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德振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岛
  • 4篇精神病
  • 3篇细胞
  • 3篇抗精神病
  • 3篇抗精神病药
  • 3篇C肽
  • 2篇第二代抗精神...
  • 2篇电休克
  • 2篇电休克治疗
  • 2篇休克
  • 2篇血糖
  • 2篇胰岛素
  • 2篇癫痫
  • 2篇细胞分泌
  • 2篇细胞分泌功能
  • 2篇氯氮
  • 2篇氯氮平
  • 2篇分泌
  • 2篇分泌功能
  • 2篇Β细胞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市精神卫...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作者

  • 12篇苏德振
  • 7篇王高华
  • 5篇姚丽华
  • 4篇刘浩
  • 3篇王利
  • 3篇王敏
  • 3篇翁深宏
  • 3篇王惠玲
  • 3篇徐顺生
  • 2篇房茂胜
  • 2篇周新芳
  • 2篇徐晓津
  • 1篇吴士豪
  • 1篇黄磊
  • 1篇杨灿
  • 1篇牛海晶
  • 1篇蒋田仔
  • 1篇叶萌
  • 1篇王熇生
  • 1篇陈阵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休克治疗中增大波宽不增加电量诱发癫痫波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对抑郁发作有效[1]。但ECT的治疗机制不清,一般认为诱发癫痫波是其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2]。刺激电量越大越容易诱发癫痫波,但同时也容易产生认知不良事件,如何找到针对个体最合适的刺激电量成为ECT治疗的重要考量。电休克治疗指南建议,由设备可输出的最小电量开始,等比例增加电量直至癫痫波出现,找到能诱发癫痫波的最小电量(阈值电量)[3-4]。
翁深宏苏德振姚丽华王利徐顺生王高华
关键词:电休克治疗癫痫波电量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大鼠血糖、胰岛素和C肽分泌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对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和C肽分泌的影响。方法25只雌性SD(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分别给予氯氮平20rag/(kg·d)、奥氮平5rag/(kg·d)、喹硫平20rag/(kg·d)、阿立哌唑5rag/(kg·d)和生理盐水灌胃,共28d。在第1、7、14、28天分别剪尾采血,测体重及空腹血糖,于第28天测定空腹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适应性喂养1周后,5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灌胃第14及28天,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组空腹血糖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持续灌胃28d,氯氮平、奥氮平组的体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未加处理因素前(第1天)相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组体重和空腹血糖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而阿立哌唑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灌胃第28天,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组空腹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阿立哌唑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可引起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血糖代谢异常。
王敏王高华苏德振姚丽华刘浩
关键词:血糖体重胰岛素C肽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采用清肺排毒汤联合西药43例与单用西药46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回顾性评价清肺排毒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4月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感染病区收治的符合COVID-19确诊标准的出院病历资料89例,根据是否使用清肺排毒汤加减,分为基础组46例和联合组43例,基础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的西医治疗方案,联合组在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清肺排毒汤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细胞免疫、生化系列、凝血系列等表达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胸部CT变化情况、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天数。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值型资料采用配对或非配对的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描述,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基础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RP、IL-6、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比例(LYM%)、CD3、CD4、CD8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及D-二聚体(DD)均降低,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基础组相比,联合组CD3和IL-6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胸部CT改善程度无差异;与基础组相比,联合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核酸转阴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基础组和联合组都可以降低COVID-19患者炎症水平,增强细胞免疫,改善肾脏功能,减轻高凝状态。(2)与基础组相比,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COVID-19患者IL-6的表达,升高细胞免疫中CD3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和核酸转阴时间,取得更好�
余雪源张硕燕芳芳苏德振
关键词:细胞免疫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大鼠血糖、胰岛素和C肽分泌的影响
王敏王高华苏德振姚丽华刘浩
关键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血糖胰岛素C肽
精神分裂症患者等级伦敦塔任务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在不同难度等级伦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TOL)认知任务下的脑区激活程度和模式的差异。方法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th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RS),记录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健康对照(对照组)在fNIRS仪不同难度等级的TOL任务下双侧前额叶皮质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评定患者组的精神症状。结果(1)患者组较对照组在各难度等级的TOL测验上的正确答题数少,反应时间长(P均〈0.05)。(2)激活程度比较:患者组在各难度等级TOL任务下前额叶皮质激活均弱于对照组(P〈0.05)。(3)激活模式比较:中间的前额叶皮质:对照组的激活程度为中等任务〉容易任务〉困难任务[容易、中等及刖难仟务期氧合血红蛋白的差值(Aoxy—Hb)分别为4.05±4.89、5.93±3.94、2.12±1.78,P〈0.05],患者组不同难度TOL任务下激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对照组不同难度TOL任务下激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其激活程度降低(容易、中等及困难任务期Aoxy—Hb分别为5.19±9.12、3.24±6.74、0.01±0.8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前额叶功能低下。
刘琳琳王惠玲王熇生苏德振陈诚吴士豪杨灿王高华牛海晶蒋田仔
关键词:额叶前皮质谱学近红外线伦敦塔
丁螺环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71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丁螺环酮30mg/d治疗,于基线、治疗后6周、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受试患者经行DSST、WCST、BPRS评定。结果随访治疗6个月,研究组患者精神症状稳定,DSST高于基线水平(P<0.05),WCST持续应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丁螺环酮能够改善正在维持AAPD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力。
叶萌苏德振周新芳徐晓津胡静房茂胜
关键词:丁螺环酮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注意力
碱化血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碱化血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我们通过检索近十五年数据库中关于碱化血液治疗有机磷中毒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5个RCTS共7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碱化血液)37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94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碱化血液组的治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对于患者继发肺水肿、脑水肿、电解质混乱等并发症方面,RCTS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结论:相比传统质量方案,碱化血液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存活率,且不增加发生其他不良结局的危险性,可作为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案。
陈阵胡念丹易欣许懋苏德振徐翊李文强
关键词:碳酸氢钠
氯氮平对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GLUT2表达的影响
苏德振王敏王惠玲刘浩王高华
关键词:氯氮平C肽葡萄糖转运蛋白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2014年
数十年来,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人群的识别已经变成精神卫生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人群中有相当比例会发展成精神疾病。尽早有效的发现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并且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延缓精神病病程进展,减少疾病致残风险。
苏德振徐晓津周新芳赵靖平房茂胜
关键词:遗传学
情绪稳定剂和苯二氮[艹卓]类药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诱导癫痫发作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情绪稳定剂(MSs)和苯二氮[艹卓]类药(BZs)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诱导癫痫发作阈值、刺激电量和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347例接受MECT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MSs组(79例)、BZs组(87例)、合用组(118例)和对照组(63例),采用MECT从低剂量开始滴定刺激电量。记录阈值电量、每次治疗电量和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MECT阈值电量、平均刺激电量及诱导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阈值电量依次为合用组>MSs组>BZs组>对照组;平均刺激电量依次为合用组>MSs组>BZs组>对照组;诱导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依次为对照组>BZs组>MSs组>合用组。结论:服用MSs或BZs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MECT治疗时出现癫痫发作时间缩短和刺激电量增加;其中服用MSs对其的影响大于BZs;MSs和BZs合用时对此影响更大。
苏德振翁深宏姚丽华王利王迎宗小芬南彩梅胜兰黄磊徐顺生王高华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癫痫发作情绪稳定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