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宏新

作品数:27 被引量:41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生态系统
  • 11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4篇森林生态
  • 4篇森林生态系统
  • 4篇CERN
  • 3篇云杉
  • 3篇土壤
  • 3篇气候因子
  • 3篇温带
  • 3篇陆地生态
  • 3篇陆地生态系统
  • 3篇净初级生产力
  • 3篇初级生产力
  • 2篇地表水
  • 2篇地下水
  • 2篇叶面
  • 2篇叶面积
  • 2篇叶面积指数
  • 2篇植物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植...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中国科学院华...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北京市园林绿...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景德镇学院

作者

  • 27篇苏宏新
  • 10篇桑卫国
  • 5篇孙晓敏
  • 4篇何其华
  • 4篇尹春梅
  • 4篇张心昱
  • 4篇唐新斋
  • 4篇马克平
  • 4篇朱治林
  • 4篇蒋正德
  • 4篇姜峻
  • 4篇鲁志云
  • 4篇傅伟
  • 4篇杨风亭
  • 4篇郭永平
  • 4篇袁国富
  • 4篇李伟
  • 3篇李少伟
  • 3篇戴冠华
  • 3篇李广起

传媒

  • 8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自然杂志
  • 1篇Acta B...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第五届全国生...
  • 1篇第六届现代生...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气候带间成熟林植物叶性状间异速生长关系随功能型的变异被引量:58
2011年
为研究不同生物气候带内植物叶片大小与叶柄干重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探讨不同植物功能型对叶内异速生长关系的效应,在黑龙江呼中、吉林长白山、北京东灵山、浙江古田山、湖北神农架和四川都江堰6个地区,选择典型地带性成熟林进行主要木本植物的叶片和叶柄性状的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型和气候带植物叶片干重、面积、体积均与叶柄干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共同斜率分别为0.82、0.70和0.80,均显著小于1.0。在相同叶柄干重下,灌木较乔木支持更大的叶片体积,但它们支持的叶片干重与叶片面积无显著差异;常绿植物在给定叶柄干重下较落叶植物支持更高的叶片干重与体积,但其支持的叶片面积小于落叶植物;除神农架地区外,在给定叶柄干重下,亚热带的古田山、都江堰地区的植物较温带地区的植物支持更大的叶片干重、面积与体积,而亚热带神农架地区的植物叶柄支持的叶片大小(面积、体积、干重)与温带地区相近。结果表明,叶柄限制了叶片的不断增大(包括面积、体积和干重),叶片和叶柄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受功能型、气候带及生境条件的影响。
祝介东孟婷婷倪健苏宏新谢宗强张守仁郑元润肖春旺
关键词:异速生长功能型叶性状叶柄
模拟夏季干旱对东灵山森林植被动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应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耦合不同物种的干旱响应策略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干旱化对东灵山地区森林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降水减少、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无论树种采取何种策略,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的总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都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在未来近一个世纪内尚未成为本地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但森林植被的树种组成与树种的干旱响应策略密切相关,不耐旱的物种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生物量水平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并没有降低,而耐旱的物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在受到干旱化长期影响时,其生物量有下降的趋势。这种响应策略也会导致植被蒸散等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的差异。因此,降水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长期模拟研究应该考虑物种对干旱的不同响应策略。
李亮苏宏新桑卫国
关键词:蒸散净初级生产力物种组成夏季降水
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天山云杉林生长的分析与模拟
气候变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论文选择新疆天山东部的伊吾、中部的天池和小渠子、西部的昭苏四个代表性样点,利用BIOME-BGC模型和树木年轮分析方法探讨1961~2000年间气候变化和...
苏宏新
关键词: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辽东栎林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情景响应的模拟与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生态系统模型BIOME—BGG模拟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S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对全球气候变化潜在响应。首先,BIOME—BGC模型模拟的土壤含水量和NPP与该地区实际测量结果、其他模型模拟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BIOME-BGC能较好的模拟辽东栎林生态系统净生产力。然后,利用BIOME-BGC模拟辽东栎林生态系统NPP对不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NFP对温度变化不敏感,而对降水和CO2变化极为敏感;(2)温度、降水和CO2对NPP的影响并没有显示出交互作用。
苏宏新桑卫国
关键词:气候变化辽东栎林净初级生产力
2004–2016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台站水中八大离子数据集
2020年
水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物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水环境开展了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CERN 34个生态站2004–2016年地下水、静止地表水、流动地表水的八大离子(Ca2+、Mg2+、Na+、K+、HCO3-、CO32-、SO42-、Cl-)数据,包含了农田、草地、森林、荒漠、沼泽5类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准确性检验,剔除异常值,整理后的数据格式更规范,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本数据集有助于认识各生态系统的水化学变化特征。
