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琪茹

作品数:45 被引量:1,32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麻疹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12篇流行病学特征
  • 10篇疫苗
  • 5篇疫情
  • 5篇流感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接种
  • 5篇急性弛缓性麻...
  • 5篇脊髓灰质炎
  • 5篇弛缓性
  • 5篇弛缓性麻痹
  • 4篇腮腺炎
  • 4篇消除麻疹
  • 4篇流行性
  • 4篇流行性腮腺炎
  • 4篇麻疹监测
  • 4篇甲型
  • 4篇风疹

机构

  • 43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广东省疾病预...
  • 3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天津市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作者

  • 43篇苏琪茹
  • 31篇马超
  • 31篇郝利新
  • 24篇温宁
  • 23篇王华庆
  • 22篇樊春祥
  • 14篇李黎
  • 14篇罗会明
  • 14篇杨宏
  • 8篇尹遵栋
  • 6篇张燕
  • 5篇安志杰
  • 4篇祝双利
  • 4篇刘隽
  • 4篇涂文校
  • 4篇余文周
  • 3篇倪大新
  • 3篇潘静彬
  • 3篇陈园生
  • 3篇卢亮平

传媒

  • 30篇中国疫苗和免...
  • 3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2015-2016年适龄儿童麻疹病例含麻疹成分疫苗未接种原因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中国适龄儿童麻疹病例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未接种原因。方法选择通过中国麻疹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5-2016年9月龄-4岁儿童麻疹病例,采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识别未接种MCV的原因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2015-2016年全国17 245例9月龄-4岁麻疹报告病例中,14 085例(81.7%)未种或未全程接种MCV,6 184例(35.9%)有明确的未接种原因信息,其中因病未种4 691例(75.9%)、因预防接种服务接受方(家长)原因未种817例(13.2%)、因预防接种服务提供方原因未种676例(10.9%)。结论适龄儿童麻疹病例未接种MCV的主要原因是患病。建议制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MCV接种禁忌证。
苏琪茹李志朋马超温宁樊春祥杨宏尹遵栋郝利新
关键词:未接种
中国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传播的风险评估结果被引量:32
2015年
目的评估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1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传播的风险,为制定应对策略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WPV输入传播提供参考。方法在WPV输入传播风险评估工具的基础上,用两级指标评估WPV输入传播的风险。一级评估指标包括人群免疫情况、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运转质量和WPV输入风险,每项一级指标包含多个二级指标。收集相关资料并按照标准对各二级指标进行评分,累加各省的二级指标评分值得到各省分值,根据各省分值综合研判各省WPV输入传播的风险水平。结果西藏、新疆和青海3个省WPV输入传播风险水平为高风险,黑龙江等18个省为中风险,吉林等10个省为低风险。结论应参考WPV输入传播风险评估的结果,分类指导不同风险水平地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巩固无脊灰成果。同时应根据维持无脊灰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WPV输入传播风险评估所用的二级指标以适应实际情况。
樊春祥张丽芬宋凯军温宁苏琪茹马超郝利新王华庆李黎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风险评估
基于流感哨点监测网络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效果评估
背景我国是全球首个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上市进行人群大规模接种的国家,疫苗上市前仅有血清学的实验性数据,需要在上市后进行以疾病为研究终点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评价。我国流感哨点监测网络具有病原学检测的功能,对哨点医院监...
苏琪茹
关键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疫苗效果
2016-2020年中国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与处置情况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中国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开展的调查及处置措施。方法整理2016-2020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麻疹暴发疫情信息、调查及处置情况,根据麻疹暴发定义在同期麻疹散发病例中侦测疑似麻疹暴发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中国报告麻疹暴发疫情344起,共涉及麻疹病例1 886例,暴发首例病例发病距暴发疫情报告时间M范围为4-10 d,涉及病例M范围为2-3人,疫情持续天数M范围为8-13 d,2016-2020年每年最长疫情持续时间分别为65、44、28、63、13 d;报告暴发数位于前三的省(直辖市)为甘肃、北京、山东;在居民小区/村发生共115起,所占比例最高;2016年暴发病例基因型鉴定结果100.00%为H1基因型,此后H1基因型占比逐年下降,2017年H1基因型所占比例为88.57%(31/35),2018年为85.00%(17/20),2019年为15.79%(3/19),2020年无H1基因型报告,4株均为D8基因型;313起暴发对当地医疗机构开展了病例主动搜索,266起暴发开展了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调查。2016-2020年中国共发现疑似麻疹暴发919起,涉及麻疹病例4 212例;疑似麻疹暴发位于前三的省(自治区)为新疆、甘肃、四川;疑似麻疹暴发场所同样以居民小区/村为主(493起)。结论麻疹暴发疫情数量、规模和持续时间逐渐下降,社区水平的麻疹暴发不容忽视,本土H1基因型有逐渐被其他基因型替代的趋势。麻疹暴发监测报告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继续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覆盖率、对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是我国消除麻疹工作的重点。
