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思远

作品数:57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脑炎
  • 12篇抗体
  • 12篇氨酸
  • 12篇病毒
  • 11篇细胞
  • 10篇受体
  • 9篇脑脊液
  • 8篇天冬氨酸
  • 8篇N-甲基-D...
  • 7篇N-甲基-D...
  • 6篇神经系
  • 6篇神经系统
  • 6篇自身免疫
  • 6篇综合征
  • 6篇淋巴
  • 6篇免疫
  • 6篇膜炎
  • 6篇脑膜
  • 5篇药物
  • 5篇预后

机构

  • 57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范思远
  • 38篇关鸿志
  • 30篇任海涛
  • 17篇崔丽英
  • 14篇彭斌
  • 11篇朱以诚
  • 7篇弓孟春
  • 5篇倪俊
  • 5篇李太生
  • 5篇姚明
  • 5篇徐晓璐
  • 4篇周立新
  • 4篇赵燕环
  • 3篇黄颜
  • 3篇有慧
  • 3篇卢强
  • 3篇乔曼
  • 2篇薄琳
  • 2篇徐燕
  • 2篇葛瑛

传媒

  • 14篇中华神经科杂...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协和医学杂志
  • 2篇护理研究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2014北京...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罕见病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围血B细胞上升幅度与自身免疫性脑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别是B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脑炎(AE)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A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复发前后CD19^(+)B细胞、CD16/56^(+)NK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IgG、IgA及IgM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对AE是否复发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CD19^(+)B细胞、CD16/56^(+)NK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IgG、IgA、IgM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影响AE复发的CD19^(+)B细胞、CD16/56^(+)NK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共纳入198例符合条件的AE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100例,年龄(39.52±17.91)岁。复发型占78例,复发比例为3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CD19^(+)B细胞(B=0.006,P<0.001)、CD16/56^(+)NK细胞(B=0.004,P<0.05)、CD3^(+)T细胞(B=-0.011,P<0.05)、CD4^(+)T细胞(B=0.014,P<0.05)及CD8^(+)T细胞(B=0.010,P<0.05)与AE复发具有高度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19^(+)B细胞(曲线下面积=0.833,P<0.001,临界值73.5个/μl,敏感度69.2%,特异度86.7%)、CD3^(+)T细胞(曲线下面积=0.784,P<0.001)、CD4^(+)T细胞(曲线下面积=0.808,P<0.001)及CD8^(+)T细胞(曲线下面积=0.742,P<0.001)亦对AE复发有一定的预测性。其中以CD19^(+)B细胞曲线下面积最大,预测AE复发的价值较高。结论外周血CD19^(+)B细胞的升高幅度对AE的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李丽刘曼歌王斐王斐范思远任海涛任海涛
关键词:复发CD19B细胞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相关无菌性脑膜炎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相关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2019年12月1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1例帕博利珠单抗相关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同时系统性回顾国内外文献所发表的ICI相关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报告或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其性别、年龄、基础肿瘤、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本例患者为45岁男性,因患食管癌使用帕博利珠单抗,2年后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经停用帕博利珠单抗,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很快好转。分析报道的全部9例ICI相关无菌性脑膜炎病例,中位年龄55岁,男女比例为6∶3,多数患者出现头痛而无脑膜刺激征,少数患者出现发热,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均好转。结论ICI相关无菌性脑膜炎是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罕见而重要的不良反应。对于接受ICI治疗的患者,若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需警惕该病,并与脑膜癌病、感染性脑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范思远关鸿志任海涛徐燕王孟昭赵珞高晶彭斌崔丽英
关键词:自身免疫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表型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转归,有助于早期识别,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方法回顾2014—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治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病例,分析临床特点、预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结果男性7例(63.63%),女性4例(36.36%)。临床类型包括脑膜炎4例(36.36%),边缘性脑炎3例(27.27%),血管炎3例(27.27%),脊髓炎1例(9.09%),3例患者伴有皮肤带状疱疹(27.27%),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压力165(85,330)mmH2O,脑脊液白细胞数46(9,471)×106/L,脑脊液蛋白0.85(0.32,3.12)g/L,脑脊液葡萄糖3.0(2.5,4.0)mmol/L。治疗前、后mRS评分分别为3(1,5)分与0(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VZV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脑膜炎、边缘性脑炎,脑血管炎与脊髓炎等,其中以脑膜炎型预后良好,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发生VZV脑血管炎的预后较差。脑脊液mNGS是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重要的确诊实验。
