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维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上古
  • 8篇诗经
  • 8篇《诗经》
  • 6篇上古文化
  • 6篇古文化
  • 4篇农耕
  • 3篇《关雎》
  • 2篇桑蚕
  • 2篇商周
  • 2篇诗论
  • 2篇弃妇
  • 2篇竹书
  • 2篇主题
  • 2篇文化
  • 2篇婚姻
  • 2篇婚姻行为
  • 2篇古典
  • 2篇《七月》
  • 2篇辨正
  • 1篇杜甫

机构

  • 17篇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17篇黄维华

传媒

  • 4篇诗经研究丛刊
  • 3篇民族艺术
  • 1篇文史知识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七月》与古代桑蚕行为叙事被引量:6
2002年
《七月》是《诗经》中一首较为古老的诗篇,它集中而具体地表现了上古先民四时劳作和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诗中有关采蘩、条桑之叙,为我们了解并认识桑蚕行为的古典规模,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黄维华
关键词:《七月》古典诗篇上古四时
上古婚俗现象中的“奔”——《氓》诗婚姻行为辨正
<正>《卫风·氓》是《诗经》中一首叙述性很强的弃妇诗,其悲怨性的抒情主题早已为人们所熟识。然而对于诗中人物婚姻行为的认识,却历来有所偏差。《诗序》以为,当时"男女无别,遂相奔诱",正足见其"淫风大行",朱《传》因而以一"...
黄维华
文献传递
田·公田·藉田——《诗经》与上古文化系列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古代先民从现实的生存需要出发,不断实践着对于自然环境的创造性开发和价值利用。田、公田、藉田,因而在历史政治和历史经济上存在这样的逻辑关联:土地意识与农耕方式的实践表征——土地制度与农耕劳作的支配原则——象示土地观念与启示农耕生产的礼仪典则。从依赖、崇拜土地到利用、支配土地,古代农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物质结果和历史体现。
黄维华
关键词:《诗经》自然环境公田农耕文化
桑·桑中·桑女——《诗经》与上古文化系列研究
<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从'不知衣服'之裸身①,到衣皮服羽之蔽形②,到(?)麻索缕、手经指挂乃至割裁缝缀、绩缫机杼之衣饰,人类服饰文明在上古时代的进程曾经是十分缓慢而漫长的。地下发掘的文物资料证明,我国原始先民早在旧...
黄维华
文献传递
商周土田制度与农耕管理模式——《诗经》与上古文化系列研究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恩格斯的这一著名论断,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与发展的物理机因的整体揭示,有着尤其明确而重要的意义。有关资料证明,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这成为我国文明起源时期的直接...
黄维华
文献传递
御:社土崇拜及其农耕—生殖文化主题被引量:1
2004年
对土地的崇拜,是先民从生存体验中直接产生出来的一种本质意识。甲骨文“御”字的造字结构,形象地传达出了上古时代关于土地崇拜的文化信息。在农业文明的低级阶段,体现于“封土为社”的宗教行为中的最直接的意图,是关系于祈年、祈雨的生存愿望。作为以祭土祀社为实质内容的一种宗教行为和表意方式,“御”的历史迹象中,体现了先民生存本能中现实意识的投入,其终极目的则关系着“求福报功”的功利倾向。闻一多认为,这个能予民福佑的神便是先妣,也就是高?。御,作为神圣的宗教礼仪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内容,贯彻在高?祀的过程中,其行为关系着以生殖机能为主题、以神祈为终标的原始宗教思维。
黄维华
关键词:农耕生殖文化祭祀制度
再议《关雎》:以色喻于礼被引量:2
2009年
由上海博物馆馆藏发现并进行整理出版的《战国楚竹书》(一),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下称《诗论》)。它对于认识先秦儒家诗学、深入进行《诗经》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上古文化研究,提供了原初性阐释的最具说服力的文物依据。
黄维华
关键词:诗学诗论竹书馆藏
桑·桑中·桑女——《诗经》与上古文化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早期人类生存形态中生命逻辑与生育观念的形成 ,关系到农桑文化背景下生产与生活的历史方式。桑树的至尊至大的文化命运 ,在一开始就与女性生殖崇拜的历史主题结合在了一起。这种文化逻辑上的联系 ,决定了桑女形象独特的人文内容和审美确认。而桑林作为采桑、社祭活动及桑中之会的自然场所 ,为这种美感的合理生成与充分展示 ,提供了融合着全部自然美质的人文环境和氛围。由于男女游观风气的代代相沿 ,加之女性主题的深刻性及其人文角色的感动性 ,因而采桑 -观桑的文学母题 ,才产生出久而不衰的美学影响。
黄维华
关键词:《诗经》生殖崇拜上古文化文学评论
“东方”时空观中的生育主题——兼议《诗经》东门情歌被引量:1
2005年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形成了明确的方位意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我们因而可以比较清晰地认识古代“东方”概念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及其文化表现。集中到一点,这就是关于生命和生育的主题。泰山的精神文化地位,古代“东门”的建筑文化学意义,以及《诗经》中不乏其例的东门情歌等,均与这一主题紧相关联。
黄维华
关键词:《诗经》主题情歌生育时空观文化学意义
再议《关雎》:以色喻于礼
<正>由上海博物馆馆藏发现并进行整理出版的《战国楚竹书》(一),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下称《诗论》)。它对于认识先秦儒家诗学、深入进行《诗经》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上古文...
黄维华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