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秋太权

作品数:26 被引量:77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水稻
  • 8篇稻米
  • 7篇粳稻
  • 5篇淀粉
  • 5篇杂种
  • 5篇杂种后代
  • 5篇食味
  • 5篇食味品质
  • 5篇后代
  • 4篇性状
  • 4篇蒸煮
  • 4篇直链淀粉
  • 4篇理化特性
  • 4篇结实率
  • 4篇寒地
  • 3篇倒伏
  • 3篇稻米品质
  • 3篇淀粉含量
  • 3篇蒸煮食味品质
  • 3篇直链淀粉含量

机构

  • 26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6篇秋太权
  • 13篇崔成焕
  • 12篇金正勋
  • 12篇李荣田
  • 12篇金学泳
  • 9篇孙艳丽
  • 4篇姜廷波
  • 4篇邹德堂
  • 2篇龚振平
  • 2篇赵宏伟
  • 2篇罗秋香
  • 1篇钱春荣
  • 1篇李雅娟
  • 1篇李殿平
  • 1篇刘海英
  • 1篇赵久明
  • 1篇杨静

传媒

  • 16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品种类型间产量构成因素对肥力反应差异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研究了水稻品种类型间产量构成因素对肥力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穗数对肥力反应,穗数型品种最强,中间型品种次之,穗重型品种最弱;2)穗粒数对肥力反应,穗重型品种最强,中间型品种次之,穗数型品种最弱;3)肥力对水稻结实率影响存在“阀值”效应,品种“阀值”高低决定其耐肥性强弱;4)增肥后,水稻倒伏、结实率急剧下降是限制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首要、直接障碍因子;5)提出b_2/b_1可以作为划分品种类型的量化参数之一;6)提出黑龙江省耐肥高产水稻品种类型应是大穗、大粒、大库容、矮秆、叶大而直立的稳重型或偏穗重型品种。
李荣田秋太权崔成焕姜廷波
关键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肥力反应
黑龙江省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品种间变异研究被引量:50
2000年
选用22 个近代育成的品种( 系) 和国外引进的优质品种,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并分析了供试品种的12 项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2 项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味度值、胶稠度、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粘滞峰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食味品质优良的品种具有最高粘度及下降粘度值大,而粘滞峰消减值小等特点。本文还根据对不同年代育成的品种及国外引进的优质品种间的蒸煮食味品质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讨论了黑龙江省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现状,并提出了黑龙江省今后的育种目标及选择指标。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晋宝忠
关键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理化特性
粳稻杂种后代稻米垩白率的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利用稻米垩白率不同的 6个粳稻品种 ,以 Grif f ing双列杂交方法 4配制 15个杂交组合及部分反交组合 ,对杂种 F1及 F2 稻米垩白率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稻米垩白率正反交 F1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稻米垩白率除受细胞核基因的作用外还受细胞质基因的作用 ,以垩白率较低的品种作母本 ,其 F1垩白率较低 ,部分组合还表现超亲优势 ;中亲值与 F1、F2 稻米垩白率平均值间以及 F1与 F2 稻米垩白率平均值间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各组合 F2 均出现了超亲变异 ,其超亲变异既有偏向于低垩白率方向的组合 ,也有偏向于高垩白率方向的组合 ,在双亲垩白率差异小的组合中 F2 群体出现垩白率低于低亲的单株多 ;在大部分组合中垩白率与千粒重呈正相关 ,与单株产量既有呈正相关的组合 。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金学泳
关键词:粳稻垩白率杂种后代
水稻穗型构成性状对肥力反应的品种间差异被引量:3
1996年
选用5个不同类型和熟期的典型水稻品种,设置6个肥力水平,研究水稻穗型构成性状对肥力反应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增肥使穗粒数增加主要是因为二次枝梗上着生粒数的增加;二次枝梗上粒数增加又集中在其分布的优势部位.由此提出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中位、偏上位或上位优势穗型.
李荣田崔成焕秋太权
关键词:水稻肥力反应
粳稻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变异与选择被引量:6
2000年
