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红
- 作品数:90 被引量:210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重点课题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细胞凋亡抑制剂防护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信号转导机制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剂阿魏酸钠、五味子乙素、菊花、车前子对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内Ca、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从细胞信号转导的角度揭示天然药物防治白内障的细胞和分子学机制。方法
- 黄秀榕祁明信严京吴正正胡艳红
- 关键词:细胞氧化损伤阿魏酸钠晶状体上皮细胞五味子乙素信号转导机制
- 文献传递
- 眼外肌麻痹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眼外肌麻痹为临床常见的多系统性疾病,可见于眼科、神经科和内分泌科等,其病因复杂多样,分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和全身免疫性类型。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易出现漏诊、误诊,常规疗法收效甚微。就近年来关于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
- 陈猛福胡艳红
- 关键词:眼外肌斜视病因复方樟柳碱
- 羧甲基壳聚糖载姜黄素缓释药膜的制备及其体外缓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载姜黄素缓释药膜的制备方法及体外缓释动力学。方法将姜黄素粉末用甘油完全溶解后和完全溶涨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混合均匀后涂布在玻璃板上,烘干备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药膜的浓度;并测试药膜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将一定浓度的姜黄素粉末溶于甘油后与羧甲基壳聚糖混合后可制备成橙黄色半透明柔软薄膜,成膜性能良好;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10 min、30 min、1 h、2 h、4 h累计释药率分别为56.42%、89.71%、92.86%、96.80%、97.25%。结论羧甲基壳聚糖载姜黄素缓释药膜成膜性能良好,便于固定和手术中安装,且药膜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虽然释放速率较快,但足以满足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过程中使用。
- 胡艳红陈胜黄秀榕祁明信王晓颖胡俊冯春燕柯发杰
- 关键词:姜黄素缓释系统羧甲基壳聚糖体外释放
- 疏风清热方雾化对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瞬目相关视觉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疏风清热方雾化对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瞬目相关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72例,证属风热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风清热方雾化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VG-BUT)、视觉质量各阶像差,记录数据并做统计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OSDI评分、NIF-BUT、NIAVG-BUT、瞬目后0 s和10 s获取的视觉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OSDI评分:2组治疗后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观察组)=7.740,P=0.000;t_(对照组)=2.619,P=0.010)。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8,P=0.000)。(2)NIF-BUT、NIAVG-BUT:2组治疗后NIF-BUT(Z_(观察组)=7.374、Z_(对照组)=11.237,均P=0.000)、NIAVG-BUT(Z_(观察组)=5.940、Z_(对照组)=3.408,均P=0.000)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NIFBUT、NIAVG-BU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NIF-BUT)=5.892、Z_(NIAVG-BUT)=6.949,均P=0.000)。(3)瞬目后0 s获取的视觉质量:2组治疗后总HOAs均方根(Z_(观察组)=6.489、Z_(对照组)=3.306,均P=0.000)、四阶球差(Z_(观察组)=7.961、Z_(对照组)=4.026,均P=0.000)、三阶彗差(Z_(观察组)=5.008、Z_(对照组)=4.170,均P=0.000)、三叶草差(Z_(观察组)=5.669、Z_(对照组)=3.410,均P=0.000)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各像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_(总HOAs)=4.735、Z_(四阶球差)=6.578、Z_(三阶彗差)=4.055、Z_(三叶草差)=3.846,均P=0.000)。(4)瞬目后10 s获取的视觉质量:2组治疗后总HOAs均方根(Z_(观�
- 叶照达陈凯铭陈子扬胡俊胡艳红陈胜周小月
- 关键词:瞬目视觉质量高阶像差
- 莪术三氧化二砷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 目的:研究天然药物莪术(RC)、三氧化二砷(As2O3)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牛LEC增殖;...
- 黄秀榕祁明信吴正正严京胡艳红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机制
- 文献传递
- 榄香烯-羧甲基壳聚糖缓释药膜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榄香烯-羧甲基壳聚糖缓释药膜制备及体外释放,以期为有效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新的给药途径。方法将榄香烯乳液和羧甲基壳聚糖完全溶涨,混合均匀后涂布在玻璃板上,烘干备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膜的浓度;并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摸索药膜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制备的药膜呈乳白色半透明柔软薄膜,成膜性能良好;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释药速率逐渐减慢,4小时累计释药率为72.59%。结论榄香烯-羧甲基壳聚糖药膜成膜性能良好,与榄香烯原药相比,榄香烯-羧甲基壳聚糖药膜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为临床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途径及中药给药途径的更新提供了基本参考。
- 陈胜黄秀榕祁明信王晓颖胡俊冯春燕柯发杰胡艳红
- 关键词:榄香烯缓释系统羧甲基壳聚糖体外释放
- 凉血化瘀法干预老年性黄斑变性CNV与外周血CCR3表达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凉血化瘀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CNV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表面CCR3表达的关系。方法:以32例38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4例73眼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及50例健康人为观察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表面CCR3的表达,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予凉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CR3的表达。结果: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表面CCR3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CCR3表达和健康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CR3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CNV的形成可能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或嗜酸性粒细胞表面CCR3的高表达有关,而凉血化瘀法能有效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CNV,却与CCR3表达不相关。
- 胡艳红祁明信陈胜
-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CR3凉血化瘀法
- 天然药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 研究目的探讨天然药物榄香烯、姜黄素、雷公藤内酯醇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它们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三种药物抑制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为临床上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科学的实...
- 黄秀榕祁明信胡艳红严京吴正正
- 文献传递
- 近视前期的研究现状
- 2024年
- 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以及致盲已成为全球性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近视的防控列入全球防盲计划中。我国近视发展呈现高发、低龄化、高度数化趋势,防控端口前移成为解决窘迫现状的重要策略。近视前期(premyopia)是指儿童的屈光度数≤+0.75 D和>-0.50 D的阶段,该阶段存在多种可能发展为近视的危险因素。目前近视前期的发生率和其转变为近视的概率居高,主要防控措施包括构建预测近视前期转变为近视的模型、强调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红光治疗、光学离焦干预等。文章就近视前期的发生率及其转变为近视的概率现状以及现有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近视前期阶段防控近视提供参考。
- 林奕彤陈子扬叶照达陈胜胡艳红
- 关键词:阿托品防控策略
- 天然药物抑制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 马兰黄秀榕祁明信胡艳红龙儒桃谢协驹刘笑然贝宁
-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应用基础。其技术原理是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LEC)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利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将高、中、低浓度的天然药物雷公藤内酯醇(tri...
- 关键词:
- 关键词: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增殖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