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忠起

作品数:46 被引量:23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机床
  • 8篇虚轴机床
  • 8篇数控
  • 6篇并联机构
  • 4篇信息集成
  • 4篇数控系统
  • 4篇逆向工程
  • 4篇系统设计
  • 4篇面向对象
  • 4篇CIMS
  • 3篇电弧喷涂
  • 3篇运动控制
  • 3篇数据管理
  • 3篇数据库
  • 3篇数字化
  • 3篇喷涂
  • 3篇企业
  • 3篇现代集成制造
  • 3篇现代集成制造...
  • 3篇集成制造系统

机构

  • 44篇东北大学
  • 6篇装备再制造技...
  • 4篇沈阳航空工业...
  • 4篇装甲兵工程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重庆大学
  • 1篇营口职业技术...
  • 1篇北京特种工程...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苏州汇川技术...
  • 1篇珠海格力电器...

作者

  • 46篇盛忠起
  • 19篇刘永贤
  • 12篇蔡光起
  • 4篇黄炜
  • 4篇王玉江
  • 4篇魏世丞
  • 4篇赵立杰
  • 2篇陈继忠
  • 2篇张平
  • 2篇侯守明
  • 2篇徐洪学
  • 2篇谢华龙
  • 2篇朱云龙
  • 2篇王亚子
  • 2篇孙奕澎
  • 2篇王博
  • 2篇胡岚
  • 1篇张禹
  • 1篇于谦
  • 1篇俞建成

