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主题

  • 3篇人血清白
  • 3篇人血清白蛋白
  • 3篇相互作用
  • 3篇分子对接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染
  • 2篇污染评价
  • 2篇黄河
  • 2篇光谱
  • 2篇光谱法
  • 2篇HR-ICP...
  • 1篇形态分析
  • 1篇悬浮物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英文
  • 1篇沙星
  • 1篇水期
  • 1篇头孢
  • 1篇头孢曲松

机构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作者

  • 5篇刘颖
  • 5篇黄芳
  • 2篇张丽杨
  • 2篇刘菁钧
  • 2篇左航
  • 2篇马小玲
  • 1篇周珊珊

传媒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HR-ICP-MS研究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与污染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为连续、系统地研究不同年份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三级四步提取法(BCR)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对2012年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包头浮桥(S2)、石嘴山陶乐镇(S6)和乌金峡(S9)等10个采样点水体表层沉积物中Cd,Pb,Cr,Ni,Cu,V,Co,Zn和Mn九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和形态分析,并对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在每个采样点分布趋势相同,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Mn〉V〉Zn〉Cr〉Cu〉Ni〉Pb〉Co〉Cd;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表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低,对环境影响较小;地积累指数法(Igeo)的评价结果显示Cd元素的Igeo值最高,对环境污染程度较高,其余元素对环境影响较小,其中Mn元素影响最小;富集因子法(EF)评价结果表明,Cd和Cu元素在某些采样点表现为显著富集,尤其是Cd在S5点处EF值高达4.69,表明该点处Cd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其余元素均为非富集元素,这与Igeo评价结果吻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表明,黄河甘宁蒙段S1,S2和S5点的RI值在150~300之间,为中等危害范畴,其余各采样点RI值均小于150,为轻微危害。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提供可信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也为建立该河段泥沙-污染物输移数学模型和系统研究持久性有毒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环境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马小玲刘菁钧左航黄芳刘颖
关键词:重金属形态分析污染评价表层沉积物黄河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左氧氟沙星(LVFX)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一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都有一定的作用。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液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运输蛋白,能与多种内源及外源性物质结合,起着储存和转运的作用。因此详细研究LVFX与HSA间的相互作用对了解LVFX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左氧氟沙星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VFX对HSA的荧光淬灭作用为形成复合物导致的静态猝灭,结合常数为9.44×10~4L·mol^(-1)(294K)和2.72×10~4L·mol^(-1)(310 K),结合位点数均为1,两者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取代实验表明,LVFX在HSA的SiteⅠ,ⅡA子域上有一个结合位点。根据F(o|¨)rster理论得到的LVFX和色氨酸(Trp)残基间的结合距离为3.66 nm,这一结果与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得到的结果相一致。紫外差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都进一步表明LVFX能够改变HSA的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LVFX与HSA作用前后HSA二级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加入LVFX后HSA的α-螺旋结构有所降低,β-折叠结构、β-转角结构和无规则卷曲有所上升,说明LVFX能使HSA的二级结构变得松散。
黄芳董澄宇张丽杨刘颖
关键词:光谱法分子对接人血清白蛋白左氧氟沙星
