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伟康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疟疾
  • 8篇按蚊
  • 2篇血清
  • 2篇原虫
  • 2篇中华按蚊
  • 2篇生态习性
  • 2篇嗜人按蚊
  • 2篇疟疾流行
  • 2篇疟原虫
  • 2篇微小按蚊
  • 2篇习性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媒介调查
  • 2篇抗体
  • 2篇边境
  • 2篇传疟媒介
  • 2篇传疟作用
  • 1篇滴度
  • 1篇毒效

机构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海南省热带病...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控制...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17篇蒋伟康
  • 9篇周水森
  • 8篇汤林华
  • 5篇郑香
  • 4篇施文琦
  • 4篇黄芳
  • 3篇潘嘉云
  • 3篇房文
  • 3篇吴开琛
  • 3篇顾政诚
  • 3篇王多全
  • 3篇武松
  • 2篇朱继民
  • 2篇陈文江
  • 2篇夏志贵
  • 2篇李善干
  • 2篇邓达
  • 2篇张少森
  • 2篇许国君
  • 2篇王敏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国际医学寄生...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3
  • 1篇1991
  • 2篇199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从江县疟疾局部暴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为确定2006年7月贵州省从江县局部疟疾暴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在疟疾暴发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495名常住居民采集滤纸干血滴,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人群抗体水平。对其中423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年内疟史、疟防知识知晓情况、蚊帐使用情况、露宿习惯等。收集乡卫生院门诊发热病人登记资料,分析发热病人就医行为。复查上报的42例疟疾病例阳性血片和同期普查的部分阴性血片。按蚊调查仅做半通宵人饵诱捕和人、牛房密度调查,分析该地传播媒介组成和叮人率等。结果42张阳性血片经复查确定12张阳性均为间日疟原虫,18d的疟疾罹患率为2.1%(16/753,包括4例临床诊断病例)。居民平均荧光抗体阳性率为8.7%(43/495),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20.6,总的GMRT为10.6,其中5岁以下组抗体阳性率为7.5%(3/40),阳性GMRT为25.1。发热病人就诊率为81.3%(118/145),平均发热后3.9d就诊。疟防知识知晓率平均为25.5%(108/423),文盲组、小学组和中学组分别为17.1%、29.2%和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蚊帐使用率平均为31.0%(131/423),露宿率平均为40.7%(172/423)。2004和2005年休根治疗率分别为68.2%(15/22)和48.3%(14/29)。当地传疟媒介除中华按蚊外还存在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房帐内捕获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叮人率分别为0.0566和0.0755。结论当地存在我国重要传疟媒介,因灾后居民居住条件简陋,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且有露宿习惯,疟疾病例的发现和治疗均不及时等,是促成了该起疟疾暴发的主要原因。
盛慧锋郑香施文琦徐建军蒋伟康王多全汤林华
关键词:疟疾
两种疟原虫抗原片不同保存温度及时间稳定性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比较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P.c)抗原片和人工培养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P.f)抗原片在不同保存温度与时间下检测疟疾抗体滴度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计数2种抗原片原虫密度,计算每个视野的平均原虫数。以间日疟和恶性疟病人的混合血清作为已知疟疾抗体血清,稀释浓度为1∶5~1∶1 280。将2种抗原片置于4~6、25~27、33~35℃3组温度下,于放置第3、5、7、10天各取出2张,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法检测抗体终点滴度,并比较-20℃下贮藏1年和2年的2种抗原片,在3个温度组保存3 d时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2种抗原片红细胞疟原虫密度分别为2.00×105/μl和1.89×105/μl,每个视野平均疟原虫数分别为157±13和142±9。3个温度组P.c和P.f抗原其抗体终点滴度均在5 d后呈下降趋势。2种抗原片在4~6℃组及以上组的平均抗体滴度分别为1∶440和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0,P〈0.05)。在4~6℃放置3 d,-20℃贮藏1年的P.c和P.f抗原片检测疟疾抗体的终点滴度均为1∶640;贮藏2年的2种抗原片终点滴度分别为1∶320与1∶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c=11.362,PP.c〈0.01;tP.f=38.845,PP.f〈0.001)。结论 P.c和P.f抗原片检测疟疾抗体终点滴度随存放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房文潘嘉云郑香冯晓平蒋伟康
