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胥正锋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手术
  • 3篇颈椎
  • 2篇脱位
  • 2篇脱位型
  • 2篇无骨
  • 2篇无骨折
  • 2篇无骨折脱位
  • 2篇无骨折脱位型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骨折脱位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治疗方法选择
  • 1篇融合器
  • 1篇设计研发
  • 1篇生物陶瓷
  • 1篇手术风险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胥正锋
  • 2篇蔡国平
  • 1篇熊敏
  • 1篇吕飞舟
  • 1篇徐吉
  • 1篇朱行飞
  • 1篇谭德炎
  • 1篇倪妙忠
  • 1篇姜建元
  • 1篇尹望平
  • 1篇吴荣博
  • 1篇张新潮
  • 1篇马昕
  • 1篇刘志勇
  • 1篇孙剑伟
  • 1篇孟德强
  • 1篇曾庆敏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无骨折脱位型颈中央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选择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中央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5例外伤致颈中央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方法证实无骨折或脱位。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由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其中22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13例选择保守治疗。随访15~26个月,平均19个月。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对脊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分级。对在院期间的ASIA评分进行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计算治疗后12个月时恢复率,以此评价神经功能最终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院期间ASIA评分均与时间呈正相关(手术治疗组r=0.974,P<0.01;保守治疗组r=0.856,P<0.01)。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手术治疗组患者获得至少1个级别的恢复。且手术治疗组恢复率[(75.3±18.6)%]高于保守治疗组[(53.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无骨折脱位型颈中央脊髓损伤,手术可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率,应鼓励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但伤后神经症状较轻(ASIA分级D级)且可以接受伤后神经功能的患者,可根据患者自身意愿选择保守治疗。
胥正锋熊敏曾庆敏蔡国平孟德强
关键词:颈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大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大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经后外侧入路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患者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12d,平均7.3d。术前以石膏或跟骨牵引术固定患肢,待患肢肿胀消退后,采用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后踝骨折。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7.4个月。23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1~21周,平均14.7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5~25周,平均17.1周;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为73-94分,平均83.4分。1例患者术后第7天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愈合,其他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有效复位和妥当固定,用于治疗后踝大块骨折时疗效良好。
胥正锋尹望平倪妙忠吴荣博
关键词:后踝骨折疗效
可吸收增强型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颈椎间融合器的设计研发与初步动物实验
[目的]:β-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并应用于临床上的新型生物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骨传导作用,作为骨修复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修复因创伤、肿瘤、炎症、骨病等所致的骨缺损等。但以往...
胥正锋
关键词:设计研发动物实验
文献传递
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准确性的验证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验证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的准确性,为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具男性(30~52岁,平均年龄37.7岁)新鲜尸体,排除先天畸形,创伤,肿瘤及明显退行性变,取其头颈部标本。在颈椎生理曲度下,螺旋CT扫描标本,三维重建图像,测量颈椎椎体间隙的前后径,左右径,正中矢状面上的前缘,中点及后缘的高度。将颈椎标本固定于相同的生理曲度。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以外固定支架固定颈椎标本,刮除干净各间隙椎间盘和软骨终板,在间隙内灌注硅胶,待硅胶凝固后,松开外固定支架,取出硅胶模型,修剪模型边缘至光滑。应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创作硅胶模型的三维图像。测量其各项径线。[结果]将CT扫描的测量值与硅胶模型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P值范围为0.058~0.893,均大于0.05,CT扫描与硅胶模型的测量值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螺旋CT测量颈椎椎体间隙结果准确,可以作为测量较大样本量颈椎标本的可信方法。硅胶塑形法与螺旋CT扫描法相结合,能更好地为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仿生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研发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
胥正锋接健夏新雷谭德炎卢建熙吕飞舟
关键词:螺旋CT
骨科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的价值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利用骨科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评分及改良POSSUM(Portsmouth modified POSSUM,P-POSSUM)评分系统分别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评估,探讨其在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164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从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值、鉴别能力、拟合优度三方面评价其预测价值,其中鉴别能力和拟合优度分别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 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实际值/预测值为0.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2,拟合优度检验良好(H2=3.66,df=8,P>0.05);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死亡率:整体实际值/预测值为0.80,ROC曲线下面积为0.93,拟合优度检验良好(H2=3.21,df=4,P>0.05),但POSSUM评分系统高估了死亡率(整体实际值/预值值为0.27). 结论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分别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但骨科POSSUM评分系统过高地估计了术后死亡率.
刘志勇张新潮蔡国平徐吉胥正锋孙剑伟朱行飞
关键词:髋骨折手术后并发症POSSUM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分析评价无骨折脱位型中央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5年4月,手术治疗了52例无颈椎骨折脱位型中央颈脊髓损伤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者都接受损伤段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融合和内固定手术。住院期间每日进行症状和体征的观测,脊髓功能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标准进行评分,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对患者 ASIA 评分的影响。随访患者的最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时间从12~42个月,平均29个月。结果手术后 ASIA 恢复曲线明显较手术前抬升(P<0.01)。最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 ASIA 运动、针刺觉和轻触觉评分分别为(91±7),(107±6)和(107±6)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对损伤水平的脊柱充分减压和固定,可以给水肿的脊髓创造一个宽松和稳定的膨胀空间,加速脊髓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远期效果。
姜建元马昕吕飞舟胥正锋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