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最蓝的眼睛能给黑人带来什么?——重读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 女主人公佩科拉对蓝眼睛的畸形渴望,不但反映了美国黑人女性被白人价值观所同化的现实,而且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乃是造成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根源。作者莫里森透过《最蓝的眼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美国黑人只有尊重和继承自己民族的文...
- 胡丽英
- 关键词:黑人文化人格异化
- 文献传递
- 中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现状的初步考察被引量:2
- 2010年
- 文学曾是中学英语课堂上的一朵奇葩,而今却被拒之门外。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宁德市各中学英语课堂上涉及文学的内容寥若晨星。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文学素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探寻宁德市英语高考成绩不理想之症结,为改变本市英语教学局面略尽绵薄之力。
- 胡丽英龚帆元
-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 试谈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父亲”缺失
- 父亲是孩子的精神偶像与物质生活提供者,然而,在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中读者却很难找到父亲的形象,尤其是正面父亲的形象。缺失父爱的黑人孩子往往陷入人生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莫里森小说通过"父亲"缺失,深刻表现了作者对完整和健...
- 胡丽英
- 关键词:黑人家庭父亲缺失孩子
- 文献传递
- 试谈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父亲”缺失被引量:1
- 2009年
- 父亲是孩子的精神偶像与物质生活提供者,然而,在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中读者却很难找到父亲的形象,尤其是正面父亲的形象。缺失父爱的黑人孩子往往陷入人生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莫里森小说通过"父亲"缺失,深刻表现了作者对完整和健康家园的渴望,同时也从另一个视角控诉了黑人民族受到的戕害。
- 胡丽英
- 关键词:黑人家庭父亲缺失孩子
- 最蓝的眼睛能给黑人带来什么?——重读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被引量:3
- 2009年
- 女主人公佩科拉对蓝眼睛的畸形渴望,不但反映了美国黑人女性被白人价值观所同化的现实,而且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乃是造成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根源。作者莫里森透过《最蓝的眼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美国黑人只有尊重和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才能在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社会中健康生存。
- 胡丽英张传彪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黑人文化人格异化
- 浅谈莫里森小说中的色彩运用
- 2008年
- 莫里森小说的色彩语言有着深厚的意蕴,它揭示小说主题,预示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这些独特的色彩语给小说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 胡丽英
- 关键词:莫里森色彩语言小说
- 最蓝的眼睛能否拯救黑人同胞?——解读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 2007年
- 在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心灵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异化扭曲,发生了审美危机。同时,小说揭示了黑人民族只有保留住黑人文化,才能在两种文化的对撞中生存下来。
- 胡丽英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主流文化黑人文化
- 浅谈双关语及其修辞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双关语作为一种独特的、重要的修辞手法,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它有着不同的类型及其修辞作用,在英汉中运用颇为广泛。
- 胡丽英
- 关键词:双关语修辞作用修辞手法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