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彦文

作品数:312 被引量:2,021H指数:23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3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7篇电气工程
  • 65篇一般工业技术
  • 62篇理学
  • 50篇冶金工程
  • 42篇化学工程
  • 3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9篇电池
  • 52篇离子
  • 50篇锂离子
  • 46篇锂离子电池
  • 46篇离子电池
  • 45篇正极
  • 45篇正极材料
  • 35篇纳米
  • 29篇合金
  • 27篇电池正极
  • 27篇电池正极材料
  • 26篇锂离子电池正...
  • 25篇电化学
  • 21篇化学镀
  • 19篇电化学性能
  • 16篇镀镍
  • 15篇复合材料
  • 14篇化学镀镍
  • 12篇镁合金
  • 10篇荧光粉

机构

  • 303篇东北大学
  • 31篇沈阳化工学院
  • 29篇辽宁石油化工...
  • 23篇沈阳理工大学
  • 6篇沈阳化工大学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5篇沈阳工业学院
  • 4篇宝山钢铁股份...
  • 4篇钢铁研究总院
  • 4篇渤海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金...
  • 4篇抚顺职业技术...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吉林师范大学
  • 3篇沈阳大学
  • 2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湖南华菱湘潭...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作者

  • 312篇田彦文
  • 141篇翟玉春
  • 31篇邵忠财
  • 30篇李建中
  • 16篇王常珍
  • 15篇龙小柱
  • 14篇徐茶清
  • 13篇肖林久
  • 12篇陈永杰
  • 12篇韩元山
  • 12篇刘丽英
  • 11篇周莉
  • 11篇王长松
  • 11篇马志研
  • 10篇曲涛
  • 10篇李在元
  • 9篇刘连利
  • 9篇臧树良
  • 8篇王雅静
  • 8篇赵铭姝

