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薇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镇痛
  • 2篇七氟醚
  • 2篇麻醉
  • 2篇分娩
  • 2篇分娩镇痛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妇科
  • 2篇妇科腹腔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毒性
  • 1篇血脑
  • 1篇血性
  • 1篇眼内
  • 1篇眼内压
  • 1篇氧化还原酶
  • 1篇氧化还原酶类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作用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胡薇
  • 6篇李元涛
  • 5篇黄晓雷
  • 4篇孟馨
  • 4篇齐晓非
  • 4篇苏娇玲
  • 2篇黄穗萍
  • 1篇崔睿
  • 1篇吴铭广
  • 1篇李晓芸
  • 1篇曹君
  • 1篇蔡清香
  • 1篇陈岱莉
  • 1篇李戈辉
  • 1篇徐世元
  • 1篇文亚杰
  • 1篇孙晶
  • 1篇罗艳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妇科腹腔镜中的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妇科腹腔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麻醉用药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试验组患者给予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妇科腹腔镜麻醉应用中具有相似的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七氟醚可以加快患者苏醒速度,有利于患者手术的恢复。
胡薇孟馨黄晓雷齐晓非苏娇玲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醚妇科腹腔镜麻醉效果
咪达唑仑对子宫平滑肌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足月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Ca2+跨膜内流和肌浆网Ca2+释放功能的影响及其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取正常孕足月待产产妇的子宫平滑肌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先将40个孔板中活性良好的子宫平滑肌细胞随机等分为4组(n=10),即:对照组、低浓度咪达唑仑组(M1组)、中浓度咪达唑仑组(M2组)和高浓度咪达唑仑组(M3组),用Fluo-3AM钙荧光指示剂染色后,分别给予Hank液、1μmol/L咪达唑仑(终浓度)、3μmol/L咪达唑仑、15μmol/L咪达唑仑预处理20min,然后加入40mmol/L氯化钾,每个孔板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随机选定10个子宫平滑肌细胞,利用图形分析软件分析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取平均值反映子宫平滑肌细胞游离Ca2+浓度([Ca2+]i)。第二部分:以20mmol/L咖啡因代替氯化钾,其余处理及分组同第一部分。结果:第一部分与基础值比较,各组加入咪达唑仑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氯化钾后钙荧光强度升高(P<0.01);M1组和对照组比较加入氯化钾后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M2组和M3组加入氯化钾后钙荧光强度峰值低于对照组(P<0.01),且M3组低于M2组(P<0.05)。第二部分与基础值比较,各组加入咪达唑仑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咖啡因后钙荧光强度升高(P<0.01);加入咖啡因后各组钙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足月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开放而减少Ca2+跨膜内流,而对肌浆网Ca2+释放功能无明显影响。
黄穗萍黄晓雷李元涛曹君孟馨苏娇玲胡薇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和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联合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S组联合使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20min(T2)、气腹解除后10min(T3)4个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末CO2分压(PETCO2)、IOP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0相比,T1、T2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均下降(P<0.05);各时点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MAP与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ETC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与T0相比,T1、T2时点患者的IOP均有所上升(P<0.05),且T1、T2时点S组较P组IOP上升明显(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明显优于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胡薇齐晓非黄穗萍黄晓雷李元涛
关键词:气腹腹腔镜眼内压异丙酚瑞芬太尼
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临产孕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临产孕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更好的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将60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镇痛组实行持续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常规分娩处理。观察并记录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妇不良反应和新生儿情况。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妊娠时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较对照组均有所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尿潴留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孕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临产孕妇的分娩镇痛能减轻分娩疼痛,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改善孕妇的分娩结局,但有延长产程,造成尿潴留的危险。
孟馨李元涛胡薇苏娇玲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痛产程
