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煜东
- 作品数:33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髁间前棘骨折的诊断与微创治疗
-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髁间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
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收治43例髁间前棘骨折患者,不同影像学进行检查及微创治疗,收集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手...
- 丁晶甘煜东徐永清杨军邬江沙勇
- 关键词:影像诊断微创治疗张力带
- 文献传递
- 髁间前棘骨折的诊断与微创治疗
-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髁间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收治43例髁间前棘骨折患者,不同影像学进行检查及微创治疗,收集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对比。...
- 甘煜东丁晶徐永清杨军邬江沙勇
- 特殊膝关节滑膜软骨瘤1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甘煜东丁晶徐永清
- 关键词:膝关节
- 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胫腓连结固定效果的实验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胫腓连结的活动度及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胫腓连结效果的影响。方法新鲜冷藏的成人小腿标本8侧,常温下解冻,自踝关节离断,剔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保留胫腓关节、胫腓连结和骨间膜的完整,置于SWD10万能材料实验机上,测量胫腓连结的正常活动度,完全切断胫腓连结,分别用普通螺丝钉、拉力螺丝钉和"U"形钉固定,测量固定后的活动度。结果胫腓连结正常的生理活动度为前→后(1.83±0.38)mm、后→前(1.89±0.38)mm、外→内(1.42±0.34)mm、内→外(1.36±0.65)mm。胫腓连结用普通螺丝钉和拉力螺钉固定后,外踝的活动明显受限,虽然拉力螺钉固定更牢,但二者相差不显著,与正常比较相差非常显著;用"U"形钉固定后,活动度与正常比较相差不显著。结论胫腓连结是一个具有一定活动度的弹性结构,用螺丝钉固定后活动度明显变小,使用胫腓连结钩或"U"形钉进行弹性固定可保留胫腓连结的生理活动。
- 甘煜东丁晶侯春林黄志伟徐永清
- 关键词:活动度内固定生物力学
- 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症14例分析
- 2008年
- 我院自2003年至2006年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00例,术后患者多恢复良好,经1~3a的随访,笔者对直接参与与处理的14例复杂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措施及经验进行总结,以期能给临床骨科医生带来启发.
- 丁晶甘煜东徐永清朱跃良沙勇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症
- 踝关节周围血管网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踝关节周围血管网的应用解剖学,为临床进行踝关节周围皮瓣、组织瓣设计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临床观测17例患者皮瓣修复踝关节损伤疗效;39例尸体解剖,其中红色乳胶灌注32例(左16,右16)的小腿足标本,小腿足动脉铸型4例;动脉造影2例;黑汁灌注新鲜小腿足标本1例.解剖观测踝部血管网的来源、走行、分支和吻合.结果(1)踝关节血供主要分前区、后外侧区、后内侧区3个区;(2)17例不同的踝周软组织缺损,术前经认真行皮瓣设计术后均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结论踝关节周围血管网的解剖对于踝部以及附近组织瓣的设计、选择和术中操作、术后小腿和足的总体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丁晶甘煜东郭远发徐永清
- 关键词:踝关节应用解剖学皮瓣修复
- C臂下闭合复位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5例
-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闭合复位内固定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报道了25例明显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均采用在 C 型臂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结果]随访时间 3~2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
- 丁晶甘煜东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固定闭合复位
- 文献传递
- 内固定对胫腓连结生理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胫腓连结的活动度及内固定对胫腓联合生理活动的影响。方法:新鲜冷藏的成人小腿标本8侧,常温下解冻,自踝关节离断,剔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保留上、下胫腓关节和骨间膜的完整,置于SWD10万能材料实验机上,测量胫腓连...
- 徐达传甘煜东丁晶徐永清
- 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具尸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具尸体,由同一位具有临床经验但无实际关节置换操作经验的骨科医生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导航模板法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CT扫...
- 甘煜东徐达传陆声丁晶徐永清
- 髁间棘骨折的诊断与微创治疗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髁间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收治43例髁间棘骨折患者,不同影像学进行检查及微创治疗,收集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对比。结果骨折检出率:X线片为95%,CT三维重建为100%,MRI为90%。术后40例获得1—8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Ⅰ期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I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5例,良10例,中3例,差2例。结论传统的X线为髁间棘骨折诊断中首选的经济实用的方法,CT三维重建可提高诊断率,而MRI检查则可帮助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关节镜下及小切口微创治疗损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关节镜下技术操作要求高;采取张力带的方法较其他固定方法简单可靠,不易导致骨折块碎裂,可用于任何骨折类型。
- 甘煜东丁晶徐永清杨军邬江沙勇
- 关键词:膝关节膝损伤关节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