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小平

作品数:139 被引量:286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金属学及工艺
  • 7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电气工程
  • 15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84篇合金
  • 49篇贮氢
  • 46篇电化学
  • 45篇贮氢合金
  • 40篇电化学性能
  • 31篇微观结构
  • 24篇LA-MG-...
  • 22篇快淬
  • 22篇LA
  • 18篇LA-MG-...
  • 16篇电极合金
  • 14篇电极
  • 14篇储氢
  • 13篇储氢合金
  • 12篇电池
  • 11篇教学
  • 10篇NI
  • 10篇X
  • 8篇退火
  • 8篇LA0

机构

  • 72篇河北大学
  • 69篇钢铁研究总院
  • 49篇内蒙古科技大...
  • 17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保定长安客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北京机电研究...
  • 1篇北矿磁材科技...
  • 1篇国立屏东科技...
  • 1篇河北冀衡集团...
  • 1篇河北省科技工...
  • 1篇保定市交通运...
  • 1篇保定市女子职...
  • 1篇安科工程技术...
  • 1篇中汽研(天津...

作者

  • 137篇董小平
  • 66篇张羊换
  • 55篇王新林
  • 50篇杨丽颖
  • 28篇王国清
  • 27篇郭世海
  • 23篇任江远
  • 18篇庞艳荣
  • 14篇赵栋梁
  • 12篇冯猛
  • 11篇林玉芳
  • 10篇王翠表
  • 10篇王青
  • 8篇李志远
  • 7篇苏丹丹
  • 6篇赵小龙
  • 6篇任慧平
  • 6篇周伟
  • 6篇王涛
  • 5篇苏丹丹