关键词:食蟹猴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抗原抗体滴度
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与防制提供合理的评价指标。方法选取安徽北部中华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率较高的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路楼村为调查点,于2005年8~9月现场调查媒介按蚊的叮人率、经产蚊比例、人血指数,调查人群疟疾发病率、原虫率以及疟疾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平均间隔期,收集观察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根据基本繁殖率概念计算以媒介按蚊临界叮人率为指标的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结果中华按蚊的人血指数为0.1771,平均经产蚊比例为0.51,当地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为11.1877、临界叮人率为7.6340,实际叮人率是临界叮人率的1.47倍。结论安徽北部试点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需要降低47%以上,才能阻断当地中华按蚊引起的疟疾传播。
王敏汤林华顾政诚蒋伟康朱继民赵志华郑香尤芳红
关键词:疟疾中华按蚊
西藏墨脱县疟疾暴发自然村伪威氏按蚊与威氏按蚊生态习性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西藏疟疾流行区墨脱县中、高海拔地区主要按蚊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的生态习性及其传播疟疾的潜能。方法采用人诱、动物诱(牛、马、猪)和诱蚊灯诱捕方法捕获成蚊,分析按蚊密度、夜间活动规律、室内外吸血习性;对于捕获的经形态学鉴定为多斑按蚊复合体的蚊虫,按照捕蚊时间、地点和捕蚊方式进行标记,带回实验室后采用PCR方法鉴定蚊种;采用晨捕和白天搜捕法判断按蚊栖息习性;在不同类型水体捕捞幼虫,饲养羽化以判定孳生地。结果共捕获多斑按蚊复合体蚊虫1 053只,其中伪威氏按蚊331只,威氏按蚊722只。室内与室外威氏按蚊的数量均高于伪威氏按蚊(P<0.01,P<0.05)。室内外两种按蚊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经产蚊比例分别为65.90%和6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伪威氏按蚊室外吸血蚊数大于室内吸血蚊数(P<0.05),威氏按蚊室内外吸血蚊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按蚊夜间活动均为单峰分布,威氏按蚊密度日落后21:00-22:00达高峰,随后逐步下降,凌晨4:00后未捕获威氏按蚊;伪威氏按蚊密度高峰为24:00至凌晨1:00,几乎整夜都有活动。结论西藏墨脱县中、高海拔地区威氏按蚊构成与密度均高于伪威氏按蚊,两种按蚊生态习性有差异;威氏按蚊比伪威氏按蚊更具传播疟疾的潜能。
武松黄芳王多全许国君蒋伟康周水森汤林华王洪举卓玛央金永健次仁旺姆
关键词:疟疾传疟媒介生态习性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调查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8月在墨脱县选择3个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自然村,采用通宵/半通宵室内、外人/牛饵帐诱捕法、通宵人/牛房诱蚊灯诱捕法和清晨人房搜捕法捕蚊,对捕获的按蚊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进行种群组成、密度、叮人率、吸血习性、栖息习性和经产蚊比率等观察;在不同的水体捞取按蚊幼虫,进行蚊种鉴定,调查按蚊幼虫孳生环境。结果共捕获按蚊5345只,经形态鉴定,只发现伪威氏按蚊、威氏按蚊和带足按蚊等3种,其中伪威氏按蚊占94.71%(5062/5345),威氏按蚊与带足按蚊分别为2.39%(128/5345)和2.90%(155/5345)。伪威氏按蚊室内和室外的半通宵诱捕平均密度分别为17只/人和105只/人;全通宵室内和室外的人饵帐诱平均叮人率分别为15.80只/(人·夜)(79/5)和326.22只/(人·夜)(1468/4.5);全通宵室外人、牛饵诱捕及人、牛房诱蚊灯灯诱,伪威氏按蚊趋吸人血与牛血的比率分别为30.51%(714/2340)和69.49%(1626/2340)及32.02%(57/178)和67.98%(121/178),表明伪威氏按蚊偏吸牛血并兼吸人血;清晨人房搜捕,共捕获伪威氏按蚊7只,均为胃血未消化的饱血蚊;共捞获按蚊幼虫106条,其中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幼虫62条,带足按蚊幼虫44条,按蚊幼虫孳生的水体类型仅限于稻田。结论伪威氏按蚊具备在当地传播疟疾的媒介生物学条件。
潘嘉云武松王学忠蒋伟康卓玛央金胡永红周水森次仁曲珍桑丹拉姆汤林华
关键词:疟疾媒介调查
