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琼

作品数:89 被引量:503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动脉
  • 19篇动脉瘤
  • 18篇血管
  • 18篇缺血
  • 17篇脑梗
  • 17篇脑梗死
  • 17篇急性
  • 17篇梗死
  • 17篇出血
  • 15篇血性
  • 13篇卒中
  • 12篇蛛网膜
  • 12篇蛛网膜下
  • 12篇蛛网膜下腔
  • 12篇蛛网膜下腔出...
  • 12篇网膜
  • 12篇下腔出血
  • 12篇膜下
  • 10篇蛋白
  • 9篇颅内

机构

  • 73篇福建省立医院
  • 19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州市第二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深圳大学总医...

作者

  • 89篇程琼
  • 45篇汪银洲
  • 35篇李永坤
  • 31篇郑峥
  • 26篇刘君鹏
  • 23篇雷惠新
  • 20篇张旭
  • 12篇李云飞
  • 10篇周秀珍
  • 9篇汪效松
  • 8篇陈名峰
  • 7篇陈艳
  • 6篇陈兴泳
  • 6篇江秀龙
  • 5篇林守华
  • 5篇江小琳
  • 4篇庄文锦
  • 4篇陈莹
  • 4篇付萌萌
  • 3篇吴长明

传媒

  • 12篇福建医药杂志
  • 8篇创伤与急诊电...
  • 5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附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采用血管内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 结果:60例患者血管造影共检出69个囊形动脉瘤和1个...
李永坤汪银洲程琼郑峥刘君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弹簧圈血管内栓塞
文献传递
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部位与转归的相关性
2017年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 VADA)的部位与血管内治疗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36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破裂VADA患者,根据VADA与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开口的位置关系分为PICA近端组(13例)、PICA远端组(13例)和累及PICA组(10例)。比较3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和治疗6个月后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率。结果PICA近端组7例行重建性血管内治疗(reconstructiv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RET),6例行血管内孤立术(endovascular internal trapping, EIT),转归良好率100%(13/13);PICA远端组7例行RET,6例行EIT治疗,转归良好率84.6%(11/13);累及PICA组4例行RET,6例EIT治疗,其中2例行经健侧椎动脉逆行PICA支架置入术联合VADA节段并近端椎动脉弹簧圈栓塞术,转归良好率60.0%(6/10)。3组总体转归良好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累及PICA组转归良好率显著低于PICA近端组,而且显著低于PICA近端组和PICA远端组合并后的转归良好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Fisher分级3~4级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0,95%可信区间1.71~458.82;P=0.020)。结论破裂颅内VADA的血管内治疗术式选择须评估夹层动脉瘤与PICA开口的位置关系,累及PICA开口者血管内治疗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并影响转归。
郑峥汪银洲程琼李永坤刘君鹏付萌萌江小琳詹自雄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椎动脉夹层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PA、PAI-1活性测定及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7例急性脑梗死和53例脑出血患者的t-PA和PAI-1的活性,并计算P/t值,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组患者急性期(7d内)血浆t-PA及PAI-1活性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P/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组P/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P/t改变不同;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降低,体内处于相对纤溶亢进状态;脑出血患者P/t变化不明显,体内凝血纤溶机制相对平衡;P/t值可以更好地反映血液中的纤溶活性。
雷惠新汪效松张旭程琼周秀珍
关键词:脑血管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丁苯酞对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我院治疗符合溶栓指征的100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48例,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和联合治疗组(52例,在阿替普酶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两组均治疗7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血发生率及发病90d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与阿替普酶组比较,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14.33±6.15)分比(11.35±6.04)分]、NIHSS维度意识语言[(3.38±2.16)分比(2.15±1.96)分]、运动评分[(7.13±3.08)分比(5.75±2.80)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两组出血发生率、发病90d内死亡率、发病90d mR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溶栓后患者预后,安全性好。
陈捷程琼
关键词:脑梗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预后
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机械取栓术后转归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106例,通过基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评估患者基础侧支循环状态,并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为侧支循环较差组,ASITN/SIR 0~1级;B组(58例)为侧支循环较好组,ASITN/SIR 2~4级。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转归,分析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转归的影响。结果侧支循环较好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再通率高,患者术后出血转化率低,NIHSS评分低,mRS评分低,术后6个月内死亡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侧支循环较好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较好,脑侧支循环状态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前进行预后评估的可靠的预测因素之一,良好的侧支循环可能成为血管内治疗时间窗延长的有利因素之一。