利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 6个粳稻品种 ,以 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4配制 15个杂交组合 ,对 F2 及 F3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变异与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F2 与 F3各组合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间以及 F2 与 F3各组合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方差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 ;F2 单株直链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分布 ,双亲之间并无主效基因的差异 ,单株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主要是微效基因的作用及环境影响所致 ;直链淀粉含量在杂种后代中不仅同组合内的株间有广泛的变异 ,而且在同一植株上的不同籽粒间也有广泛的变异 ,并且都出现超亲变异 ;在同一个杂交组合中 ,高直链淀粉含量植株上出现低直链淀粉含量籽粒的比例小于低直链淀粉含量植株上出现低直链淀粉含量籽粒的比例 ;以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为目标的粳稻品种间杂交育种 ,应根据单株混合样的测定结果选择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单株 ,而不宜选择单粒。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金学泳
关键词:粳稻直链淀粉含量杂种后代选择育种
水稻倒伏指数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28
1997年
采用抗倒伏能力不同的遗传类型的粳稻品种,按Grifing方法Ⅰ配制成5×5完全双列杂交F1、F2,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抗倒伏能力的指标。结果表明,倒伏指数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倒伏指数的一般配合力在早期世代间较稳定,特殊配合力变化较大、倒伏指数的一般配合力可以在早期世代测定,水稻倒伏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i)与亲本倒伏指数呈正相关,从亲子间倒伏指数关系的分析中也得出,双亲倒伏指数的平均值对后代倒伏指数的影响大于亲本之一的影响。因此,在抗倒伏育种中最好采用倒伏指数低×低的组配方式。
邹德堂崔成焕赵宏伟秋太权
关键词:水稻倒伏指数配合力育种
早熟粳稻结实期氮素及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特性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对三个早熟粳稻品种结实期的物质积累和分配研究表明,三品种在氮素分配和净光合产物分配的大趋势是相同的。即穗、茎、鞘、叶在抽穗后都有一个缓慢的增长过程,五天后,除穗粒继续增长而呈现出S曲线增长以外,其它均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从茎、鞘、叶三个器官的输出物质对子粒的贡献程度来看,叶片的贡献程度最大,其输出的氮素量占子粒积累总量的21%~33%;不同品种的平均含氮水平不同,这种差异在结实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均以合江19>东农416>松粳2号的顺序出现,并且含氮水平高的品种在结实期积累的干物质及子粒干重都高。
姜廷波崔成焕李荣田邹德堂秋太权
关键词:结实期栽培粳稻
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被引量:24
2000年
选用 11个黑龙江省目前典型高产品种和新近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在哈尔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 ,研究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依据 Sasahara划分穗型方法 ,供试品种可分为中位、偏下位和下位优势穗型等 3种类型。上部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的结实率 >中部 >下部 ,但二次枝梗粒结实率存在整穗性。只有上、中、下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的品种 ,整穗结实率才能高。未发现 Sasahara氏穗型和结实率高低间的关系。一定着粒密度范围内 ,着粒密度越稀 ,结实率越高。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上、中、下穗轴节位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着粒密度偏稀。
李荣田崔成焕秋太权
关键词:粳稻穗部性状结实率
粳稻亲本选配与杂种后代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利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 6个粳稻品种 ,以 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4配制 15个杂交组合 ,对亲本选配与 F2 、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变异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组合的 F2 、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与亲本平均值差异不大 ,中亲值与 F2 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间相关不显著 ,而与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F2 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与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间以及 F2 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方差与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方差之间相关均不显著 ;15个组合 F2 及 F3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分布 ,并出现超亲变异 ,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低直链淀粉含量粳稻品种间无主效基因的差异 。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金学泳
关键词:粳稻直链淀粉含量杂种后代遗传变异分析亲本选配
寒地绿色稻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金学泳金正勋秋太权李殿平
关键词:水稻绿色稻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