赵雪晴柏琳关鸿志范思远洪月慧任海涛彭斌崔丽英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膜炎边缘性脑炎
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一例被引量:7
2017年
快发病性肌张力障碍一帕金森综合征(rapid—onset dystonia—parkinsonism,RDP)即肌张力障碍12型(DYT12)是一种罕见的运动障碍疾病,由编码钠钾ATP泵α3亚基的基因——ATP1A3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不全外显率。目前国外已报道多个RDP家系和散发病例,而国内仅报道1例儿童期起病的患者,尚无成人起病的相关报道。我们报道1例临床表现典型、经基因检测确认的成人起病的RDP病例,以增加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马俊范思远柳青万新华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病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运动障碍疾病散发病例
非AIDS相关巨细胞病毒脑室脑炎1例报告
2024年
巨细胞脑室脑炎是一种由巨细胞疱疹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室管膜与脑实质导致的严重脑炎,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主要见于AIDS患者,而在免疫正常的人群中神经系统感染极为罕见。我们报告1例非AIDS患者的巨细胞病毒脑室脑炎,本例患者以发热伴意识障碍起病,其增强磁共振成像呈现较典型的脑室脑膜的增强信号影,经过脑脊液CMV相关检查确诊,希望以此例非AIDS相关巨细胞病毒脑室脑炎为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该疾病的认识提供帮助。
李佳颐有慧李享范思远关鸿志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抗GFAP抗体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报告
2024年
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亚急性起病,病情迁延8月余,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头痛及头晕,头部核磁影像提示脑室扩张、脑积水,脑膜强化;早期脱水降颅压后头痛症状可缓解;脑脊液中抗GFAP抗体阳性,经激素治疗后症状一度好转,然而激素减量后头痛症状再次加重;最终经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得以明确诊断PCNSL。
殷翔关鸿志任海涛范思远崔俐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脊液细胞学
发热,无脉,反复黑矇,心功能衰竭
2019年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29岁,主诉“发热2年,头晕1年,伴黑目蒙4个月,再发2周”,于2017年4月25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1.1现病史患者自2015年起反复出现午后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干咳、盗汗,自行口服抗炎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治疗后症状可缓解。2016年起出现直立时头晕,双上肢麻木、无力,休息后可缓解。2016年12月起症状加重,同时出现黑目蒙,自测双上肢血压未测出。于2017年2月15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予静脉输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1次/d,口服拜阿司匹林0.1 g×1次/d并静脉输注环磷酰胺0.4 g×1次/周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于2017年3月10日起进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1次/d激素冲击治疗,连用3 d后序贯口服甲泼尼龙片40 mg×1次/d,症状好转。患者自2017年3月20日起甲泼尼龙片逐渐减量,方法为逐周减量,每次用量减少4 mg,减至24 mg×1次/d后患者出现头晕、黑目蒙症状加重,遂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周梦馨吴迪杨华夏范思远白冰周元凯郭潇潇陈跃鑫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心力衰竭支架植入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一例
2019年
提高对CTD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中出现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认识。本文对1例SLE,长期免疫抑制治疗中新发视物模糊,误诊为神经精神狼疮的病例进行总结。患者49岁女性,诊断SLE14年,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半年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双侧视物模糊,视野检查提示象限盲,头核磁共振发现以双侧顶枕叶为主的异常信号,腰椎穿刺常规病原学检查阴性。按照神经精神狼疮给予冲击量糖皮质激素后病情仍持续恶化,复查影像学原颅内异常信号范围增大,脑脊液高通量测序检出JohnCunningham病毒。根据临床、影像学特点结合脑脊液发现,临床诊断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逐渐下调免疫抑制治疗强度后患者临床症状趋于稳定。本研究认为,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CTD患者,出现新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且不易用原发病解释时,应注意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可能。
石穿张上珠范思远李菁曾小峰
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脑炎1例
2024年
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脑炎为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现报道1例抗mGluR5脑炎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既往霍奇金淋巴瘤病史,因肿瘤复发而使用检查点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出现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脑炎症状,血清抗mGluR5抗体阳性,经过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症状好转。
常琳常琳范思远任海涛关鸿志
关键词:副肿瘤综合征霍奇金病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调查
背景: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有明确关系,有研究显示急性期血压管理质量尚有待改进。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情况方法:对2014至2015年我院急诊抢救室收住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在急诊抢救...
范思远李胜德朱华栋彭斌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预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