17A为0.630(P=0.018),IFN-γ为0.572(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4、IL-6、IFN-γ与IL-17A的相关性不强;定期检测IL-6、IL-17A对判断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汪美华章幼奕吴月平邹美银陈琳朱勇根沈娟李雪梅黄松平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A干扰素-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