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赛虎
- 作品数:26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PICU送检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5株...
- 黄赛虎李莺谢敏慧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毒血症病原学分析Β内酰胺酶
- 文献传递
- 苏州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 黄赛虎谢敏慧李莺柏振江
- 文献传递
- 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早期识别与快速处理
- 2024年
- 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突发且不典型,如不能早期识别并快速正确处置,可能对患儿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我国儿科医务工作者仍存在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认识不足、处理不到位的问题,本文总结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诱发因素以及早期处理措施要点,强调早期识别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并给予快速正确处理,以期降低严重过敏反应所导致的不良结局。
- 黄赛虎柏振江
- 关键词: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 目的探讨PICU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PICU送检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
- 黄赛虎谢敏慧李莺柏振江
- 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重症中毒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对儿童重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重症中毒患儿,其中卡马西平、溴鼠灵、氯氮平、毒死蜱、复方地芬诺酯、五氟利多、甲苯、百草枯和喷托维林各1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毒物血液浓度的变化和预后。结果:儿童重症中毒实施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能清除机体毒物,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除百草枯中毒患儿死亡,喷托维林中毒患儿因院外心跳停止时间过长自动出院外,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毒物检测指导下血液净化是儿童重症中毒治疗的有效手段。
- 杜晓晨华军柏振江徐忠陈红梅周利兵黄赛虎朱秋皎李莺
- 关键词:重症中毒血液净化毒物检测儿童
- 乙型流感患儿细胞免疫特点分析
- 目的探讨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70名乙型流感患儿(其中单纯乙型流感病毒肺炎27名,混合细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肺炎43名...
- 黄赛虎
- 新冠疫情前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新冠疫情前后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sever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SP-ARF)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分析结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P-ARF患儿病历资料,根据疫情发生时间分为疫情前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与疫情后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2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结果等。结果疫情前组141例,疫情后组127例,疫情后组月龄较大(P<0.05),合并基础疾病比例更高(P<0.05),疫情前后每年10-12月均是SP-ARF高发时段。疫情前病原学总检出116例,阳性率为82.27%,检出前4位依次为革兰阴性菌(36.88%)、革兰阳性菌(26.95%)、病毒(26.95%),肺炎支原体(9.22%);疫情后病原学总检出109例,阳性率为85.83%,检出前4位依次革兰阴性菌(37.80%)、病毒(28.35%)、革兰阳性菌(22.83%),肺炎支原体(9.45%)。结论疫情后无基础疾病的儿童进展为SP-ARF发生比例减少,无论疫情前后,每年10-12月均是SP-ARF高发时段,且两组患儿的病原体均以细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
- 黄赛虎龙中洁吴水燕柏振江
- 关键词:肺炎呼吸功能不全
-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总结报道2例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临床病例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并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患儿的住院资料及既往关于本病的文献报道资料,并对病例特点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儿均有发热、休克、皮肤黏膜改变等多系统受累表现,给予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免疫治疗、抗凝、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后患儿恢复良好.结论: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可引起休克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威胁患儿生命,及早的识别和干预预后良好.
- 兴强高春燕朱秋皎黄赛虎周利兵陈红梅柏振江严向明吴水燕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临床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脓毒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PICU送检的脓毒血症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29株(64.4%)、革兰阴性菌(G-)15株(33.3%)、真菌1株(2.2%)。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2.2%)、肺炎链球菌(17.8%)、铜绿假单胞菌(17.8%)。G+球菌对儿科常用的β-内酰胺类药物多数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复方磺胺甲唑敏感性较高;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结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PICU脓毒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且对常用的多数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脓毒血症病死率较高,且对多数药物耐药明显。前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有效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 黄赛虎华军谢敏慧顾凤珍李莺柏振江
-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病原菌
- 儿童甲型H1N1流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人工通气策略的探讨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应用有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策略。方法对1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常规治疗失败后,经鼻或口气管插管进行有创人工通气,并早期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对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患儿的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儿均高热(体温>38.5℃),9例(90.00%)患者的WBC总数在正常范围,仅1例高于正常。应用模式为压力调节+呼气末正压,即PCV+PEEP或PRVC+PEEP,压力为(1.72±0.53)kPa,PEEP为(0.85±0.16)kPa,通气时间为(11.5±7.4)天。10例患儿确诊后均及时接受了奥司他韦治疗,无不良反应。10例患儿均成功撤离人工通气并拔除人工气道。结论有创人工通气能有效提高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 黄赛虎谢敏慧张庆立柏振江
- 关键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