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吗啡组(A组)和氟比洛芬酯-吗啡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在缝皮结束后,将2.0 mg吗啡+4.5 mL生理盐水注入硬膜外腔;B组患者于麻醉前将1.0 mg/kg氟比洛芬酯+500 mL复方乳酸钠林格液在20 min通过静脉注入体内,同时在缝皮结束后于硬膜外腔处以同样方法注入与A组相同剂量的吗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4、8、16、20、24、28、32和36 h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镇痛持续时间以及镇痛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20、24、28、32 h的评分VAS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与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联合用于术后镇痛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独应用吗啡相比,可延长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的评分。二者联合应用,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孙晶李元涛齐晓非黄晓雷胡薇陈岱莉李戈辉罗艳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吗啡镇痛
七氟醚分娩镇痛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分娩镇痛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发情期成年雄性和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合笼饲养(雌性∶雄性=3∶1),选择其中妊娠雌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自然分娩组、模型组(前列腺素诱导胎鼠HIBD)和七氟醚干预组(大鼠吸入体积分数2.5%七氟醚),每组24只。自然分娩组、模型组和七氟醚干预组大鼠分别分娩新生大鼠141、133、140只,处死新生大鼠并取脑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fos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自然分娩组、模型组和七氟醚干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fo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31、5.03±0.93和2.00±0.70,c-fos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6、7.40±1.30和3.93±1.15;模型组和七氟醚干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七氟醚干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c-f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能通过下调c-fos表达而发挥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
孟馨李元涛胡薇苏娇玲
关键词:七氟醚C-FOS分娩镇痛缺氧缺血脑损伤
脊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维持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 评价脊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氧化酶)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2月龄,体重180 ~ 220 g,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注射STZ后72 h血糖>16.7 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糖尿病大鼠分为2组(n=10):糖尿病神经痛组(DN组)和NADPH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香荚兰乙酮组(A组),另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组).A组于注射STZ后28 d腹腔注射香荚兰乙酮5 mg/kg,1次/d,连续7d.分别于注射STZ前(T1)、注射STZ后7、14、21、28、35 d(T2-6)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T).于T6时PWT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5节段脊髓组织,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和p47phox的表达、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与C组比较,DN组和A组T3-5时PWT降低,脊髓gp91phpx和p47phox的表达上调,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DN组比较,A组T6时PWT升高,脊髓gp91phox和p47phox的表达下调,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 脊髓NADPH氧化酶参与了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的维持.
黄晓雷李晓芸吴铭广文亚杰齐晓非胡薇李元涛
关键词:氧化还原酶类糖尿病神经痛脊髓
鞘内注入布比卡因对孕鼠神经功能及背根神经节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 mRNA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研究鞘内注入布比卡因对孕鼠神经功能的影响,脊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孕鼠18只,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3组(每组6只),孕鼠对照组(PN组)、2%布比卡因组(P2B组)与4%布比卡因组(P4B组).另取鞘内置管成功非孕鼠18只,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3组(每组6只):非孕鼠对照组(N组)、2%布比卡因组(2B组)与4%布比卡因组(4B组).PN组与N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30μl,其余4组相应鞘内分别注入2%或4%布比卡因30μl.鞘内注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甩尾反应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TFL),用最大效应百分比(maximal possible effect,MPE)表示,并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otor function,MF).4d后各组大鼠行断颈处死,分离背根神经节,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caspase)-8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 结果 注药后MPE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且分组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10 min~2 h之间,2B组、4B组、P2B组和P4B组MPE均高于N组和PN组(P<0.05),在1h时点,P2B组和P4B组MPE均高于N组、PN组、2B组和4B组(P<0.05);在10 min~4 h之间2B组、4B组、P2B组和P4B组MF评分较N组与PN组均明显升高;与N组(851 ±201)和PN组(755±289)比较,2B组(3 852±1 247),4B组(4 273±1 513),P2B组(4 507±1 437)和P4B组(5 147±1 780) caspase-9 mRNA表达均上调(P<0.05). 结论 妊娠期间孕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对布比卡因的阻滞效能敏感性增大.鞘内注入相同浓度和剂量布比卡因,孕鼠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非孕鼠.鞘内注入布比卡因会导致大鼠背根神经节内caspase-9 mRNA表达上调.
崔睿徐世元魏宁胡薇蔡清香
关键词:布比卡因神经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