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亮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锆石
  • 2篇大兴安岭中段
  • 2篇中段
  • 2篇碎屑
  • 2篇碎屑锆石
  • 1篇大兴安岭中南...
  • 1篇地层
  • 1篇地区地层
  • 1篇早三叠世
  • 1篇造山带
  • 1篇三叠
  • 1篇三叠世
  • 1篇山带
  • 1篇碎屑锆石U-...
  • 1篇年代学
  • 1篇中亚造山带
  • 1篇锆石LA-I...
  • 1篇锆石U-PB
  • 1篇锆石U-PB...
  • 1篇锆石U-PB...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冯志强
  • 4篇温泉波
  • 4篇申亮
  • 3篇李伟民
  • 3篇周建平
  • 3篇刘永江
  • 2篇刘兵
  • 1篇赵英利
  • 1篇梁琛岳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哈拉黑地区地层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对大兴安岭中南段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哈拉黑地区原定二叠系林西组和侏罗系白音高老组的样品分别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获得林西组的282Ma和317Ma两组峰值年龄以及白音高老组134Ma、242Ma和284Ma的3组峰值年龄,说明原定白音高老组地层并非属于侏罗纪,而应该属于白垩纪。根据锆石结构特点推测林西组地层物源可能主要来自该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浆弧产物和下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沉积。综合区域资料研究认为,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可能曾经发育有三叠纪沉积,现今大面积的缺失是由于后期构造抬升剥蚀所致。
申亮刘永江温泉波李伟民冯志强
关键词:锆石LA-ICP-MSU-PB测年大兴安岭中南段
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接触关系研究——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23
2014年
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部地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的时限,涉及到大陆形成过程中的古洋陆格局及演化过程的重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是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即是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转变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龙江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砂岩样品进行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实林西组和老龙头组存在280 Ma、370 Ma和500 Ma的三组峰值年龄,分别代表物源区存在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岩、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浆弧以及北侧地块的统一基底,林西组和老龙头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分别为254Ma和247 Ma,结合野外实测剖面研究结果,认为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1∶20万地质图显示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大部分地区缺失三叠系,笔者发现研究区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与下伏晚二叠世林西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结合大兴安岭中部零星出露的早三叠世地层、二连盆地参1井中也存在早三叠世地层,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应存在早三叠世地层,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应为连续沉积,现今多数地区早三叠世地层的缺失是由于后期构造抬升剥蚀造成的。根据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中碎屑锆石存在1800 Ma左右的典型华北板块基底年龄和两者的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内蒙古贺根山缝合带中花岗闪长岩244 Ma的年龄以及双井子岩体、哈拉图岩体、吉林中部大玉山岩体均为后碰撞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侧地块群最终闭合时间应为P3-T1。
刘兵温泉波刘永江李伟民冯志强周建平申亮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大兴安岭中段
内蒙东部晚古生代构造格局:来自中、晚二叠-早三叠世砂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29
2016年
内蒙东部的克旗-林西-阿鲁科尔沁-扎鲁特-索伦-蘑菇气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所夹持的中亚造山带东段,西拉木伦缝合带与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之间,是古亚洲洋晚古生代残余海盆最后消失的地区,保存了上述两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的相关信息。本文针对中、晚二叠-早三叠世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测试的上二叠统林西组与下三叠统陶海营子组、老龙头组砂岩均具有成分成熟度低,近源快速沉积的特点,碎屑骨架成分显示多为火山岩区物源供给。锆石CL图和Th/U值也指示了绝大多数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区域内已获得的2533粒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为3组:约230-570Ma(峰值年龄为270-315Ma、430Ma和500Ma)、700-1100Ma(峰值970Ma)及>1500Ma(峰值1800Ma和2500Ma)。较古老的峰值年龄1800Ma和2500Ma,暗示了华北克拉通基底的物源信息。其余两组年龄则与西拉木伦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兴安-锡林浩特地块内部岩浆事件的时间相吻合。对比分析内蒙东部不同区域(克旗-林西地区、阿鲁科尔沁-扎鲁特地区和索伦-蘑菇气地区)、不同时代(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物碎屑组分变化趋势,推测古亚洲洋最终沿西拉木伦缝合带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闭合,时间持续至早三叠世。此外,索伦-蘑菇气地区中、晚二叠-早三叠世相对稳定的物源供给,证实了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辽-锡林浩特地块至少在中二叠世沉积以前就已经沿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完成拼贴,应为前人提出的早石炭世末。
赵英利李伟民温泉波梁琛岳冯志强周建平申亮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碎屑锆石U-PB年龄
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
温泉波刘永江刘兵冯志强申亮周建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