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东

作品数:25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军事

主题

  • 5篇文学
  • 5篇翻译
  • 3篇文本
  • 3篇文学批评
  • 2篇社会
  • 2篇文本意义
  • 2篇教育
  • 2篇教育政策
  • 2篇口吻
  • 2篇矿产
  • 2篇矿产资源
  • 2篇本意
  • 2篇阐释学
  • 1篇代文
  • 1篇得体
  • 1篇典籍英译
  • 1篇信托
  • 1篇信托业
  • 1篇行政
  • 1篇译学

机构

  • 24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4篇王晓东
  • 4篇樊相如
  • 3篇白寅
  • 2篇张萌
  • 2篇范武邱
  • 1篇刘亚铮
  • 1篇李思明
  • 1篇桂卫华
  • 1篇叶华文
  • 1篇裘智峰
  • 1篇阳春华
  • 1篇邓煜

传媒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外语与翻译
  • 2篇现代语言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中国矿业
  • 1篇有色金属工业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青海金融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创新与创业教...
  • 1篇人工智能与机...
  • 1篇现代英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翻译学中的系统论对比研究——以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与卢曼社会系统论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翻译研究具备跨学科属性,善于借鉴吸收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学科的融合交叉,推动了各种"转向"的出现。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两个系统论——多元系统论和社会系统论——的提出,对于推动翻译学科向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多元系统论,引领翻译学研究从规范主义转向描述主义,开创出体系化的、面向译语系统的研究新路径;社会翻译学研究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同时也带来了更加理性的研究方法和更为辩证的思维模式,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翻译研究的进展。本文就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与社会转向下提出的两个系统论进行对比研究,着重分析这两个发展节点下提出的系统论的异同和对于翻译研究发展的意义。
赵会珍王晓东
关键词:翻译系统社会系统翻译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得体”问题——一种基于文本个案研究的分析
长久以来,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被认为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很多人将之归咎于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但事实上,这种近代以来在西学标准下做出的判断并不符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真实情况。 文学批评是批评者针对一定的...
王晓东
关键词:古代文学批评话语行为话语内容话语结构
文献传递
几个重要的传统文学批评文本的传播学解析
2006年
对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所呈现出的以漫话、感悟为主的理论建构特征,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不善于进行严密的逻辑思考,理论表述上也不习惯于建构完整的逻辑体系。这个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文本形态和话语特征并非完全由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而是由批评文本具体的生成过程决定的。所谓文本生成过程,是指文学批评的文本是在一定的时空序列下呈现的具体的完成程序:这个程序是由批评的主体——批评家的思考、读者的接受状态、批评的客体——所批评的作品、作家或文学现象以及批评的载体——媒介、语言、文字等要素根据时空序列的要求而组合的。这种组合作用的机制实际上是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的结果和效果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信源)、接受者(信宿)、媒介三大因素以及传播环境互动的结果。就文学批评而言,其传播结果——批评文本的形成以及传播效果——批评观点在读者心目中的评价是由作者(传播者即信源)、读者(接受者即信宿)、创作手段、发布材料(媒介)以及创作环境互动的产物。在这些因素的纠结中,其作用机制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批评主体的动机层面,也就是批评家的批评目的,这个层面大致决定了批评的主题与内容;第二是批评的接受层面,批评家设定的批评接受者决定了他可能采用的话语风格和表述方式;最后是批评的环境层面,批评活动所发生的具体环境决定了批评文本所能采取的最终形式。根据这样的原理,我们选择了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而其文本形态又各呈特色的几个批评文本:《文心雕龙》《、诗品》《、六一诗话》和《沧浪诗话,》具体考察其传播目的、传播对象、传播情境等要素,在一般的话语行为模式分析基础上,从形式选择自由度、思想独创性、具体表
白寅王晓东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本形态
文本意义的生成因素与文学批评的任务
2006年
梳理诠释学意义上的对文本的理解,考察文本意义生成的基本因素,是界定文学批评任务的首要环节。文本的意义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来源于前文本因素的作用,是读者对文本的价值评估和对作者意图的揣摩、意会;第二层面来源于文本同步因素与后文本因素的综合作用,是读者对文本的时代背景的理解与认知,对自己的审美感受与知识结构的联想、调整甚至于改变,以及向他人所作的解释性的描述;第三层面来源于后文本因素,是读者在一定的提示和启发之下产生的创造性联想。由此,批评的任务也可界定在考辨性批评、诠释性批评、创造性批评三个基本层面上。
白寅王晓东张萌
关键词:文本意义诠释学
美国中学与大学衔接培养学生的政策及执行被引量:6
2017年
中学与大学教育有机衔接是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出现和成长的重要体制性基础。美国为减少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知识脱节带来的浪费,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及社会机构共同努力,推出系列政策及资助项目,并采取多种策略衔接中学与大学,使其标准统一、方式多元。其发展轨迹、指导思想、方式方法值得我国借鉴。此研究通过考查美国中学与大学衔接培养人才的历史和现状,耙梳其主要政策法规,探究其行之有效的特色做法,如大学及职业准备度的定义、大学录取及补救教育、大学预科学校项目、大学指导服务、预测分析系统等,以期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拓宽视角和路径。
王晓东范武邱
关键词:衔接教育政策
科技术语翻译策略浅析
2023年
科技术语代表科技的发展情况,科技术语的更新与消亡也在一定程度上描绘了一定历史时期科技的发展过程。本文从科技术语词汇特点入手,总结了其词汇专业化、词汇迭代快和构词规律性的三个特征,并阐述了影响科技术语翻译的语言差异、社会因素和内在逻辑三点原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语境结合法、资源验证法、能力提升法和工具积累法四个策略,以期提升译员在翻译科技术语时的质量。
刘秋彤彭馨玥王晓东
关键词:词汇特点影响因素翻译策略
一种针对多个智能体的编队方法以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多个智能体的编队方法以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为所述多个智能体中的每一者配置相应的虚拟领导者;以及根据预设的控制律使得每个智能体在有限的时间内跟踪上相应的虚拟领导者,从而形成所述多个智能体的队形。本...
裘智峰叶华文李思明王晓东赵鑫涛暴悦爽阳春华桂卫华
文献传递
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规模及其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保障资源安全供应的最重要的一步是将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界定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建立一定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 目前,我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研究尚处于起步...
王晓东
关键词:矿产资源运作管理
文献传递
台湾地区翻译教学开展的特点及启示
2017年
翻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翻译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也需要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或教训。台湾地区的翻译教学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经过融会吸收与自我探索,走出一条有效、务实的人才培养之路。其在定位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估手段等方面的特色与创新,对内地翻译教学有所启发。通过对台湾翻译教学开展的历史及经验做法的梳理,结合内地翻译教学及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指出翻译教学在开展中要尊重翻译学科特点,发挥跨学科性,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翻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王晓东邓煜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能力
机器翻译的发展与局限被引量:1
2020年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各种科技产品快速更新。近几年在翻译行业也掀起机器翻译的热潮,机器翻译越来越多的优点受到大众的认可。总的来说,机器翻译大致历经五个阶段,到目前约70年的发展历史。时间虽然不久远,但其发展之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谷歌翻译、百度翻译、搜狗翻译等翻译工具因其具有的高效性和低成本性的优点越来越受大众偏爱。但自机器翻译入世以来,关于机器翻译能否取代人工翻译的问题一直饱受争议[1]。本文针对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当今机器翻译存在的误译、漏译以及表达生硬三大局限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各局限性进行举例说明,得出在可预见的未来内,机器翻译不会取代人工翻译的结论。
耿鹏程王晓东
关键词:人工翻译误译漏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