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华晖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关于老年人弥漫性腹膜炎疾病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AGP)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92例老年AG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AGP以急性穿孔、恶性肿瘤和急性感染为主,下段消化道和恶性肿瘤引起的AGP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并存疾病数量增多和发病至治疗时间延长也使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结论老年AGP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快,需早就诊、早治疗;下段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并存疾病数量多和发病至治疗的时间长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 秦华晖李新平罗浩张冰周波李鹤平
- 关键词:老年人弥漫性腹膜炎预后
- 乳腺癌C-erbB-2蛋白表达与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C-erbB-2蛋白表达与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2例乳腺癌组织,分别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erbB-2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C-erbB-2蛋白表达水平和C-erbB-2 mRNA的表达。结果 C-erbB-2蛋白阴性和阳性的2组乳腺癌组织的非甲基化率分别为0%和23.5%,CpG岛低甲基化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13,P=0.03)。C-erbB-2蛋白阴性和阳性组织中C-erbB-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98±0.041和0.20±0.062,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56,P=0.03)。结论 C-erbB-2启动子CpG岛的低甲基化和C-erbB-2 mRNA的表达均与C-erbB-2蛋白的高表达相关,C-erbB-2基因启动子的低甲基化可能在C-erbB-2蛋白过度表达中起一定作用。
- 金姝朱琪秦华晖闫佩毅邹玉涵朱元袁亚朱晴晖
- 关键词:CPG岛甲基化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乳腺癌
-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NK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NK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例、健康人14例为对照,乳腺癌患者29例手术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NK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群中CD56+细胞和CD3-CD16+CD56+的百分率以及CD56+细胞群中CD3-CD16+CD56dim的百分率等3个指标均较健康对照和良性乳腺良性肿瘤组明显低下(P值均为0.000),CD56+细胞群中CD3-CD16+CD56br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乳腺癌患者术后1 d上述3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值均为0.000),术后7 d,外周血淋巴细胞群中CD56+细胞的百分率仍明显低于术前(P=0.024),另两指标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 d和7 d外周血CD56+细胞群中CD3-CD16+CD56br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术前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患者NK细胞及其亚群CD3-CD16+CD56dim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应激会导致其进一步下降,围手术期应密切观察NK细胞尤其是CD3-CD16+CD56dim亚群的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免疫干预。
- 朱琪侯晓敏秦华晖葛丹红金中淦金姝朱晴晖
- 关键词:乳腺肿瘤围手术期NK细胞亚群
- 国产医用胶水在急诊外科伤口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国产医用胶水在急诊外科伤口处理中的疗效。方法对2008-2010年急诊外科收治的90例皮肤伤口应用医用胶水进行粘合,与另外90例使用常规清创缝合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胶水粘合组愈合情况比清创缝合组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医用胶水对某些急诊伤口进行粘合处理是安全的,且疗效较好,简单方便,瘢痕小,值得临床推广。
- 秦华晖李鹤平丁海玉朱琪罗浩
- 关键词:急诊外科伤口
- 不同类型腹部刀刺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腹部刀刺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摩洛哥赛达特哈桑二世医院收治的227例腹部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膈肌有无损伤将患者分为胸腹联合伤组(53例)和单纯腹部损伤组(174例),再根据腹部刀口数量将单纯腹部损伤组分为腹部单处损伤亚组(126例)和腹部多处损伤亚组(含2处和2处以上损伤者,48例)。比较不同组别间的休克发生率、保守治愈率、阴性探查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胸腹联合伤组的休克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2.8%(28/53)、43.4%(23/53)和11.3%(6/53),均显著高于单纯腹部损伤组的23.6%(41/174)、28.7%(43/150)和2.3%(4/174,P值均<0.05)。腹部单处损伤亚组的保守治愈率为18.3%(23/126)、剖腹探查阴性率为16.5%(17/103),均显著高于腹部多处损伤组的2.1%(1/48)、0(P值均<0.05);腹部单处损伤亚组的休克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0.6%(26/126)、25.2%(26/103)和1.6%(2/126),与腹部多处损伤亚组的31.3%(15/48)、36.2%(17/47)和4.2%(2/4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胸腹联合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需要及时手术干预;腹部多处损伤者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也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部分腹部开放性单发刀伤可在严密、动态监测下,通过保守治疗得以治愈。
- 李新平邹建华Dubaba Hassan秦华晖
- 关键词:腹部损伤胸腹联合伤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