光谱法联合分子对接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法研究全氟壬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全氟壬酸(PFNA)是在血清中检测到第三多的全氟烷酸类(PFAAs)新型有毒环境污染物。目前PFNA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结构甚至是功能的影响还处于起步阶段,借助于多光谱、分子对接和等温滴定微量热(ITC)技术研究了PFNA和HSA相互作用的结合机理。所有荧光数据均进行了内滤光校正以获得更准确的结合参数。荧光结果表明PFNA通过动静态猝灭方式可以猝灭HSA的内源荧光。取代实验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FNA主要通过极性键、疏水力和卤素键键合在HSA亚域ⅡA疏水腔中,最佳对接自由能为-26.54kJ·mol-1,表明PFNA分子与HSA有较大的结合亲和力。ITC表明两者的结合属于两类结合位点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热力学参数:第一类结合位点有较大的亲和力,属于焓驱动,静电力和卤键作为主要驱动力;第二类结合位点亲和力较小,主要驱动力是疏水力。三维荧光光谱揭示PFNA与HSA生成复合物后,可以改变HSA的构象,引起Trp和Tyr残基微环境疏水性增强。圆二色谱(CD)定量测定了HSA与PFNA作用前后的二级结构含量: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分别降低14.3%,5.3%和3.5%,无规卷曲含量从14.4%增加到37.5%。以上结果表明,PFNA与HSA的结合可以改变HSA的二级结构,进而可能影响HSA的生理功能。结果阐述了PFNA与HSA相互作用机理,并且为PFNA在体内的运输和分配提供了可靠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相关依据。
胡涛英黄芳周珊珊刘颖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光谱法分子对接
HR-ICP-MS研究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过滤水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污染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为研究黄河甘宁蒙段丰水期过滤水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污染状况,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R-ICP-MS)对黄河甘宁蒙段昭君浮桥(S1)、包头浮桥(S2)等10个采样点过滤水中六种重金属(Cd,Pb,Cr,As,Cu和Zn)及悬浮物中九种重金属(Cd,Pb,Cr,Ni,Cu,V,Co,Zn和Mn)的含量特征、污染评价和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过滤水中只有Cr元素含量在所有采样点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标准限值,且在10个采样点中均为最高(74.8-94.7μg·L^-1);单因子指数(Ii)评价结果表明除包头浮桥(S2)未受总氮(TN)污染外,其余采样点水质均受Cr元素和TN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法(I)得出所有采样点的I值均在1-2之间(轻污染程度),表明黄河甘宁蒙段水质,尤其是下游段(S1-S6)已不是生活饮用水、水产养殖等的理想水源。(2)悬浮物中Ni含量(34.7μg·L^-1)只在玛曲点(S10)低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35.2μg·L^-1),在其余点均高于背景值,而其余八种元素在10个采样点的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Igeo)结果表明九种元素中Cd元素的Igeo值(0.452-2.89)在10个采样点中均为最高值,且在昭君浮桥(S1)、包头浮桥(S2)、乌海(S5)和东大沟入黄河口(S8)这四个采样点处达到中污染-重污染程度,其余八种元素在各采样点的Igeo值均小于1,为无污染或无污染-中污染程度。研究结果为全面研究该流域重金属分布、迁移及有效保护提供可信的实验数据。
马小玲刘菁钧邓凤玉左航黄芳张丽杨刘颖
关键词:重金属悬浮物污染评价黄河
多光谱技术结合分子模拟研究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头孢唑林(CFZ)属第一代β-内酰胺类半合成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头孢曲松(CRO)属第三代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对敏感致病菌导致的疾病及手术后期感染预防有一定作用。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生物体内循环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与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可逆性结合,起到储存和转运的作用。因此,研究CFZ和CRO与HSA的相互作用对了解CFZ和CRO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多种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CFZ和CRO与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298和310K条件下,CFZ和CRO与HSA分别形成复合物导致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消除内滤光影响下,HSA-CFZ和HSA-CRO体系的猝灭常数(KSV)和结合常数(Ka)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位点数约为1。根据Fster能量转移定律,CFZ和CRO与HSA结合距离分别为2.41和1.40nm。希尔系数(nH)值小于1,表明CFZ和CRO分别与HSA结合后存在药物间负协同作用。热力学参数(ΔH_(HSA-CFZ)=-22.67kJ·mol^(-1),ΔH_(HSA-CRO)=-39.56kJ·mol^(-1),ΔS_(HSA-CFZ)=-4.90J·mol^(-1)·K^(-1),ΔS_(HSA-CRO)=-37.28J·mol^(-1)·K^(-1))揭示,CFZ和CRO能自发地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相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CD)显示CFZ和CRO使HSA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改变。分子对接技术显示CFZ和CRO均结合在HSA的siteⅠ结合位点上,与取代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有助于了解CFZ和CRO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对HSA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王艺润黄芳刘颖
关键词:头孢曲松头孢唑林人血清白蛋白分子对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