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燕姣

作品数:34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有机化学
  • 3篇亚硝酸
  • 3篇亚硝酸盐
  • 3篇葡萄糖
  • 3篇活性
  • 3篇教学
  • 2篇丹参
  • 2篇淀粉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亚硝酸盐清除...
  • 2篇有机肥
  • 2篇有机化学实验
  • 2篇软腐
  • 2篇软腐病
  • 2篇上线
  • 2篇鼠李
  • 2篇糖苷
  • 2篇挺度
  • 2篇突变
  • 2篇柠檬

机构

  • 32篇西北民族大学
  • 5篇甘肃省计算中...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华羚乳品...

作者

  • 34篇齐燕姣
  • 10篇赵娅敏
  • 7篇陆会宁
  • 6篇金能智
  • 5篇张斌
  • 4篇张宏
  • 4篇艾对元
  • 4篇罗兴平
  • 3篇冯丽丹
  • 3篇贠建民
  • 3篇张卫兵
  • 3篇段志英
  • 3篇方博文
  • 2篇俞布仁
  • 2篇王雪
  • 2篇毕阳
  • 2篇刘志远
  • 2篇孙万虹
  • 2篇海彬
  • 2篇王彦斌

传媒

  • 4篇生物信息学
  • 3篇化工管理
  • 2篇中国食品工业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山东化工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Chines...
  • 1篇甘肃科技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白蛋白与抗肿瘤药物莪术醇的相互作用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莪术醇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新的抗肿瘤中药单体之一。分析莪术醇与转运蛋白—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的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用多序列分析、进化关系和分子对接技术等分析莪术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位点及其在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中的特点。结果表明,莪术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II和III处周围几乎都是疏水性的氨基酸,分子间的疏水作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最低结合能分别是-7.22 Kcal/mol和-8.34 Kcal/mol。莪术醇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位点在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狼(Canis lupus)、绵羊(Ovine)、牦牛(Bos mutus)、家牛(Bos Taurus)物种中都较为保守,少数有变化的氨基酸基本是在极性相同的氨基酸之间发生的。与分子相互作用前的结构相比,莪术醇中的羟基的结构在活性位点处发生了最明显的变化。
齐燕姣陆会宁金能智
关键词:莪术醇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亲缘关系
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8年
丹参是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代表性植物,主要含有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和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本文就丹参中已分离或检测到的有效成分进行综述,为丹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陈凌霆张静宇赵娅敏罗兴平康淑荷齐燕姣齐燕姣
关键词:丹参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
几种物质对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比较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抗坏血酸(V C)、儿茶酚、葡萄糖、牛血清白蛋白4种物质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了上述几种化合物清除亚硝酸盐的影响因素(清除剂浓度,作用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液pH)。然后采用均匀实验设计,考察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它们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结果表明,V C浓度0.7%、反应时间为15min、pH4、温度为4℃时,对亚硝酸盐清除效果最好;儿茶酚浓度为1%、反应时间为40min、pH2、反应温度为20℃时,其对亚硝酸盐清除效果最好;而葡萄糖、牛血清白蛋白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不到10%,没有显著的清除效果。
艾对元张卫兵冯丽丹齐燕姣贠建民毕阳郑惇元
关键词:抗坏血酸儿茶酚葡萄糖牛血清白蛋白
基于不同提取物中的花青素智能pH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食品包装是食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引起或抑制人们的食欲,在提高食物的外观和质量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免受变质腐烂的食品带来未知疾病的困扰,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而花青素是重要的天然水溶性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属于多酚家族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该文综述了近几年研究人员从不同植物中提取出花青素,将其作为指示剂制备智能pH复合膜,通过复合膜颜色的变化以监测肉类、牛奶和果蔬等的新鲜程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还讨论了花青素的来源、结构和性质,为研究人员探索从不同植物中提取的花青素智能pH指示膜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提供一定的思路。
赵娅敏张敏张沛春张斌张斌鲜亮齐燕姣陈丽华
关键词:花青素PH敏感性
超微粉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微粉碎机,包括粉碎室、筛分筒,粉碎室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粉碎刀具组件,粉碎室底端安装有筛料网,粉碎室下方设有筛分筒,筛分筒上端内侧壁与粉碎室外侧壁密封连接,筛分筒上端固定有导料板,导料板下端与筛分...
齐燕姣
文献传递
一种白背三七的热提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背三七的热提取装置,是由固定底座、粉碎提取罐和乙醇罐构成,固定底座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粉碎提纯罐和乙醇罐大小吻合的安装槽,粉碎提纯罐和乙醇罐之间通过软管连接;粉碎提取罐的结构是由壳体和上盖通过密封扣相互...
齐燕姣
文献传递
基于BOPPPS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烯及精制为例
2024年
课程改革的目的旨在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介绍了 BOPPPS 教学模型,然后以柠檬烯的提取及精制为例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基于BOPPPS教学模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最后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目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了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适应新工科教育的要求。
齐燕姣张宏赵娅敏陆丽娜陆会宁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柠檬烯
α-葡萄糖苷酶与米格列醇相互作用及其进化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不同物种的α-葡糖糖苷酶的亲缘关系,分析降血糖药物米格列醇与甜菜(Beta vulgaris)的α-葡糖糖苷酶相互作用位点在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中相应的氨基酸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米格列醇位于一个凹向酶分子内部的狭窄的结合口袋中,其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以静电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由于米格列醇的强水溶性和多羟基的特点,与酸性的天冬氨酸之间形成多个Ο-Η氢键,对甜菜(Beta vulgaris)的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TMHMM预测甜菜(Beta vulgaris)的α-葡萄糖苷酶的序列,结果未发现跨膜区。通过多序列比对发现,在米格列醇与甜菜(Beta vulgaris)的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位点处的氨基酸中,在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5个物种茶(Camellia sinensis),黄瓜(Cucumis sativus),木本棉(Gossypium arboretum),甘庶属割手密(Spontaneum)和蒺藜状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中有81.82%的氨基酸都是保守的,且主要是极性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天冬氨酸。这为进一步研究降血糖药物在其他物种中的表现及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齐燕姣陆会宁金能智赵娅敏
关键词: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系统发育关系
催化氧化法处理甲醛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甲醛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文章介绍了通过催化氧化法处理甲醛废水,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王雪金松亚杨松恋海彬于成博齐燕姣刘志远
关键词:光催化氧化FENTON试剂湿式催化氧化
鼠李素和鼠李素-3-O-葡萄糖苷抗氧化活性的计算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黄酮类化合物因具有广谱的药理活性和较低的毒性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鼠李素及其糖类化合物是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该文以鼠李素和鼠李素-3-O-葡萄糖苷为目标化合物,运用Gaussian09软件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从分子的总能量、前线分子轨道、酚羟基解离能BDE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鼠李素和鼠李素-3-O-葡萄糖苷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鼠李素抗氧化活性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鼠李素-3-O-葡萄糖苷强,这是由于鼠李素-3-O-葡萄糖苷中的C3位引入糖苷使分子失去了酚羟基,引入的糖苷不参与前线分子轨道的形成,不具有消除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导致抗氧化活性降低,只对分子的极性有一定的影响。这对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理、活性和设计新的抗氧化剂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金能智齐燕姣杨娟者建武赵志威
关键词:分子模拟抗氧化自由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