黎祺李媛秋马超郝利新王富珍苏琪茹安志杰尹遵栋
关键词:麻疹
2004-2013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4~2013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情况,为加强我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发病日期为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流行性腮...
苏琪茹刘隽马超樊春祥温宁罗会明王华庆李黎郝利新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疫苗接种
2004-2013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2
2016年
目的:分析2004—2013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发病日期为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传染病报告卡审核状态为“已终审卡”、病例分类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信息(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2004—2013年,全国腮腺炎年平均发病率为24.20/10万,其中2011和2012年为高发年份,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9/10万(454385/134091万)和35.6/10万(479518/134735万);每年发病的季节趋势呈现规律的双峰分布,第一个发病高峰在4—7月,第二个发病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2004—2013年,宁夏、西藏、新疆和广西年平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2.1/10万(4425/613万)、48.5/10万(1396/287万)、51.7/10万(10887/2104万)和40.8/10万(19179/4699万);广东、四川、广西和浙江年平均病例数较多,分别为28078、21924、21616和20000例;北京、天津、上海持续低发。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年龄为5~9岁,报告发病率为118.2/10万~281.4/10万,其中2004—2008年,发病率高峰为6~8岁,报告发病率为174.1/10万;2009—2013年,高发年龄为5~7岁,报告发病率为234.5/10万。结论2011和2012年,中国腮腺炎报告发病率较高;学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发病人群。
苏琪茹刘隽马超樊春祥温宁罗会明王华庆李黎郝利新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监测
2005-2014年中国麻疹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分析2005—2014年中国麻疹发病的空间流行特征,探索麻疹发病的空间聚集区。方法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按发病日期收集2005—2014年全国各地级市(地区、旗、盟)报告的麻疹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麻疹病例)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等)。剔除地址不详、未经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病例,共65022例。本研究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外籍病例。地图资料来源于中国CDC的全国1∶100万市级边界地理数据。2005—2014年分市人口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根据消除麻疹工作重点,将2005—2014年分为2005—2008、2009—2012和2013—2014年3个阶段。采用Arcgis软件绘制疾病地区分布图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空间自相关系数(I值)。结果2005—2014年全国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6502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5/10万,最高报告发病年份为2008年(9.95/10万),最低报告发病年份为2012年(0.46/10万);2005—2008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为8.87/10万,2009—2012年为1.99/10万,2013—2014年为2.96/10万。2005—2014年的全局I值分别为0.31、0.08、0.36、0.56、0.26、0.48、0.34、0.20、0.29和0.52,P值均〈0.05。2005—2008年、2009—2012年和2013—2014年的高值-高值聚集区(I〉0)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3.02/10万、7.06/10万和11.91/10万。西部地区持续存在高值-高值聚集区,但聚集规模随时间减小,且与东部麻疹发病强度的差异逐渐缩小。结论2005—2014年中国麻疹发病在地级市水平呈现聚集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高值-高值聚集发病地区仍持续存在,需重点关注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宋全伟苏琪茹马超郝利新王华庆
