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
- 作品数:28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小学语文《影子》为例
-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结合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借鉴Atkins和Kaplus的教学设计框架,提出课堂设计,即"课程导入,激发兴趣—活动探究,引发思考—生师总结,生成素养—即时评价,全面覆盖"课堂教学...
- 肖利猛黄芳
-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 美国KPS学区高中科学类课程设置现状及对我国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启示
- 2024年
- 课程是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主渠道。美国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公立学校学区的科学类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强调有序衔接,夯实科学根基;多元供给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多方协同赋能,助力科学类课程学习。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现状,该学区的课程设置特点对我国落实科学教育加法具有如下启示:科学教育目标以普及为本并兼顾培优;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与质量;全社会共同参与,探索联动共赢机制。
- 黄芳李辰睿
- 我国大学生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本研究采用科学家形象绘图测试,结合问卷调查,考察了93 名中国大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科学家普遍存在刻板印象并呈现出如下特点相比中小学生,大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更加丰富而真实;但多数大学生将科学家的生活与工作等同,缺乏对科学家的全面了解;对科学研究中团队合作的认识不足;女大学生在科学事业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研究还分析了科学教材、科学教育、大众媒体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 黄芳黄雁翔闵志卫超
- 关键词:科学家形象刻板印象大学生
- 我国高校首届科普硕士培养现状及其反思被引量:8
- 2016年
- 2013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推动在全国范围内首选6所试点高校探索培养研究生阶段的科普专门人才。通过对试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工作总结报告等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校科普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与困难,包括学科体系不顺、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松散、师资队伍基础薄弱等。为此,需要增加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人才培养目标以设置课程体系、引导和鼓励科普师资队伍建设。
- 黄芳李太平
- 对水利风景区科普建设的几点思考被引量:5
- 2018年
- 分析了水利风景区科普的必要性,包括提升大众水科学素养、贯彻落实水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等,阐述了水利风景区科普的基础内涵、深层内涵与核心内涵。针对当前我国水利风景区科普工作对水文化挖掘与传播欠缺、科普形式方法单调、科普内容与参观者需求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从科普内容、科普方法、科普功能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以及水利科普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 黄芳张元霞王孟
-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科普
- 教育券计划应该缓行被引量:8
- 2004年
- 教育券理论及其实施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从教育观念、学校系统、政府监管和资助以及具体实施障碍等不同角度 ,试图说明在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下 。
- 吴晓莉黄芳
- 关键词:教育券
- 科普短视频创作的术与道——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账号为例
- 2023年
-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成为我国网民喜闻乐见的视频形式之一。作为短视频的重要分支,科普短视频在科学普及过程中举足轻重,消弭了知识传播的时空壁垒。本文以“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账号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揭示生命科学类科普短视频创作的“术”与“道”。“术”主要包含科普主题、发布时间、标题类型、广告夹带情况、语言风格、紧跟热点情况;“道”指的是科学精神、使命担当、内涵修养和育人情怀。文章通过提炼优秀的科普短视频所具有的关键要素,以期为科普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者提供借鉴意义。
- 蔡伟黄芳
- 关键词:科普
- 核心素养导向下科学教学目标陈述方式探析
- 科学课程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应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与核心性,以适应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科学课程发展趋势。
- 王浩黄芳
- 关键词:科学课程课堂教学教学目标
- 馆校结合培养模式下科普硕士科学本质观的转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 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事业正确的理解是科普人员基本素养之一。科技馆与高校合作培养模式是否对科普硕士科学本质观的发展与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首届科普硕士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VNOS-C)和...
- 陈倩谢志敏黄芳
- 关键词:科学本质观
- 美国中小学课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与启示
- 2013年
-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下午四点钟左右放学,而家长大多在下午五六点甚至更晚才能下班,学生放学与父母回家的时间差,形成了青少年教育的空白,教育专家称为“四点钟难题”。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这一“断层”催生了课外教育机构的巨大市场和商机。各种兴趣班、提高班、托管班等竞相涌现,争相瓜分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蛋糕。然而在数量扩张的同时,
- 黄芳李太平
- 关键词:课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青少年教育教育专家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