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会娟

作品数:21 被引量:332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碳排放
  • 5篇城市
  • 4篇低碳
  • 4篇减排
  • 2篇低碳城市
  • 2篇隐含
  • 2篇应对气候变化
  • 2篇生活垃圾
  • 2篇生命周期评价
  • 2篇能耗
  • 2篇能源
  • 2篇能源消耗
  • 2篇足迹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垃圾
  • 2篇减排措施
  • 2篇碳足迹
  • 1篇代谢研究
  • 1篇低碳发展
  • 1篇低碳路径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联合国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美国东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21篇董会娟
  • 16篇耿涌
  • 8篇薛冰
  • 6篇刘竹
  • 5篇郗凤明
  • 2篇马志孝
  • 2篇任婉侠
  • 2篇赵红艳
  • 2篇刘哲
  • 2篇田旭
  • 2篇于晓曼
  • 2篇李春荣
  • 1篇余艳红
  • 1篇沈杨
  • 1篇王金南
  • 1篇蔡伟光
  • 1篇陈前利
  • 1篇贾小平
  • 1篇张宇
  • 1篇范敏

传媒

  • 5篇生态经济
  • 4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生态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2010中国...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SIASM方法的沈阳城市代谢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采用社会代谢多尺度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沈阳经济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978~2003年,沈阳投入在第一、二产业的人类活动时间(HA值)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同时投入在家政部门的人类活动量(包括所有非经济活动)逐年下降;1978-1995年每个工作时间负担的非工作时间数量越来越小,1995-2003年每个工作时间负担的非工作时间数量越来越大,这与沈阳市的经济发展规律一致;沈阳社会/劳动生产率显著增加,社会经济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以及服务与管理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0~30倍,说明沈阳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的拉动力。
刘晔耿涌董会娟刘晓青任婉侠薛冰
关键词:城市
2005年中国城市CO2排放数据集被引量:6
2018年
2005年是中国承诺碳减排目标的基准年份,因而也是中国城市碳减排战略制定和近中期低碳转型的基准年份和对照年份。中国城市2005年CO_2排放数据的一致性、全面性和精准性对于中国所有城市和每个具体城市的目标考核和评估都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高空间分辨率网格数据(CHRED 2.0)、城市层面统计数据以及大量现场调研和走访,建立2005年中国城市CO_2排放数据集,包括工业能源排放、工业过程排放、农业排放、服务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放、农村生活排放、交通排放7个部门的直接排放数据和间接排放数据。该数据集的建立汇总了86名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果,在企业、城市不同行业与部门、城市工业和城市总化石能源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的交叉验证和数据分析,有效保障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2005年中国城市碳排放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差异和空间格局差异。排放前10的城市几乎比排放后10的城市的排放量高出两个数量级。高排放城市基本都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东部城市直接排放占全国直接排放比例最高,达到44.59%,其次是西部城市21.76%,中部城市22.70%,东北城市10.95%。
蔡博峰刘晓曼陆军王金南刘红光陈洋陈占明丛建辉崔志鹏代春艳董会娟方恺冯彤郭杰李芬孟凡鑫唐伟王庚哲谢运生张建军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布买日也木·买买提蔡伟光曾胜常盼陈前利陈振国单钰理丁冠乔独威范敏冯相昭干晓宇高壮飞谷雨何凌昊何姚胡鸣明黄丽珍黄桥贾小平菊春燕蓝菁李爽李松李耀光李照令刘合林刘婧文刘庆燕刘竹逯飞马贤磊欧金沛潘栋
关键词:城市CO
基于生产和消费视角的辽宁省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被引量:8
2012年
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是碳减排政策制订的基础,从消费视角进行行业碳排放研究日趋重要.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从生产和消费视角解析了辽宁省2007年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生产视角碳排放量行业集中度高,该视角碳排放总量的78.73%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其他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是造成行业生产端碳排放的主要原因;消费视角下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3.79%集中在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行业;上游供应行业的间接碳排放是造成消费端排放的主体.从碳排放强度来看,生产视角下各行业碳排放强度差异性较大,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大,为9.17t/万元;消费视角下行业之间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性较小,均低于3 t/万元.最后针对不同视角下分析结果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对策的侧重点.
赵红艳耿涌郗凤明刘竹董会娟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
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流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5年
以中国对外贸易为基础,对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流进行综述。总结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现状以及贸易中隐含流的内涵,并对隐含能源、隐含排放、虚拟水、虚拟土地以及隐含太阳能等贸易中主要隐含流进行综述,包括各隐含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尺度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对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流研究进行展望。
田旭耿涌马志孝董会娟吴瑞刘文婧
关键词:对外贸易
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被引量:42
2011年