关键词:麻疹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2009~2015年麻疹暴发疫情报告与调查处置情况分析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9-2015年报告的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的调查与处置措施,为进一步做好麻疹暴发调查处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9-2015年通过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报告的麻疹暴发疫情的病例信息、暴发调查与处置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5年全国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 426起,涉及病例8 696例,死亡12例。麻疹暴发规模、暴发持续天数呈2009-2012年持续下降、2013-2015年持续回升态势。报告暴发起数、病例数从2009年的319起、2 071例,降至2012年的13起、324例,又持续回升至2015年的329起、1 847例。暴发持续天数中位数(范围)从2009年的8(1-114)天,降至2012年的4(1-13)天,回升至2015年的8(1-245)天。麻疹暴发经实验室确诊1 385起(97.12%),有247起(17.32%)报告了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其中242起为H1基因型、3起为D9基因型、2起为D8基因型。发生在社区和学校的暴发比例从2009年的55%和26%降至2015年的26%和11%;发生在单一家庭和成人集体单位的比例从2009年的12%和8%降至2015年的30%和17%。有477起暴发针对8月龄-14岁儿童评估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其中6起(1.26%)为〈30%、12起(2.52%)为30%-59%、27起(5.66%)为60%-79%、47起(9.85%)为80%-89%、385起(80.71%)≥90%,相应地,开展了应急接种的比例分别为100%、100%、85.19%、80.85%、88.57%。结论 2009-2012年报告麻疹暴发疫情显著下降,但2013年以来暴发疫情数量、规模和持续时间回升。需要进一步做好麻疹暴发疫情的甄别、及时报告、落实疫情控制措施。
马超贾海梅苏琪茹温宁樊春祥杨宏王华庆郝利新
关键词:麻疹
中国2012~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被引量:253
2014年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2~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消除麻疹的策略与措施,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2012—2013年麻疹发病、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运转指标,以及采取的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12年报告麻疹发病率为0.46/10万(6183例),报告死亡8例;2013年报告麻疹发病率为2.04/10万(27646例),报告死亡24例。2013年报告发病率、病例数、死亡数分别较2012年增加343.48%、347.13%、200.00%。2012年未出现3—5月的麻疹发病季节高峰,但2013年较为明显。2012年和2013年,青海、广东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报告发病率均居全国前5位,2012年全国有1074个县(区、市、旗,下同)、2013年有1871个县有麻疹病例报告。两年均以〈8月婴儿麻疹发病率最高,其后依次为8~23月龄、2—6岁、15—34岁、7—14岁、1〉35岁。2012年〈8月龄、8—23月龄、2~6岁、7—14岁、≥15岁麻疹病例分别占24.47%、33.92%、11.95%、2.41%、27.25%,2013年分别占30.81%、29.59%、10.34%、2.29%、26.97%。两年8~23月龄麻疹病例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的均〉70%,2—3岁麻疹病例中约50%无MCV免疫史。2012—2013年MSS各项运转指标中,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均〉2/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血清学检测结果7d内报告率均〉97%,麻疹爆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80%。2012~2013年共报告了2009例麻疹病例基因型鉴定结果,H1a基因亚型所占比例均〉96%。结论中国消除麻疹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存在薄弱地区、薄弱人群,经过近年易感者的积累,麻疹疫情开始反弹。需要扎实地落实既
马超苏琪茹郝利新温宁樊春祥曹雷张燕王慧玲罗会明王华庆李黎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2011~2013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病例分类情况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中国2011~2013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监测病例的分类情况,为加强麻疹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监测病例分类与初次报告病种、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血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等。结果监测病例分类为麻疹的病例中,〉97%来自初次报告为麻疹的病例,〈2%来源为初次报告为风疹的病例。初次报告为麻疹的病例,或最终分类为麻疹的病例,〉90%有麻疹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次报告为风疹的病例,或最终分类为风疹的病例,约20%有麻疹、风疹实验室检测结果,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差异较大。排除了麻疹和风疹,且分类为其他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监测病例,有麻疹检测结果的比例明显低于分类为无明确病名的病例。分类为麻疹的病例中,有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所占比例较低。初次报告为麻疹的病例,约50%的首份血标本于出疹后3d内采集,存在6%~16%的假阴性,仅10%~13%采集了第二份血标本。结论初次报告为风疹的监测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有待加强。对麻疹病例应开展传播链调查,明确有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分类为其他法定传染病的监测病例,应进行麻疹和风疹实验室检测,有依据地排除麻疹和风疹。血标本于出疹3d内采集时实验室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建议及早采集监测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将核酸检测结果作为病例分类的依据。
苏琪茹马超郝利新温宁樊春祥王华庆罗会明李黎
关键词:病例分类麻疹风疹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