黄丽朱治林唐新斋唐新斋袁国富孙晓敏张心昱常学向孙晓敏褚国伟戴冠华杜娟程一松褚国伟郭永平何其华傅伟郭小伟郭永平何其华姜峻蒋正德来剑斌兰中东李猛李少伟李伟林静慧林永标刘文杰刘晓利苏宏新唐家良刘勇刚鲁志云路永正苏宏新唐家良汪金舫赵成义杨风亭
关键词:地下水生态站
气候变化对天山云杉林影响的模拟研究
<正>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hanica)是天山山地最主要的地带性森林植被。本文应用森林林窗模型FORSKA来模拟森林的生长和更新。用森林经营历史和实际调查数据求得模型的参数,模...
苏宏新
文献传递
短期氮添加对东灵山三种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为了分析氮沉降对我国温带地区森林土壤碳循环的影响,以北京东灵山的阔叶林(辽东栎林)和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的方式(10g N·m-2·a-1,大约5倍于大气氮沉降速率),探讨了不同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对氮沉降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短期氮添加降低了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而提高了针叶林土壤呼吸速率,但其短期效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呼吸速率(P〈0.001)和生长季土壤呼吸释放总量(P〈0.001)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辽东栎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温度是引起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呼吸差异的主要因素。温度-水分双因素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野外条件下3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与温度和水分间的关系,解释率约为47%~87%。此外,氮添加可以改变土壤呼吸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氮添加后在较高温度且较低水分情况下,土壤呼吸速率明显上升,此时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实验结果揭示了氮沉降对我国温带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的影响,但其复杂的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权张震何念鹏苏宏新温学发孙晓敏
关键词:氮沉降碳循环氮循环土壤呼吸
北京山区3种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未来碳平衡的模拟与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使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北京山区研究了未来100a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的碳变化,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异养呼吸(Rh)、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和碳生物量(Carbon bio-mass)对两种未来气候情景(SRES A2和B2)以及相应大气CO2浓度变化情景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未来100a两种气候情景下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NPP和Rh均增加,并且A2情景下增加的程度更大;2)由于3种生态系统树种组成的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各自NPP和Rh增加的比例不同,导致三者NEE的变化也相异:100a后辽东栎林由碳汇转变为弱碳源,白桦林仍保持为碳汇但功能减弱,油松林成为一个更大的碳汇;3)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生物量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均增大,21世纪末与20世纪末相比:辽东栎林在A2情景下碳生物量增加的比例为27.6%,大于B2情景下的19.3%;白桦林和油松林在B2情景下碳生物量增加的比例分别为34.2%和52.2%,大于A2情景下的30.8%和28.4%。
刘瑞刚李娜李娜苏宏新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碳循环气候变化气候情景
基于SPEI的北京低频干旱与气候指数关系被引量:79
2012年
干旱是北京地区发生最频繁、波及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自然灾害。基于1868—2010年每月的降水和平均气温数据,应用综合了降水和气温变化共同效应的新的干旱指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描述北京地区的干湿状况,并利用历史旱灾记录对其进行验证;采用连续小波转换(CWT)分析近150 a来的干旱振荡特征,并利用交叉小波变换(XWT)探论了干旱与大尺度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SPEI揭示的干旱与历史记录比较吻合,证明该指数可以在多时间尺度上有效地反映北京地区旱涝程度及其持续时间;2)北京地区干旱具有80—120个月年际尺度和250个月、480个月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振荡,呈现了同大尺度气候因子相似的变化特征;3)北京干旱变化与四大气候因子存在着多时间尺度的显著相关性,SPEI和北大西洋涛动(NAO)、北极涛动(AO)、太平洋涛动(PDO)都具有100—120个月和250个月的年代际主共振周期,而SPEI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在整个研究期内都表现出极显著的32—64个月年际主共振周期,同时SPEI与4个气候因子在共振周期上均体现出比较明确的时滞特征(2—6月不等)。因此,可以基于大尺度气象因子结合SPEI预测北京地区未来的干旱变化。
苏宏新李广起
关键词:干旱指数气候因子小波分析
3种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季节动态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11
2011年
本研究通过壕沟法定量区分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结合各种监测因子初步探讨北京东灵山地区3种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异氧呼吸和自养呼吸呼吸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异养呼吸在土壤呼吸中占较大比重,辽东栎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土壤异养呼吸分别占总呼吸的80%、71%、77%,在3种林型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各组分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呼吸的生物因子在不同林型间存在差异,细根净输入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养呼吸的总量,凋落物净输入量对于异养呼吸有重要影响。
张俊兴苏宏新刘海丰高润宏
关键词:凋落物细根土壤呼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