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特征及传疟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及传疟作用。方法2002年和2004年在横琴岛采用全通宵/半通宵人、牛饵诱捕和灯诱等方法捕蚊,观察该岛嗜人按蚊成蚊、卵和蛹皮形态,并与江苏嗜人按蚊进行比较。收集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传疟作用的相关参数,估算媒介能量。结果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特征与江苏省的嗜人按蚊基本一致。嗜人按蚊是横琴岛优势蚊种,趋吸人血比例和人血指数分别为0.94和0.75。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分别为5.1914和0.7052,前者的传疟作用约为后者的7倍。结论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与江苏的应属同种,以吸人血为主,具备较高的疟疾传播潜势。
郑香汤林华顾政诚朱泰华施文琦蒋伟康周水森潘波林荣幸
关键词:嗜人按蚊形态学嗜血习性媒介能量
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疟原虫显微镜检测能力外部评估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评价国家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的疟原虫显微镜检测水平。 方法 综合分析该实验室参与2013—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组织的疟原虫血涂片显微镜检测外部质量评估结果。 结果 疟原虫虫种鉴定水平在2013年和2014年的得分率分别为91.11%(82/90)和93.33%(84/90)。但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之间误判率较高。2014年原虫计数的成绩(得分率:93.94%,31/33)好于2013年(得分率:60.61%,20/33)。 结论 该实验室疟原虫镜检能力不断提高,但仍需加强卵形疟原虫的镜检能力,同时提高原虫计数能力。
尹建海燕贺李美房文黄芳蒋伟康周水森夏志贵
关键词:疟疾显微镜检测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毒效的现场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研究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乳剂现场杀灭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别确定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LC50和LC95。通过现场试验,观察不同剂量组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即效与持效。结果 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广西分离株)和中华按蚊(江苏分离株)Ⅲ龄幼虫的24hLC50分别为1.14μmol/L和0.15μmol/L,LC95依次为3.91μmol/L和0.46μmol/L。现场试验:对于嗜人按蚊,施药后第1、2、3d,1.5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依次为98.0%、96.0%、18.4%;3.0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0A、97.2%、90.8%。对于中华按蚊,施药后第1、2、3d,1.0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8.4%、89.60A、67.6%;2.0ml/m^2剂量组平均幼虫死亡率依次为100%、99.2%、86.0%。结论Bti乳剂施药剂量1.0~3.0ml/m^2,能有效控制单季稻田按蚊幼虫孳生,持效为2~3d。
王蓉蓉汤林华顾政诚蒋伟康周水森黄光全张华勋
关键词:嗜人按蚊中华按蚊
部分社会因素与疟疾疫情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 探讨纱门纱窗使用情况等社会因素与疟疾疫情的关系,为疟疾防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05年8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5个县、市20个乡镇604户居民的社会因素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疟疾疫情与各社会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疟疾平方根患病率(Y)与纱门户率(X1)、杀虫剂户率(X4)、人均大牲畜数(X6)等变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露宿率(X5)呈正相关(P〈0.01),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宁=46.683X5-4.951 X1+2.613。装与未装纱门纱窗家庭的蚊香和杀虫剂平均年使用量分别为2.31:10.23与1.20:2.52;两类家庭每年平均用于防制蚊虫叮咬的开支分别为33.75元和47.71元。结论 疟疾疫情与当地多种社会因素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使用纱门纱窗并避免露宿是值得提倡的疟疾防控措施。
朱继民汤林华李白坤蒋伟康王敏
关键词:疟疾社会因素疟疾疫情
通过可逆催化模型从血清学资料估算疟疾感染概率评价防治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
1990年
于1980—1984年在黄淮平原的一个疟疾试点进行了疟疾血清学的纵向调查,15岁以下年龄组IFA 阳性率下降趋势与带虫发病率基本一致,通过可逆健化模型从血清阳性率估算疟疾年感染概率,与年带虫发病率颇为接近,表明该数学模型适用于分析疟疾血清学材料,通过疟疾血清学调查和感染概率的估算,能较可靠地评价防治的进展。
吴开琛王克安刘吟龙赵勇进姜本启蒋伟康唐志健刘俊旭邵世才吴宪
关键词:疟疾血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