传媒

  • 11篇东北大学学报...
  • 4篇机械设计与制...
  • 4篇组合机床与自...
  • 3篇电镀与涂饰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现代制造工程
  • 2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电脑开发与应...
  • 1篇制造技术与机...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材料保护
  • 1篇机械研究与应...
  • 1篇机械
  • 1篇机械设计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沈阳航空工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9篇2001
  • 4篇20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BOM的IPD框架与实现
2007年
集成产品开发是解决产品开发中所有阶段所有职能部门的集成问题、改进产品开发过程的有效方法。提出以BOM为信息集成载体,建立基于BOM的IPD框架,将BOM的共享与传递贯穿于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之中。进行了IPD框架内产品数据管理、生产工艺规划和制造资源计划模块中BOM的管理和集成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已在企业得到实际应用。
盛忠起朱云龙刘永贤
关键词:集成产品开发物料清单信息集成产品数据管理
基于ActiveX技术的3-TPT并联虚轴机床运动仿真被引量:12
2001年
根据最新研制的 3 TPT并联虚轴机床的机构组成 ,对其进行了运动分析 ,建立了虚轴机床的运动模型 ,并得到了并联机构的运动学逆解表达式 ,同时还得到了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解表达式·利用MDT提供的ActiveX操作机制 ,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和ActiveX技术 ,进行了 3 TPT并联虚轴机床的运动仿真 ,提出了运动仿真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过程·在VisualBasic开发环境下 ,完成了仿真程序编制工作·通过实际仿真证明 :该并联机构具有运动学正反计算简单。
盛忠起孙奕澎蔡光起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并联机构虚轴机床运动仿真ACTIVEX技术面向对象
基于ActiveX技术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被引量:28
2000年
从编程的角度 ,对基于ActiveX技术和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AutoCAD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说明了编程语言VBA和VB的使用方法 ,并应用到实践中。
盛忠起赵立杰刘永贤
关键词:ACTIVEX面向对象二次开发对象模型
基于虚轴机床的检测系统设计被引量:2
2001年
为满足现代制造对检测过程高精度、自动化、柔性化及 10 0 %在线检测的需要 ,基于最新研制的三杆五自由度虚轴机床 ,设计了一个检测系统 .介绍了虚轴机床检测装置的结构和特点 ,以及检测装置的运动控制模型和数控系统组成 .分析了检测系统软件设计的主要内容 ,利用商品化 CAM软件进行检测轨迹规划 ,以 G代码格式文件提交检测作业要求 ,并根据运动控制卡的要求编写检测过程控制及 G代码指令解释程序 ,实现了检测系统的控制 .为充分利用虚轴机床的优点 ,拓展虚轴机床的应用 ,适应新的需求 。
盛忠起蔡光起
关键词:并联机构虚轴机床运动控制数控系统G代码机器人技术
基于UG的冷冲模造型设计系统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冷冲压模具CAD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专用性不强、开发手段落后等问题,研究了参数化造型与特征建模基本理论及基于UG的标准件建库方法.构建了基于UG的冷冲模造型设计系统,应用UG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冷冲模标准件库和标准模具库,运用"自底向上"的方法进行冷冲模的装配设计.在模具零件设计造型过程中采用了UG WAVE技术.通过某汽车零件落料模的设计实例,验证了应用此冷冲模造型设计系统对提高模具设计效率、加强模具设计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盛忠起谢华龙林东玲刘永贤
关键词:参数化设计标准件库UNIGRAPHICSNX
DSX5-70型虚拟轴机床五轴联动控制被引量:6
2001年
分析了最新研制的DSX5 70型三杆五自由度虚拟轴机床的机构组成及自由度 ,推导了其运动学逆解计算公式 ,作为实现运动控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结合所使用的零件造型及数控编程系统 ,给出了实现五轴联动控制的处理方法·并以空间曲线为例 ,进行了五轴联动轨迹规划和切削试验·结果表明 ,运动学计算结果正确 ,五轴联动控制实时性好 。
盛忠起黄炜史家顺蔡光起
关键词:虚拟轴机床运动学逆解五轴联动
基于UML的装备制造产品生产线仿真模型与实现被引量:3
2006年
统一建模语言UML做为系统仿真建模语言,建立面向对象的生产线仿真模型。通过用UML建立静态模型和动态过程模型来表达整个制造系统的操作过程、活动准则、组织以及对象间的相互关系。以沈阳某数控机床厂作应用背景,采用仿真软件eM-Plant7.0作为仿真模拟工具,建立了桌面仿真原型系统NEU-Simulation,对生产线进行模拟,以设备利用率、总产出量作为绩效衡量指标,对设备数量、缓冲区大小、机床作业时间和操作人员的数量等四种绩效影响因子进行仿真和数据分析,找出关键瓶颈因子,指导装备制造企业进行生产线设计和车间改造。
许之伟刘永贤盛忠起
关键词:仿真UML建模面向对象生产线
CIMS环境下SD-PDM系统设计
2004年
根据对企业生产和需求的调研,基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集成平台环境,设计并建立了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数据管理(SD PDM)系统·确定了SD PDM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任务管理、过程管理及产品结构和配置管理·建立了由应用层、数据库层、网络层和系统层组成的4层开放式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设计,给出了SD PDM系统的操作流程·最后分析了系统技术平台选择、编码规则设计和用户权限限制等几点关键技术·SD PDM系统已在企业投入使用,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缩短了制造和供货周期·
盛忠起刘永贤陈继忠
冲击功对8Mn-2Cr-Si钢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研究了不同冲击功对8Mn-2Cr-Si钢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试样冲击表面的组织相变过程,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磨损表面及亚表层进行分析,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8Mn-2Cr-Si钢在冲击磨损过程中,冲击诱发马氏体相变,且冲击功越大,马氏体相变量越多,材料加工硬化效果越好;但随着冲击功的增大,材料磨损失重增多,主要是由于不同冲击功条件下磨损机制不同,并且材料塑性变形阶段使磨粒嵌入基体,成为应力集中源,在循环冲击过程中产生疲劳裂纹,逐渐扩展至材料表面,最终形成大块剥落使材料严重磨损失效.
盛忠起宋百隆魏世丞王玉江
关键词:冲击功磨粒磨损马氏体相变
含碳量及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高铬铸铁显微组织的变化,采用XRD分析物相组成,采用MLG-130B型干砂橡胶轮磨损试验机进行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碳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含量主要影响初生碳化物形貌及分布状态,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影响显著。随含C量升高,初生碳化物由均匀分布于基体中的短棒状和细杆状转变为呈连续网状分布于基体中的六角块状和长条状。经980℃×4 h风冷淬火处理后,基体组织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碳化物由M_3C型转化为M_7C_3型,试样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较铸态时显著提升。由于含C量为4.5%试样中碳化物割裂基体,导致其耐磨性能较同样处理条件下的含C量为2.5%的试样差。
王玉江宋百隆魏世丞盛忠起张平黄玉炜黄威
关键词:高铬铸铁碳含量耐磨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