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莹

作品数:1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华裔
  • 5篇文化
  • 5篇华裔美国
  • 4篇孝文化
  • 3篇英语
  • 3篇喜福会
  • 3篇美国梦
  • 3篇美国文学
  • 3篇华裔美国文学
  • 3篇教学
  • 3篇《喜福会》
  • 3篇《骨》
  • 2篇英语专业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女性
  • 2篇文化身份
  • 2篇文化身份认同
  • 2篇伍慧明
  • 2篇化身

机构

  • 13篇湖北工程学院

作者

  • 13篇纪莹

传媒

  • 4篇湖北工程学院...
  • 3篇科技创业月刊
  • 3篇濮阳职业技术...
  • 1篇武汉船舶职业...
  • 1篇科教文汇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骨》中的三对父女关系看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
2013年
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是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伍慧明的《骨》是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作品中的代表作。它主要从安娜与父亲、尼娜与父亲、莱拉与父亲这三对父女之间的关系来集中展现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三个女儿中,安娜是极端的反抗者,属于"失根"族群中的一员;尼娜是洒脱的西化者,她最终选择了抛弃中国文化身份;莱拉是温和的叛逆者,属于"落地生根"类型。文章认为,莱拉所展现的这种"落地生根"类型的混杂新文化身份,对于当代华裔文化身份认同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纪莹
关键词:父女关系文化身份认同
华裔美国文学中“孝文化”与“美国梦”的妥协与超越——以伍慧明的《向我来》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下的"孝"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它与众多华裔美国人的"美国梦"有着颇深的文化联系。小说《向我来》通过主人公杰克与女儿维达、"契纸母亲"伊琳与维达之间的关系和故事,集中体现了华裔美国人的"孝文化"与"美国梦"之间的妥协与超越。这对于华裔美国人准确地进行文化身份认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纪莹
关键词:孝文化美国梦妥协
《喜福会》对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2013年
小说《喜福会》通过表现四对母女间的代际冲突给读者呈现了中美两国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文化差异,对现代中国家庭教育有鲜明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只有做到变"望女成凤、严加管教"为"引导子女人尽其才",变"批评说教、沉默式冷战"为"鼓励平等、友好沟通",变"集体主义"为"竞争互助",才能真正做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美德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家庭教育优势的完美融合。
纪莹
关键词:文化差异代际冲突家庭教育理念
论儒家传统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代表作《骨》中的传承与创新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最集中的一个文学场,华裔美国文学在建构自身文化体系的同时既要积极吸收儒家传统文化,也必然对西方文化有所借鉴。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新生代作家伍慧明的《骨》为例,探究了其对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纪莹
关键词:儒家传统文化传承
从《喜福会》看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下的“孝”
2013年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下的"孝",成为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从四个侧面反映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下的"孝":"权威、服从"对比"民主、平等";"彰显父母意志"对比"体现个体价值";"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对比"游四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比"个人利益至上"。美籍华人如何在多元文化杂糅的当今时代重新审视自身身份,重拾自身传统孝文化记忆,不断努力寻求自我更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上对比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纪莹
关键词:中西文化孝文化
基于《荣誉与责任》文化身份认同的探讨
2015年
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是目前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在美国,文化身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也是少数族裔十分关注的、和自身命运休戚相关的问题。《荣誉与责任》以父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展现华裔美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纪莹
关键词:父子关系文化身份认同
浅议英文电影在学生素质提升中的推动效应
2012年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希望培养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独立学院来说,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显得异常重要。论述了英文电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纪莹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文电影听说教学
微博视阈下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探究被引量:1
2017年
微博作为新兴的即时通讯工具,与传统的沟通方式相比,它功能更强大、更灵活、便捷、时效性、个性化,且资费便宜。而当前,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信息化的时代的今天,把它与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为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写作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点绵薄之力。当然使用微博进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也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纪莹
《喜福会》中跨文化婚姻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2017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跨文化通婚是个日趋普遍的社会现象。它貌似时尚浪漫,可由于双方的各种差异,几乎每段跨文化婚姻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痛苦和窘迫。著名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给我们讲述了生于、长于美国的第二代华裔女性曲折的跨文化婚姻生活。从跨文化、女性主义角度深入剖析《喜福会》中第二代华裔女性坎坷的跨文化婚姻的缘由,对现代女性处理跨文化婚姻有一些启示。
纪莹
关键词:《喜福会》华裔文学
华裔美国文学中“孝文化”与“美国梦”的冲突与融合——以李健孙的《荣誉与责任》为例
2016年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书写主题。它与众多华裔美国人的"美国梦"有着很深的文化联系。小说《荣誉与责任》通过丁国凡和丁凯父子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华裔美国人的"孝文化"与"美国梦"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它对华裔美国人成功实现"美国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纪莹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