由于历史及现状等诸多因素,以二氧化碳减排绝对量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相互关系的视角,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态势,进而表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变化的历史趋势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设现状。针对沈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阳市2001年至2008年总体的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沈阳市现阶段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脱钩"阶段,与目前中国经济宏观发展态势相符合。本研究表明,"脱钩"评价模式可以避免基于污染物总量的评价模式中忽略经济发展因素而产生的片面性,可以表征中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前提下的城市低碳建设水平,为目前的"低碳城市"评价方法提供有益尝试。
刘竹耿涌薛冰董会娟韩昊男
关键词: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城市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发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27
2020年
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加快实现”等一系列新阶段目标。城市是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集聚区域,推动城市低碳发展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采用STIRPAT模型,探究上海市过去20年发展总体形势,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判断上海在2025年是否可以达峰。结果表明:无论基准情景还是超低碳情景,上海市在2025年之前达峰的目标均可以实现。在对上海市碳排放各影响因素中,城市化率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均GDP水平。
张哲任怡萌董会娟
关键词: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城市STIRPAT模型
应对水资源危机的中国水足迹研究综述被引量:16
2018年
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国水资源危机日益严峻,面临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污染等诸多问题。水足迹从消费视角研究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淡水资源的占用情况,从而为制定适宜的虚拟水战略和减缓区域水资源压力提供政策建议。中国水足迹研究开展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果,为指导未来研究开展,有必要梳理水足迹的概念内涵,其次介绍水足迹计算方法,然后分别从不同时空尺度的水足迹研究、驱动力分析、可持续评价及其他相关应用等方面整理了中国水足迹研究的进展,总结热点区域和当前问题,最后展望未来研究趋势,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钱逸颖董会娟田旭余艳红陈异晖耿涌钟绍卓
关键词:水足迹虚拟水
沈阳市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两步法,对沈阳市1978~2009年间的地区生产总值(参考数列)和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比较数列)进行关联度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关联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具有差异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联度呈下降趋势;(2)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加强趋势;而经济增长只对第二产业影响显著,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逐渐失去影响力,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不明显;(3)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第二、第三产业,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越来越强。因此,要调整沈阳市的产业结构,稳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李春荣耿涌薛冰刘竹董会娟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
基于DEMATEL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以沈阳市为例被引量:21
2012年
科学识别现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查阅、实际调研以及结构式访谈等归纳总结出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21个障碍因素,基于问卷调研和统计分析筛选出12个主要因素,并通过DEMATEL方法对这些主要障碍因素进行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是领导不重视、偏重经济的政府考核体系、公众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缺乏科学认识以及缺乏关键项目.建议政府要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改革政府考核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奖惩制度,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体制,强化各部门的执行力度;企业要投入资金研发关键支撑技术、引入关键项目;公众要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李春荣耿涌薛冰任婉侠董会娟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沈阳市中心城区和市郊区能耗碳排放格局差异被引量:5
2011年
以沈阳市和平区和沈北新区2个不同类型的城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契机,对比分析了中心城区和市郊区能耗碳排放格局的差异,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将碳减排纳入到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结果表明:中心城区和平区的能耗碳排放格局以原煤、电力和汽油的消耗为主,其中2006─2008年该区燃煤比重逐年下降,汽油比重逐年上升,电力排放总量虽缓慢增加但排放比重却有所下降;而对于郊区沈北新区而言,能耗碳排放格局则以燃煤和电力为主,其中燃煤比重逐年下降,而电力排放逐年上升.情景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和2020年,和平区CO2排放强度将分别达到1.16和1.11 t/(104元),比2006年分别下降23.2%和26.5%,不能实现2020年单位GDP 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沈北新区CO2排放强度下降趋势明显,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2.48和2.07 t/(104元),比2006年分别下降63.1%和69.3%,可实现40%~45%的CO2减排目标.讨论了中心城区和郊区碳排放格局的差异,并分别给出了适合的碳减排建议.
董会娟耿涌薛冰郗凤明
关键词:能耗中心城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