传媒

  • 13篇稀有金属材料...
  • 13篇材料热处理学...
  • 11篇金属功能材料
  • 9篇功能材料
  • 9篇稀有金属与硬...
  • 8篇电池
  • 4篇广州化工
  • 4篇汽车实用技术
  • 3篇设备管理与维...
  • 3篇材料导报
  • 3篇包头钢铁学院...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阴山学刊(自...
  • 2篇稀土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粉末冶金工业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电池工业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14篇2006
  • 18篇2005
  • 8篇2004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火方式对La_(0.75)Mg_(0.25)Ni_(3.44)Co_(0.2)Al_(0.03)Ti_(0.03)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研究不同退火方式对La0.75Mg0.25Ni3.44Co0.2Al0.03Ti0.03铸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设计最终退火温度为1223K,并采用不同保温程序对合金进行退火处理。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SEM)分析一段、两段保温法退火后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及退火后合金由LaNi5,(La,Mg)2(Ni,Co,Al)7相以及少量LaNi2、TiNi3相组成,且退火后合金中(La,Mg)(Ni,Co,Al)3相出现。前者微观组织较后者均匀,并且前者的放电容量、放电效率好于后者。一段保温法更有利于改善合金的循环稳定性。
董小平杨丽颖李小亭马力辉林玉芳赵栋梁
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快淬La-Mg-Ni系贮氢合金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对于提高容量来说,最具希望的合金之一是La-Mg-Ni系(PuNi3型)合金,但此类贮氢合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较差。因此,开展对此系列合金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应用...
董小平
关键词:贮氢电极合金电化学性能
文献传递
提纯工艺对纳米碳管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纳米碳管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碳材料。分别使用气相、液相氧化法提纯了CVD法制备的多壁纳米碳管,并利用TEM、TGA和XRD研究了提纯工艺对纳米碳管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定型碳等杂质已基本被氧化干净,纳米碳管的...
冯猛张羊换董小平王鑫王新林
关键词:纳米碳管CVD法提纯
文献传递
La-Mg-Ni-Co-Al-Ti合金电极的失效研究
2012年
采用中频感应炉真空熔炼制备La0.75Mg0.25Ni3.41Co0.2Al0.03Ti0.06合金,通过电化学和气态循环、电化学阻抗、颗粒形貌以及表面成分测试,分析了合金电极的失效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合金的容量保持率在循环过程中分为快速和缓慢衰减阶段,合金颗粒表面上的裂纹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多。随循环次数增多,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接触电阻和电荷传递电阻先降低后提高;经气态吸放氢循环后合金颗粒裂纹开裂程度增大;循环前期合金颗粒粉化严重,循环后期粉化减弱。循环过程中合金中主要元素La和Mg的氧化腐蚀是导致合金电极失效的主要原因,合金颗粒粉化加剧了La和Mg的氧化,进一步恶化合金电极性能。
董小平杨立清杨丽颖朱凯宁王涛王翠表
关键词:循环特性粉化
简易型动态电化学反应釜设计
2020年
为了设计一种简易型电化学反应釜,选择了其参数并采用CAD设计了反应釜筒体、电机台、传动轴等。电机台主要结构有筒体,筒盖、螺纹口、密封槽等,筒体高度设计为110 mm,传动轴下端焊接了两组螺栓,传动装置主要包括密封轴承和梅花联轴器。为了实现反应釜的密封性,在靠近法兰口、靠近筒口内部等部位设计有密封槽。
高腾远苏建文董小平陈亚方马玉蕊李旭
储氢合金吸放氢粉化的声发射原位检测进展
2013年
介绍了AB5基、MgNi基非晶态和V基等储氢合金的粉化声发射特征,并指出了它们的差异。综述了声发射检测在储氢合金吸放氢粉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董小平庞艳荣王芳杨丽颖
关键词:储氢合金粉化声发射检测
元素替代在制备La-Mg-Ni系贮氢电极合金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元素替代法是贮氢合金研究者常采用的一种提高贮氢合金电化学综合性能的重要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内La-Mg-Ni系贮氢合金的研究现状分析,综述了元素替代法在制备La-Mg-Ni系贮氢电极合金中的应用,并对La-Mg-Ni系贮氢合金将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
赵小龙张羊换董小平任江远冯猛王新林
关键词:LA-MG-NI系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
RE-Mg-Ni型金属氢化物二次电池用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E-Mg-Ni型金属氢化物二次电池用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储氢合金化学成分为A<Sub>1-x</Sub>Mg<Sub>x</Sub>Ni<Sub>y</Sub>Si<...
林玉芳赵栋梁张羊换赵海花李平董小平
文献传递
载气在CVD法制备纳米碳管工艺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纳米碳管是性能优异的具有准一维特征的纳米材料,CVD法是制备纳米碳管的典型工艺之一。本文以乙炔气体为原料气体、循环失效后的贮氢电极合金材料作为反应催化剂,研究了在相同反应条件下,CVD法制备纳米碳管过程中载气对纳米碳管形貌和产率的影响。通过对产物TEM观察和TG分析发现,虽然载气不直接参与合成反应但对产物产率和形貌有很大的影响,氢气作为载气可以获得形貌和热稳定性更好的纳米碳管。
冯猛张羊换董小平任江远王新林
关键词:纳米碳管CVD法载气形貌热稳定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挡板结构优化
2022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流道结构优化能提高反应气体质量传输效率和电流密度,是改善PEMFC输出性能的有效方法。建立PEMFC单直流道几何模型,通过在流道内添加梯形挡板研究了挡板倾角对反应气体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道内添加挡板,可明显提高流道内反应气体流速并促进反应气体由流道向扩散层的质量传输;增大对称和非对称梯形挡板的前、后倾角,可有效增大挡板下方O质量分数,提高气体扩散层中反应气体通量,强化反应气体质量传输;与对称梯形挡板相比,前倾角75°、后倾角60°或前倾角60°、后倾角75°的非对称梯形挡板强化反应气体质量传输的效果更佳;PEMFC扩散层与催化层中的O摩尔分数随挡板数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且在挡板对应区域出现反应气体浓度波峰;PEMFC输出性能随流道内挡板数量增加而提升。流道内添加11个前倾角60°、后倾角75°的非对称梯形挡板时PEMFC峰值功率密度为0.435 W/cm^(2),比无挡板时提高6.6%。此外,工作电压U=0.1 V时,无挡板流道的电流密度为1.57 A/cm^(2),挡板数量为11时,电流密度为1.80 A/cm^(2),提升约14.6%,研究结果为后续PEMFC流场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借鉴。
苏丹丹孙峰张志国殷宇捷庞彬董小平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道挡板电流密度功率密度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