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春隆

作品数:35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建筑
  • 9篇黄土高原
  • 6篇建筑设计
  • 5篇人居
  • 5篇人居环境
  • 5篇流域
  • 4篇生态
  • 4篇泾河流域
  • 4篇教学
  • 4篇河流域
  • 3篇地貌
  • 3篇多媒体
  • 3篇信息技术
  • 3篇人居环境研究
  • 3篇小流域
  • 3篇黄土高原沟壑...
  • 3篇计算机
  • 3篇高原沟壑区
  • 3篇沟壑
  • 2篇地形

机构

  • 3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 1篇中国建筑标准...

作者

  • 35篇虞春隆
  • 7篇周若祁
  • 6篇党纤纤
  • 3篇周典
  • 3篇赵安启
  • 2篇竺剡瑶
  • 1篇宋凌
  • 1篇雷耀丽
  • 1篇杨路
  • 1篇李宏军
  • 1篇李东艳
  • 1篇贾建东
  • 1篇吴国波
  • 1篇陈洋
  • 1篇黄金城
  • 1篇刘怡

传媒

  • 9篇华中建筑
  • 3篇小城镇建设
  • 3篇新建筑
  • 2篇建筑学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情报杂志
  • 2篇建筑与文化
  • 2篇城市建筑
  • 1篇计算机辅助设...
  • 1篇中外建筑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陕西建筑
  • 1篇建设科技
  • 1篇第七届中国城...
  • 1篇建筑与文化2...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化设计被引量:3
2006年
该文通过“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提出并阐释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化设计方法和措施,即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健康、与环境共生、舒适的空间环境的原则方法。
虞春隆
关键词:自然资源
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07年
该文通过对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运用分析,提出了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三个层面,即计算机辅助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表现,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拓展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广度和深度。
虞春隆
关键词:数字技术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数字模型
黄土高原沟壑区姜家河小流域人居环境研究
在对姜家河小流域人居环境调研的基础上,运用GIS工具,通过对小流域的边界、小流域的地形地貌、村落与地形地貌的关系、村落与水资源的关系、村落与交通道路的关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关系6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在姜家河小流域的特殊...
虞春隆周若祁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地形地貌
文献传递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02年
通过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提供的有利条件,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陈洋刘怡雷耀丽虞春隆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
设计结合建造——“网格控制”与“模块组合”操作手法解析
2023年
该文阐述了“布扎”教育体系、我国现行的串行建筑运作流程影响下所引起的设计与建造分离问题,进而通过“网格控制”“模块组合”两种操作手法分析了设计与建造关联的设计过程,使设计师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能考虑到设计结合建造的控制因素,从而能使“设计—建造”一体化。
马立周典虞春隆贾建东
关键词:网格控制
系统分析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03年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也在改变,通过对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探讨它们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以期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创作。
虞春隆吴国波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教学思维训练
黄土高原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人文理念探析被引量:1
2018年
黄土高原民居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主要有合院和窑洞建筑两大类。文章在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类型化研究的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因地形地貌制宜、因气候制宜和因材料制宜的建筑规划思想等方面,对其人文理念加以梳理和总结,以期对构建现代绿色建筑文化和生态文明提供基础和重要的支撑。
虞春隆朱颖彬赵安启
关键词:传统民居人文理念天人合一
当代语境下关于传统“匠人营造”模式的再思
2023年
针对传统“匠人营造”模式的特征进行解析,进而阐述了传统“匠人营造”模式下的手工艺建造对当下建筑运作模式带来的启示:亲人尺度的建造模式产生高密度的生态聚居环境;“设计”不自觉地融入建造过程,蕴含朴素的“设计—建造”一体化态势;具备“差异化”特征的建造方式可使感知精度增加,从而在控制建造精度的同时,使建筑精致性得以有效提升。旨在阐述匠作系统下的手工艺建造的价值与作用,进而弥补工业化机械建造及数字建造中的不足。
马立周典虞春隆竺剡瑶
基于流域的黄土高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及协调发展策略——以泾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运用GIS及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流域的水系、地形地貌、城镇斑块等进行叠加分析,归纳了3种基本城镇类型:川道型、塬面型和黄土阶地平原型,并且完成了泾河流域城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研究,探明了川道城镇、塬面城镇与地形地貌、水系的内在联系和城镇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模型,确定了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分析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及生态空间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顺应未来的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需求,采用大分散、小聚集的基本模式,提出泾河流域城镇空间体系——"五区、九水系廊道、四板块"的主体结构,以解决泾河流域地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为区域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城镇科学有序的发展,为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下调整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全流域整体化解决的基础。
虞春隆党纤纤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系地形地貌
基于流域的黄土高原川道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模式研究
2018年
本文首先利用Arc GIS软件中的水文模块对泾河水系进行重新分级,以冲沟为泾河流域的最小水系,建立泾河流域的6级水系,旨在使水系分级具有定量化的特征。其次,在DEM数字模型的基础上提取川道的边界范围,可以看出泾河及其各级支流冲积而成的川道,水系级别越高,川道则越大,其中最宽的川道位于泾河中上游,宽度达到3.6km。第三,将川道和城镇数据叠加,得出川道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川道面积越大分布城镇越多,城镇级别越高;中游区的川道城镇密度最大,上游区和下游区城镇密度最小;中游区分布的川道城镇规模大。第四,从地形地貌、自然要素、水土流失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分析了川道城镇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梁峁、坡地生态保护+宽的川道生态控制+沟道水系生态廊道网络"的川道城镇生态发展空间模式。
虞春隆朱颖彬
关键词:流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