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宁
- 作品数:2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春秋时期女性赋诗、引诗析论
- 2019年
- 春秋时期的贵族赋诗、引诗,见于《左传》《国语》等典籍记载,是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和政治现象。尽管赋诗、引诗活动绝大多数是男性贵族所为,女性的身影也数次出现,包括赋诗两事、引诗一事。对这些女性用诗事例作深入辨析,可以从"诗歌使用主体"这一视角审视春秋时期的女性,也能加深对诗歌"合室"功能的认识。女性赋诗、引诗,表明当时的贵族女性教育中包含着诗歌教育,诗歌教育与性别身份及相应职责密切关联。这是贵族女性用诗现象得以存在的原因,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女性在贵族礼仪活动中的参与度。
- 胡宁
- 关键词:春秋时期女性赋诗引诗诗歌教育
- 从春秋人物传说看《左传》取材于家史被引量:2
- 2013年
- 春秋晚期大夫家史的兴起,是先秦史学发展和史著形成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以《左传》所记载的一些春秋人物传说为切入点,考察《左传》对家史的取材,可知既有直接取材也有间接取材。这不仅可以说明家史是先秦史学发展的重要一环,还能提示我们先秦史著复杂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 胡宁
- 关键词:家史传说《左传》
- 从大河口鸟形盉铭文看先秦誓命规程被引量:8
- 2016年
-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出土的鸟形盉,其盖铭内容是器主"气(乞)"向"公"宣誓效忠,主要记录了誓约过程中的两次立誓,第一次是立誓服从公的命令,第二次是立誓保证不改变第一次立誓的誓辞,铭文中称为"誓"和"报厥誓",提示我们先秦誓约规程中包含立誓和报誓两个环节。两次立誓的誓辞都由誓约句、违约句、惩罚句构成,通过与传世文献和其他金文文献中记载的誓辞比较,可以知道这种由三部分组成的结构及其简省形式,是先秦时期各类誓辞的通用结构。而且,乞的誓辞是应答"公命"而立,提示我们审视"命"与"誓"在程序上的承接和语言形式上的同构关系,从而对相关礼仪活动有更清晰的认识。
- 胡宁
- 《史记》所载孔子体貌考
- 2014年
- 《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载"孔子适郑"一段,有"郑人"对孔子"形状"的描述,用尧、皋陶、子产、禹作类比。在典籍对于孔子体貌的种种说法中是较早的一种,描述方式也很奇特。对于这则材料,至今尚无专门、详细的研究。依据传世文献和古文字材料,对这四句话详加考辨,可知这些描述都是附会自某些与孔子有关的信息,而将这些信息与传说中尧、禹等人的体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是对孔子形象的神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对孔子的圣而不遇给出一个神秘主义的解释。
- 胡宁
- 关键词:《史记》皋陶子产
- 《荀子》语词释义二则
- 2014年
- "积靡"见于《荀子·儒效》篇,旧注训"靡"为"顺",释为"顺其积习"。从原文语境以及荀子在人性论问题上对"积"、"顺"二词的使用来看,旧注不可从。"靡"当训为"累","积靡"即"积累",是同义连用的复合词。"桑落之下"见于《荀子·宥坐》篇,注家众说纷纭。"桑落"的语源当是《诗经·卫风·氓》所言"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指困窘的处境,"桑落之下"即困境之下。
- 胡宁
- 关键词:《荀子》
- “司马迁下狱死”说驳议
- 2013年
- 关于司马迁的结局,卫宏在《汉书旧仪注》中说是"有怨言,下狱死",后世注家或信或疑。直到今天,依然有学者试图将此言坐实。然而,卫宏之言有很明显的漏洞,难以凭信,在典籍中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司马迁再度下狱而死的证据。《报任安书》不可能是导致司马迁下狱而死的"怨言",《盐铁论》中关于"刑人"的一段话更不足为据。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辨析,反而能够说明司马迁并不是下狱而死的。
- 胡宁
- 关键词:司马迁《报任安书》
- 《中孚》九二爻辞与傧尸崇酒礼被引量:1
- 2015年
- 《周易》中有一些诗体爻辞,《中孚》卦的九二爻辞就是其中之一,共四句:"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类似风诗的一章。其含义,古来有不同的解释,争论主要集中在末句"吾与尔靡之"之"靡"字的训释上。此句的"靡",应通作"弥",与《仪礼》中所言"崇酒"之"崇"字同义,训为充满。整则爻辞是祭祀傧尸的劝酒辞,可译为:鹤在树荫下鸣叫,幼鹤也鸣叫以应和。我有精制的酒爵,给你满上。这则爻辞是研究西周祭礼的重要资料。
- 胡宁
- 吴敬梓《风》、《雅》正变二重论辨义被引量:1
- 2016年
- "《风》、《雅》正变"是中国传统诗经学的重要理论,古来争议颇多。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文木山房诗说》这部笔记体著作中,提出了《风》、《雅》之诗的"正变"应从音乐与政治两个层面理解的观点,认为"正变"原本在于乐律而非词句,古乐失传之后则应就每首诗的"美刺"立论,而不应拘于世次。这一观点将正变论的理论来源与其在诗经学发展中的实际功用分开来看,综合考虑先秦诗乐演变历程与强调诗歌政治功能的诗学传统,是清代诗经学理论中很有特色的说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 胡宁
- 关键词:《风》诗经学
- “疏附”、“先后”、“奔奏”、“御侮”新释
- 2013年
- 《诗经·大雅·绵》末章云:"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诗中的"疏附"、"先后"、"奔奏"、"御侮"4名,指文王之臣,都是反义连用的形式。"疏附"指内朝官和外朝官,"先后"指左右辅弼重臣,"奔奏"指本国使臣与别国来使,"御侮"指武臣,是一个由周而及于方国、由行政到外交到戎事的序列。诗中连用4句,是以铺陈各类贤才的形式表明周邦在文王治下已经具备了代商而有天下的条件。
- 胡宁
- 关键词:御侮
- 《凯风》今文义钩沉——兼评吴敬梓的观点被引量:1
- 2016年
- 《诗经·邶风·凯风》是一首古来争议颇多的诗,《毛诗》所言意旨承袭自先秦思孟学派,一直是主流意见,反对意见则可以吴敬梓《文木山房诗说》"七子之母"一条为代表,集各种质疑之大成,但实未能跳出《孟子》——毛诗这一系的诠释框架。考察汉晋诏命、诗赋中用此诗之典,可知今文诗义与毛诗大异。通过对此诗比兴之辞的分析,可知今文义当从:《凯风》是一首行役游子思母之诗,也是一首抱怨苛政之诗。因为此诗没有明确写行役,只抒发对母亲的思念和不能奉养母亲的愧疚,所以今文经义亡后,注家皆不得要领。
- 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