传媒

  • 36篇东北大学学报...
  • 16篇材料与冶金学...
  • 13篇分子科学学报
  • 13篇中国有色金属...
  • 12篇材料导报
  • 12篇过程工程学报
  • 9篇材料研究学报
  • 9篇稀有金属与硬...
  • 7篇电源技术
  • 6篇中国稀土学报
  • 6篇有色金属
  • 6篇电池
  • 6篇辽宁教育研究
  • 5篇稀土
  • 5篇无机材料学报
  • 4篇化工科技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4篇功能材料
  • 4篇腐蚀科学与防...
  • 4篇石油化工高等...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21篇2010
  • 25篇2009
  • 27篇2008
  • 19篇2007
  • 29篇2006
  • 30篇2005
  • 42篇2004
  • 24篇2003
  • 17篇2002
  • 9篇2001
  • 7篇2000
  • 9篇1999
  • 14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3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收含砷废水中有价元素铁的动力学研究
本论文以氢氧化钾作为沉淀剂,对含砷废水进行选择性沉淀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a=13.5,搅拌速度500rpm,碱液浓度10mol/L,温度2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铁的回收率达到99.9%以上,实现了砷、铁的有效...
李倩田彦文
关键词:含砷废水沉淀剂氢氧化钾
文献传递
反应参数对硫钨酸盐制备WS_2粒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通过五因子二次正交回归试验研究了用硫钨酸盐热分解制备WS2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粒度、料层厚度、NZ流量对WS2粒度的影响,得到了描述定量关系的回归方程和曲线。
邢鹏飞翟玉春田彦文承刚李红艳
关键词:粒度热分解
全文增补中
柱坐标下多孔介质反应体系传递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多孔介质反应器内流体同固体骨架间的化学反应和流体的传输过程同时进行,并相互影响·采用Ergun-Forchheimer-Brinkman方程描述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建立了柱坐标下多孔介质反应体系内对流-扩散-非线性反应数学模型·运用交替方向隐式(ADI)方法对模型离散求解·以固定床中铁矿石的间接还原反应为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床层内反应气体浓度场和固体转化率分布·结果表明,增大入口渗流速度将使得反应气体浓度场升高,发生化学反应的区域加深,固体物料转化率增大·在反应器入口端附近,颗粒半径越小,固体转化率越高,但随反应区域的逐渐深化,固体转化率分布则呈相反变化的趋势·
李明春田彦文翟玉春
关键词:多孔介质传质化学反应数学模拟
BaAl12O19:Tb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BaAl12O19:Tb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检测。XRD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制备工艺合成BaAl12O19:Tb,在1300℃可以得到BaAl12019纯相,掺杂浓度在0.5%-5mol%Tb^3+均可取代Ba^2+得到纯相的Ba1-xAl12O19:Tbx样品在240nm波长激发下,有380,415,440,489,543,585和621nm的一系列窄带发射峰,属于Th^3+的^5D3^-7Fi(i=6,5,4)和^5D4-7Fj(j=6,5,4,3)跃迁发射。其中以位于543nm波长发射峰最强,489nm波长峰次之,其他均较弱。经1300℃晶化2h,Tb^3+的掺杂浓度为2mol%时,得到的荧光粉体发光强度最好。
贺明睿肖林久田彦文陈永杰杨瑞琴李文泽张丽清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荧光粉稀土
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在磷酸钠-磷酸二氢铵-高锰酸钾体系中对镁合金进行化学转化处理.研究了磷酸钠、磷酸二氢铵、高锰酸钾、温度、时间和添加剂对转化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转化膜结构、成分及性能的测试评价,得到了性能较好的化学转化溶液配方:Na3PO4为5g.L-1,NH4H2PO4为15g.L-1,KMnO4为1g.L-1,添加剂(NH4)6Mo7O24为0.5g.L-1.由SEM可观察到转化膜的表面成"干枯河床"状.XRD和EDS检测表明,膜层的主要成分是Mg,Al12Mg17和无定形相,膜层表面主要有Mn,Mg,K,O和Al等元素组成.腐蚀实验和电化学测试表明,添加剂能够降低转化膜的腐蚀率,转化膜较基体的腐蚀电位正移了0.73V,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
崔作兴顾云飞邵忠财魏守强田彦文
关键词:镁合金化学转化膜腐蚀率电解液
YAl_3(BO_3)_4∶Eu^(3+)荧光粉的化学沉淀法制备研究
2012年
以化学沉淀法制备单相的铕离子掺杂硼铝酸盐红色荧光粉YAl3(BO3)4∶Eu3+,考察了焙烧温度、掺铕量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以尿素为沉淀剂,900℃焙烧沉淀前驱体可得到单相荧光粉YAl3(BO3)4∶Eu3+,反应温度比传统高温固相法降低了300℃;沉淀法制备的荧光粉粒径分布范围小,无团聚现象,粒径约300nm.掺铕量为10%(物质的量比)时发光强度最大.在260nm的紫外光激发下,Eu3+的5 D0→7 F2的电偶极跃迁最强,发射光为618nm的红光.
贾林艳邵忠宝田彦文尹泳一韩俊凤
关键词:发光性沉淀法荧光粉
化学镀法制备镍包覆铝粉被引量:28
1996年
用化学镀法在活性铝粉表面包覆纯镍层制备NiAl复合粉末。结果表明,控制温度为86~89℃、pH=125~132、硫酸镍加入量为350~450g/L、还原剂加入量为75~95mL/L时可获得镀覆质量良好的粉末,且镍呈结晶态析出。
熊晓东田彦文翟秀静翟玉春
关键词:化学镀复合粉末镀覆
盐泥制备硫酸钙晶须的研究
氯碱厂废渣盐泥的综合利用是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由于盐泥中含有许多金属离子成分,要从中回收金属镁、轻质碳酸镁、硫酸钡等虽属可能,但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成本高.分别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测定了盐泥中Ca(2+),M...
张连红田彦文
关键词:硫酸钙晶须
文献传递
纳米Zn_2SnO_4的水热合成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
2010年
以SnCl4·5H2O,ZnCl2和N2H4·H2O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Zn2SnO4纳米粉体.利用XRD,TEM和循环伏安等测试手段研究Zn2SnO4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原料配比n(Zn)∶n(Sn)∶n(N2H4.H2O)=2∶1∶8时,180℃下水热合成24 h,得到晶型发育良好的纯相Zn2SnO4纳米材料.其首次放电和充电容量分别为1 634和709.7 mA.h/g,循环30次之后放电容量为483.7 mA.h/g,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袁万颂田彦文刘国强穆萍
关键词:水热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LiFePO_4的水热合成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纯度较高、结晶良好且粒径均匀细小的LiFePO4粉体.采用XRD,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水热合成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合成时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结晶度,但会增大材料粒径.200℃水热合成5 h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0.1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138.0 mAh.g-1,具备工业化实用性.在水热合成中加入抗坏血酸和葡萄糖可有效避免Fe2+的氧化并增强材料的导电性.
康晓雪田彦文袁万颂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水热合成电化学性能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