刘君鹏程琼李永坤郑峥汪银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侧支循环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01
2016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4年于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PS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过程中失访6例,其中丁苯酞组2例,对照组4例,将其删除。丁苯酞组给予基础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首诊时、进展后、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NIHSS评分进展幅度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NIHSS评分演变情况评估神经功能转归情况;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障碍康复程度,将mRS评分≤2.0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0分定义为预后不良事件。对两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有无皮疹等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进展后,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4 d(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降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共发现61例(45.5%)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其中丁苯酞组29例(42.6%),对照组32例(48.5%)。丁苯酞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低于进展后,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低于治疗后14 d(P<0.05)。丁苯酞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治疗后14 d Barthel指数、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
郑峥陈兴泳程琼李永坤刘君鹏汪银洲
关键词:卒中丁苯酞药物毒性
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罕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各异,合并症较多。病因治疗是防止复发,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表现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疗效,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了该病的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达到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李云飞陈兴泳汪银洲李永坤程琼郑铮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
出血性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急诊血管内治疗
2017年
目的探讨出血性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IVADA)急诊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2例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IVADA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IVADA的诊断,于就诊后24小时内根据载瘤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是否为优势侧、IVADA与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开口的位置关系选择不同的急诊血管内治疗方法。术后观察并记录再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并评估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scale,mRS),mRS 0~2分为预后良好,mRS>2为预后不良。结果 32例IVADA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27例(84.4%)预后良好,5例(15.6%)预后不良,其中2例(6.3%)死亡。18例接受动脉瘤栓塞并近端VA闭塞术治疗,14例预后良好(77.8%),2例死亡,2例术后并发小脑、延髓梗死,mRS5分;12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术,11例预后良好(91.7%),仅1例术后并发小脑、延髓梗死,mRS 3分;2例接受经健侧VA逆行PICA支架植入联合动脉瘤栓塞及近端VA闭塞术,均预后良好。27例完成影像学随访,均未见IVADA复发。结论急诊实施血管内治疗是防止出血性IVADA再出血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郑峥汪银洲程琼李永坤刘君鹏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
老年人近期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近期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随机调查 1997~ 2 0 0 0年期间 60岁以上脑梗死与脑出血住院患者各 2 3 8例 ,就发病前 1周内有无发生感染的情况 ,结合临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1)脑梗死组于发病前 1周内有感染者 4 8例占 2 0 17% ,而脑出血组为 2 1例占 8 8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发病前 2~ 4周的感染例数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2 )脑梗死组病前多以上呼吸道、肺部、胃肠道感染为主 ,脑出血组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而感染源两组无明显差异。 ( 3 )两组病前危险因素比较 ,既往有脑血管意外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史以及病前有房颤、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存在感染时易发生脑梗死 (P <0 0 1)。结论 近期感染是发生或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雷惠新程琼张旭陈名峰代成波
关键词:老年人脑梗死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 (商品名 :克林澳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  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塞患者 2 2例 ,给予克林澳 3 2 0 mg加入 5 %葡萄糖或 0 .9%氯化钠 5 0 0 m L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用 14 d。了解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的改变 ,并与同等选择条件的安慰剂组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 ( P<0 .0 5 ) ,总有效率达 90 .9%,无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既有阻断 Ca2 + 内流 ,扩张脑血管 ,又有增强腺苷活性的双重脑保护作用 。
程琼雷惠新江秀龙陈名峰张旭
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急性脑梗塞疗效分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